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有一天要面对权威。这天,其实很快很快,快到开始上幼儿园的第一天,就已经开始了!如果做父母的放弃帮助孩子用健康、正确的态度面对权威,与权威互动,有一天,他们也会和今天许多从受伤经验里去认识权威的父母一样,无法把权威和爱连在一起,而只是一味的抗拒,或消极承受。
孩子非常小的时候,父母就要开始在他们生活中树立权威,透过这个权威,对孩子进行管教。为孩子立清晰的界限,然后运用权威,在孩子不遵守界限的时候,给予后果,这是权威管教的第一步。
权威管制,目的不在控制,而在于引导孩子认识界限,尊重界限。控制,目标在立即的效果。管制,只是一个途径,迈向一个更远目标的途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当孩子在外面学了脏话,受到爸妈警告,却故意挑战权威,仍然继续讲脏话时,想控制孩子嘴巴的爸妈,可以用各种方法,只要不再从孩子口中听到那些令人厌恶的言语就好了。但是,如果爸妈的目的不在控制,而在管教,那么,他会花时间和体力去让孩子学习言语的重要性,并且教导孩子,尊重别人和自己,成为一个保守言语清洁的人。倘若孩子还很小,那么,使用权威帮助他们习惯做一个不讲脏话的人,就比解释半天之后,再让他们选择不讲脏话更重要。
训练孩子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虽然重要,但对于清楚的是非,却不应当沦为训练思考的选择题。读过和听过许多教养理论后,我很担心那种“自己选择的才是自己的”理论。过去,辅导青少年的经验里,让我明白,许多日积月累的好习惯,其实比明白善恶之后的选择,更容易让生命消化吸收。一个从小对父母讲话大吼大叫的孩子,到了青少年,打从心里明白这样作做不妥当后,必须进入另外一个循环的挣扎里,去改掉早已嵌在生命里的错误反应模式。很多青少年因为胜不了,而挫败,而放弃,即使他们已经明白对错。活过大半辈子的人,会回头珍惜年幼不懂就养成的好习惯,因为自由选择之后,往往不见得有力气跟上去。人,常常不是不知,而是不能。
权威管教的一个重要内容,正是借着管制,让孩子的生命习惯在一个于他们有益的法则和规律里。这些习惯,往后要成为他们生活中的能力。
我认识一些爸妈,虽然认同权威管教的观念,但却在执行权威管制的过程中,反对处罚孩子。“用处罚的,只会让孩子害怕处罚本身,并没有真正教会孩子是非。”他们常这样说。没错,做父母的,如果常常在很大的怒气中随便出手处罚,或者,行使没有章法的处罚,有时罚有时不罚,孩子就会只怕处罚本身。反过来说,如果父母每次都让孩子明白,当他被处罚的时候,是因为越过权威所立的界限,那么,孩子会把处罚和越界两件事连在一起。越小的孩子越是这样,他不会只怕处罚,也会怕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