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此一举?
有人认为己经是夫妻或家人,为何还要表达心中的爱意?又或回答说:“我已经在婚礼上承诺对你的爱永不改变,以后可以不必再说这三个字了。” 这些人认为既成为亲人家属,日常中爱的言语可省略不说,不必多此一举。
◆难以启齿
相较于欧美社会,华人性格害羞,尤其是男性大多不愿将爱意表露,或不善于抒发内心情感,以避免尴尬,久而久之更难以启齿。
◆反应不当
有时夫妻一方好不容易将爱意表达出来,却因对方的反应不如预期,使得爱的行动却步。例如丈夫出差买礼物送妻子,妻子却挑剔礼物的 色泽、款式、价钱等等;抑或丈夫或妻子听到另一半说出爱意的话,心里虽然高兴,嘴上却斥之以“肉麻”、“不害臊”,不说谢谢⋯⋯。这些不当的反应都会阻碍 对方继续采取表达爱意的行动。
◆不知如何
虽已尝试表达爱意的行动,但对方却始终收不到爱的讯号,不知下一步该用何种行动才能让对方感受到爱。
要领1:了解彼此“爱的语言”
母语最能亲切表达内心的情感。假若能知道对方的母语,选择使用对方的母语,将拉进彼此距离,沟通更为顺畅。在爱的关系中也是如此,我们要了解彼此“爱的语言”, 即彼此习惯的表达情爱方式,来增益双方情感的交流与互动。这些爱的语言包括:肯定的言语,精心的分享,创意的礼物,贴心的服务,温馨的抚触。
有次作客,男主人领着宾客们参观房间,一到主卧室,到处都是他送给太太的礼物,有些多年来都还未拆封,于是趁机提醒男主人要了解太太的期待,尽量少出差多陪伴需要“精心分享”的太太。如果非得出差,不如带着太太同行,必能改善夫妻关系。
要领2:多用对方喜欢的方式
既然认识了对方“爱的语言”,就进一步多用对方喜欢的方式,对方较能感受到被爱。千万不要以为自己已向对方表达情爱,对方就能领受得到。相对的,被爱的 一方也不要以为自己没有感受到,就责怪对方没有表达情爱,应该要敏感于对方的表达方式,或许对方一直用别的“爱的语言”在诉说情爱。
要领3: 学习新的表达方式
强化亲情、爱情、友情的另一妙方就是使用自己从未用的表达情爱方式。我有次 带领成长营,鼓励学员尝试新的或很久未使用的“爱的语言”作为课后练习,在那天回家的路途上,回想自己过去虽然曾送花给太太,但多半是转赠带领聚会时别人 的赠礼,因此赶紧去一家二十四小时营业的超市选购,并向内人说明这是自己第一次花钱特别购买的鲜花。听过一位学员分享心血来潮帮太太吹干头发并全身按摩, 太太受宠若惊,夫妻俩的情爱指数随之高涨。
要领4:真诚而有心
表达情爱的行动不是单靠技术层面,乃是需要诚于中而形于外,贵在真诚而有心。例如父 母都会特别开心收到稚龄儿女亲手绘画的卡片,即便图画不完美,里头却包含着孩子满满的爱。试想一幅画面:妻子引领期盼丈夫回家,瞥见丈夫手拿鲜花,欢欢喜 喜跑去迎接,不料丈夫把鲜花送给妻子后,随即抛下一句:“以后不要再跟别人说我从来没有送过花了!”,原本开心收到花束的妻子转而难过不已,老公示爱的成 效大打折扣。
聆听对方的请求、注意对方埋怨的内容、观察对方做在朋友或孩子身上的方式⋯⋯,都是发现对方情爱言语的捷径。更积极的做法是直接找时间坦诚分享彼此对“爱的语言”的期待,正确了解彼此“爱的语言”,尔后愿意共同经营彼此爱的关系,才能享受爱人与被爱的幸福。
说出心中的情爱是必要的,要熟习各种具体表达情爱的方式,有效行动,并且谨记表达情爱要及时,千万不要等待,不要迟延,更不要以为还有下一次。经常 在丧礼中见到满室鲜花,若能在逝者生前相赠,岂非更加彰显其中的意义?若能把许多追念、感恩的真情话语传达给仍在世的亲友,岂非更为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