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们”热播,女性问题引热议,30+的女性何去何从?

作者:腓力

 

近日,新浪微博热搜榜刚刚恢复,就被一档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占据榜首。

 

这档节目才播一期,就以极高的话题度俘获网友的心。虽是选秀综艺,但和其他同类综艺不同的是,它所选的嘉宾都是年龄30+的已经成名的女歌手和女演员。节目呈现了当代30位不同女性的追梦历程、现实困境和平衡选择。从30岁的金晨到52岁的伊能静,每个人都话题十足,而与之相关的婚姻、家庭、女性独立等话题也引起了诸多热议。

 

 

30多岁的女人当何去何从呢?更接地气的《82年生的金智英》或许能给我们带来些许思考和启示。

 

 

01 

现象级的“两性战争”

 

2016年韩国出了一本争议性很强的小说——《82年生的金智英》。

 

很多女性表示,在书中看到了自己,而男性则表达了强烈的抗议。两个阵营互相对立,分别倾述自身遭受的不公待遇。

 

 

随后,这部小说被改编成同名电影,也同样引起男女极端两极化的评论,甚至在韩国引发了一场现象级的“两性战争”。

 

其实,这是一个讲述普通女性成长的故事,也是反思女性问题的社会议题。作者选用的素材,多在控诉女性的遭遇,掀开女性承受的很多不公、挣扎和伤疤。

 

究竟是怎样的故事,让男女两性群体剑拔弩张?

 

这个故事所刻画的社会,是一个严重“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社会。无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在职场上,女性处处被男权社会压迫和剥削。小说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女性形象——金智英,引用了韩国的大量统计数据来支持作家所描写的现象。

 

因此,这部小说一面世,就让很多女性觉得有代入感,她们把自己所遭受苦难都归结到男性及这个“男权文化”的社会。

 

然而,它却激起了男性群体的抗议和不满。一些男性认为这部小说有宣扬女权主义之嫌,他们认为,这本是一些每一时代稀疏平常的事,却被刻意放大了,夸张了女性遭受到不公的压力,且把问题指向男性。

 

于是有网友仿写了这个主题的男性版——《90年生的金志勋》,表示男人需要服兵役,结婚需要支付高额彩礼,需要购买房子等,也是承受不公和压力。

 

男女观众似乎都只注视自己失去的部分,只看到自己无法实现的理想和不得志的现状,于是所有人都主动变成受害者。

 

这样的争斗之下,是两败俱伤的两性,参与其中的人只会沉溺在各自的哀伤中,眼睛所见都是自身的苦难。

 

 

02

令人痛苦的“迷宫”

 

小说结尾发生了一件事,成了压垮“金智英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金智英从幼儿园接回女儿后,在公园咖啡店买了杯促销咖啡,悠闲地坐在长椅上晒太阳。一旁的长椅上也坐着几名三十岁出头的男性上班族,他们一边喝着咖啡,一边讽刺金智英是“没有收入,专靠老公,在家里带孩子”的“妈虫”。

 

电影将这部分处理成两段,一段在开头,一段在结尾,犹如一个封闭的迷宫,团团围住荧幕上的所有人。

 

 

实际上,现实世界的迷宫还要错综复杂,更无路可寻,不止困住了女性,也困住了男性。

 

不过也有人说金智英已经算是幸运的了,因为从外在条件来看,的确如此。

 

在女性处于弱势的文化中,金智英被周围的女性尽力庇护,也没有遇到最糟糕的男性。父亲曾是公务员,后来与母亲一起创业成功,在首尔有了大房子。她学习成绩好,考上了喜欢的专业,进入职场后工作能力强,与同事相处融洽。最后还嫁了一个善解人意的好老公。

 

就是这样一位令人羡慕的女性,依然有如此多的痛苦回忆,仍然“疯”了。可见这个世界的“迷宫”有多可怕。

 

促使赵南柱写下这个故事的,正是2014年发生的“妈虫”事件。妈虫最初用来形容“没把小孩管教好的年轻妈妈”,后来也用于指“没有收入,专靠老公,在家里带孩子”的全职妈妈。

 

 

其实妈妈要不要全职在家,这是家庭内的决定,外人不该指指点点。况且全职妈妈创造的价值,不会比在外工作的丈夫少。全职妈妈牺牲自己的事业回归家庭,不但要养育孩子,还得打理家中大小事。但牺牲若是没有得到对等的爱,便会陷入痛苦的迷宫。

 

此时,家中其他人的做法就变得格外关键,就如《世界需要父亲》所说,父亲也需要委身家庭。同样的,牺牲若不是出于爱心,便会自怜自艾,心不甘情不愿。迟早有天会起来“抗争”。

 

03

被“墙壁”所禁锢

 

电影最后,金智英在与心理医生的对话中说:

 

“这样的生活,偶尔也会觉得幸福,可有的时候呢,我又觉得自己像是囚禁在什么地方。我总觉得越过这面墙壁,应该就能找到出口,可依然还是碰壁……”

 

对金智英来说,最大的墙壁是阻止她继续自己梦想的思想包袱,包括来自整个社会和家人施加的道德压力。

 

生育孩子,全职在家,都是金智英极度不情愿的事;而且她个人的梦想一直在心底蠢蠢欲动,不停地刺痛自己。越是挣扎,便越是痛苦。所以当事与愿违时,也就自然而然生病了。

 

 

但这样的包袱,这样的梦想,谁人心底不藏着几个呢?我们又该如何处理这些包袱?

 

当然,在结局中,金智英找到了解决方法。

 

很多事情不能一概而论,金智英只是一个较为普遍的个例。虽然电影在一定程度上软化了这层冲突,但是只要墙壁还在,冲突就会一直在。

 

而冲突,无非是观念的差异和斗争。

 

此外,禁锢金智英的,还有固化的文化。我们的文化传统告诉我们,男人应该怎么样,女人应该怎么做,这对不甘“被安排”的人来说,足以称得上是灾难。

 

这面墙壁,还包括了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和不敬。

 

例如性骚扰和“N号房”事件,在金智英生活的世界里并不新鲜。甚至在这个故事里,类似的事件也在呈现。

 

实际上,这面墙也立在其他文化和社会中,例如就在我们哀悼韩国曝出的丑闻时,国内没几天也曝出了更严重的“中国版N号房”。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

 

 

04

指望“替身”拯救自己?

 

如果读原著,便会发现金智英并没有得什么怪病,只不过是产后抑郁症的延伸,以及做全职妈妈的不甘心。她懦弱,所以只能假借她人之口为自己说话,替自己抗争。

 

82年生的“金智英”,本身就是一代人的替身。根据统计调查,1982年出生的女性当中,最常见的名字正是“金智英”。作者也正假借“金智英”这个替身,说出了韩国女性普遍的故事。

 

作者赵南柱自己也有一个女儿,年龄略大于金智英的女儿。她写这本书的目的,是希望自己女儿的成长背景能比金智英的成长环境更美好,所以假借“金智英”之口,为所有女性争取权益。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女人也是男人的一种“替身”。女性无论在社会还是家庭里,都撑起了大半片天,但成果往往都落在男性身上,这也是引起“金智英们”强烈不满的原因之一。

 

而男性也有替身,影片中男职员间的对话表明,在工作、家庭、贷款的重压下,很多韩国男性透过色情网站来解压。在侵害女性一事上,他们也在找替身。

 

问题是,替身真的能够解决问题吗?这会不会也成了另一种逃避?

 

不过反过来,既然是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也只好指望“替身”来拯救自己了,不是吗?

 

 

05

当无法改变世界时

 

电影中的金智英找到了自己的“出口”,就是当无法改变这个世界时,那么就去改变自己的想法。

 

她开始一边在家带孩子,一边将自己的想法和经历写成文章发表在杂志上;也因此让她重拾了对生活的自信。

有人批评这部电影虽然提出了好问题,但其中表达的问题的根源却有些含糊不清。比起小说,电影添加了很多温暖的细节,例如金智英“生病后”得到来自父亲和弟弟的关心,活生生变成一个美好结局的女性故事。

 

对真实的美化,反倒失去了小说里呈现出的那种集体式的哀伤和无力。

 

而在咖啡馆这出戏中,金智英一改平常懦弱和内敛的形象,第一次以自己的身份向这个不公的世界抗争,她不再假借她人的口说话,这也是电影为小说补充的“希望”,也是导演诠释的“女性意识”。

 

如果说她生的病是假借别人的口为自己发声,那么此刻她的病已经治愈了,甚至恢复到自己从未享受过的健康状态,并成功获得了身边所有人的关心。她终于能够正视自己,且能够回应外界的声音,或许,这就是导演给出的答案。

 

虽然“金智英”的确存在于这个社会,但男性与女性的关系正在悄然发生变化。随着社会文明的提升,性别歧视、肤色歧视、职业歧视都在逐步改善。

 

自二十世纪初以来,女权主义兴起,现代女性所展现出来的整体比男性要前卫,甚至有隐隐压过男性之势。

 

“女性主义”的开创者波伏娃对女性做了这样的定义:女性是天生的,非是后天被人为造成的。同样男性也是天生的,所以尊重性别,各司其职,无比重要。无论在社会里,还是在家庭、婚姻里,男女各有分工。男人和女人被造,是为了彼此委身,互相扶持。

 

 

06

对立,还是理解?

 

在两极化评论中,我看到了这样一句评论:仅仅是因为一本书就引起如此争端,证明我们这个社会是多么得畸形。

 

或许是这个社会中的我们过于注目自己了,一点得失,便裹挟了自己。

 

其实面对生活的压力,面对社会的种种问题,就像疫情全球化的当下,没有谁能独善其身,也没有人能独自跳出这个世界的怪圈。就像金智英最后对心理医生说出的话,每个人都没有自己的出口。或许唯一的出口在两性合作,在互相理解,在回到受造本身的目的上。

 

就像韩国社会针对这个故事的反应,他们取了所有情况中最差的“对立、斗争”,这显然是无益的。我们可能见到的最好的结果,应该是相互理解,相互体谅。

 

虽然我们不在韩国,但这个故事和这场相互诉苦的闹剧,该成为我们的警戒。对内应相互理解,对外不给他人添乱。

 

小说译者引述艾玛·沃特森的话作为结尾:“我们争取的不是女权,而是两性都能自由。”

 

只有女人自由了,男人才会自由,反之亦然。因为我们都在一条船上。

 

— 完 —

 

你们必晓得真理,

真理必让你们得以自由。

—— 约8:32

 

发布日期:2020-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