【原创】豆瓣8.5!两个教宗斗嘴!权力巅峰下是满满的人性…

作者:腓力
p2578193501.jpg

 

作者:腓力

由真实故事改编的喜剧电影《两个教皇》精彩十足,无论画面、台词,还是两位主演精湛的演技,都可圈可点。虽然主题有些沉重,但也抵不过幽默和典雅的叙事风格,让人看后意犹未尽。

 

我们正在目睹冷漠席卷全球,有一种文化冲突让我们只想到自己,让我们活在肥皂泡泡里,五彩斑斓,却也一戳就破。

——方济各

 

01

守旧或革新

 

当信仰面临妥协的危机,当教会被内忧与外患夹击,世俗化的浪潮扑面袭来,教会在其中该如何表明自己? 选择教义还是选择信徒?选择保守还是选择改革?

 

2005年,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去世,保守派与改革派随着一场备受瞩目的选举再次展开他们的竞争,双方都在推销自己的主张。保守派认为要维护那个唯一的真理,维护教会的传统与权威;改革派则认为要修复主的教会。

 

但在这一次,天主教会选择了保守派,拉辛格当选教宗。

 

电影《两个教皇The Two Popes》,又译教宗的继承,讲述的故事主要发生在2012年,当时拉辛格与贝尔格里奥都面临着自己的困境,在大选后的这些年里,一些已经显露的问题不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变本加厉的威胁着天主教会。

 

此时的拉辛格早已心力交瘁,对于教会的未来也有心无力,正在犹豫退位。而贝尔格里奥对教会的走向大失所望,决定退休,好好做一位教区神父。

 

就在教会面临内忧外患的境况下,拉辛格和贝尔格里奥这两位立场、风格迥异的人终于坐到了一起,他们开始理解对方,并透过对方的视角,重新审视当下。

 

若瑟·拉辛格,2005年被选为教宗,名号为本笃十六世。他是典型的保守主义者,反对相对主义,主张与世俗划清界限,严格坚守着教会的各种规条和传统。他在2013年辞去教宗一职,并希望贝尔格里奥能继任,带领教会走出困境。

 

豪尔赫·马里奥·贝尔格里奥,2013年当选为教宗,名号方济各。他性格开朗乐观,热爱探戈和足球,特别关注穷人和弱势群体。主张教会改革,要打破教会与世界的高墙,主张走入世界,并影响世界。他是本笃十六世的反对者,常常批评本笃的保守和不作为。

 

p2578193495.jpg

 

保守派与改革派,是两种相反的典范。前者往往更多考虑如何去维系、维持,要保证教会这架大机器有序、健康的运转,这是他们修复教会的方式。而后者就没有那么大的传统包袱了,他们通常会选择改变、革新,使教会恢复到最佳状态,步入正轨。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两种立场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对错之分,只有合适与否。

 

所以,即使拉辛格与贝尔格里奥的立场相反,但因着共同的目的——修复主的教会,让他们走到了一起。无论主张保守或是主张变革,都是在守卫独一真理。

 

 

02

面具和真相

 

面具与真相往往交织纠缠在一起,这阻碍了我们下一个清晰的判断。

 

我们看到的这些都是真的吗?表象与真相往往相去甚远。例如守旧刻板的教宗,也喜欢流行歌曲和新奇的电视节目,纵然表面多么威严,内心却也有孤单、冷漠和无助。

 

对于拉辛格来说,最难的是听见天主的声音。教会所面临的也是同样的问题,在教会所处的时代,神的心意究竟如何?

 

而贝尔格里奥则苦恼于教会的不作为,以及与人群的疏远,他想要退休已有多年,但作为枢机主教,退休必须要得到教宗的同意。于是他给拉辛格写信,请求教宗同意自己退休,但迟迟得不到答复。

 

不得已,贝尔格里奥只好亲自前往梵蒂冈向教宗请辞。凑巧的是,拉辛格也正准备召见他。

 

到达梵蒂冈后,拉辛格并没有回应贝尔格里奥的退休申请,反而与他探讨起教会、神学问题,社会议题,以及个人生命境况。拉辛格虽然知道贝尔格里奥的主张与他不同,甚至会因此遭受批评,但还是主动挑起许多话题。

 

拉辛格迟迟不回应贝尔格里奥辞职的原因有二,他认为差点选上教宗的贝尔格里奥在这个关节上辞职,等同于在批评教会,也是主动抛弃教会将教会丢给敌人的行为。

 

另外是拉辛格自己有意退位,他希望贝尔格里奥能继任,成为教会改变的那股力量。两位原本竞争的人,反而突然推崇起对方来了。于是辞职的事愈发显得复杂起来。

 

贝尔格里奥想要退休,除非拉辛格同意放人。

拉辛格想要辞职,除非贝尔格里奥同意留下。

 

既然谁也无法让步,索性就继续辩论起教会上上下下种种议题,直到两人生命相交,最终达成某种共识。

 

例如面对神父的性丑闻事件,拉辛格认为神父已经进行了神圣的忏悔,教会也已经作出调离的处置,而这些忏悔和处置都是有效的,足以让他们悔过并重新开始。

 

但贝尔格里奥却不认同这种做法,他认为,即使忏悔能净化罪人的灵魂,但无法帮到受害者。罪,是伤口,不是污点,它需要的是愈合和治疗,只有赦免不够。所以贝尔格里奥主张免去神父的职务,并进行教会审判。

 

可见两人的神学是如此不同,即便两人都在朝着自己所理解的方向努力。

 

p2578193490.jpg

 

如果说差异是基督教信仰的表象,那么合一便是更深层的真理,两个不同的人能坐在一起,即是信仰的魅力所在。

 

另外在面对“罪人”这一问题上,若是按照传统的做法,则会将他们逐出教会,但贝尔格里奥也表达了自己不同的看法。他公开为脱离团契的人主持圣礼,认为圣礼应是给饥者的礼物,而非品德高尚者的奖励。

 

这引出拉辛格极具反思意义的质问:所以你相信什么才要紧,而不是教会几百年来的教义?

 

一方面是处境,另一方面是经验,究竟哪一个更重要,还是二者并不冲突。

 

辩论又引出“祷告时能抽烟吗?抽烟时能祷告吗?”这样难解难分的经典问题,就像关于大小两位浪子的比喻。我认为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心态不同,一个在挑衅,一个带着忏悔。就像我对保守或革新的理解。

 

虽然不管持哪一种立场,都难尽善,也正是因为人的有限,神才显出恩典。正如贝尔格里奥所说:

 

我们都有弱点,天主才赐恩典。您显出弱点,他给予我们力量。

 

03

跨越高墙

 

本片虽然以贝尔格里奥为主角,主要讲述两位教宗之间的那段动荡岁月故事,但我最关注的是这部电影对于贫穷、不公正等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反思,以及教会如何走进社会发出自己的光芒。

 

虽然这是一部讲述天主教的电影,(有不少人对天主教有所芥蒂,甚至误解、拒绝了解),其中提及的不少社会议题在现实中仍有争议,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去欣赏这部电影及它所表达的主题。

 

因为天主教所面临的难题和困境,也正是我们教会正在面对的问题。教宗个人生命的挣扎与反思,也是我们每一个基督徒个体的心路历程。

 

这部电影离我们并不遥远,甚至正在此刻发生。

 

当教会和世界脱轨,仿佛活在独立的时空,那么如何打破传统的高墙,让福音回到社会,照向罪人?这便是这部电影提出的第一个大问题。

 

1.png

 

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无外乎教会有意和无意、主动和被动的孤立自己,就像贝尔格里奥说的,我们好像真的不属于这个世界了。

 

一方面教会不够熟悉社会的语言,和社会离得太遥远,另一方面不在少数的基督徒总在自己的圈子里娱乐,缺少与外界的对话,所讲述的信仰语言也难以被非信徒朋友理解。

 

我想,和这个问题相应的,便是当个人和信仰(教会)脱轨,成为一个“格格不入”的个体,生命又该如何活泼起来?这些,都是我们今日最应该关注的信仰问题。

 

就好像贝尔格里奥尖锐的反问,不关心社会、属灵的弱者,难道“自保”成了我们的工作吗?

 

教会、个人都不该只顾着自己,还要实践自己的使命,在世上发光做盐。我们应该在世上搭建桥梁,而非高墙,像耶稣一样欢迎那些有罪的、软弱的……把真理的安慰带给他们。

 

就像本笃在他著作中说的那样:真理或许至关重要,但没有爱,会难以承受。

 

站在新旧世界的交叉口,教会守旧或是进步,本身不冲突也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如何保护真理和教会的纯正,并忠心做好神所托付的工作。

 

p2580023503.jpg

 

 

— 完 

 

作者简介:

腓力。基督徒诗人,主编《找教育》杂志,自媒体。

 

版权声明

感谢著者汇寄,“今日佳音”首发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不代表本平台

版权归原著者及“今日佳音”微信公众号所有

转载须注明来源与出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发布日期:2020-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