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家庭学校,你需要注意这几点

作者:曾思瀚   来源:海外校园 / 举目

家庭学校,这个新兴而又大胆的教育方式,引起了众多教育人士及家长的热烈讨论。很多人都在持续关注其发展前景。那么家庭教育有何利弊?针对前面一位美国家长选择家庭教育的原因及经历分享,这位同为家庭学校实践者做出了回应。

首先,我要说明,把“家庭学校还是公立学校”的争论,提升到讨论“教育的目的”,是更有意义的层次。我赞同那位家长的一些观点(注:见8月30/31日《孩子的教育大事,我选择家庭学校》),如我们不能用教育的花费来衡量教育;学校环境不一定是发展孩子社会能力的最佳场所;公立学校灌输世俗思想的问题等。我更为作者关注孩子灵性教育的热忱所感动。

世俗人文主义的影响不仅是学校

读这篇文章,我最能体会并十分赞同的,就是作者关心下一代的灵性生活。

我认同作者的观点:学校教育会影响孩童的心理。心灵尚未定型的孩子在一个环境中待得越久,他就越会受其影响。那么,还有什么其它选择吗?我相信,就算采取“家庭学校”,在生活中,我们还是会面临各种世俗人文主义的影响。事实上,就是在教会里面,也不可避免世俗的人文主义。问题在于我们与我们的孩子所受到的感染程度为何?教育又是什么?

教育的目的是成为“见证人”

我们如果意识到,教育远远不只是教室,那么家庭、教会以及所有的公共场所都具有教育的功能。在《提摩太后书》3章15节,保罗说到提摩太的信心,是从幼年培养的,是经过外祖母罗以和母亲友尼基的熏陶。提摩太受到的家庭教育,装备了他日后的服事。

家庭是宗教教育的所在。为了让教育的过程更加完备,家庭应当深刻地把握圣经对文化的宣告。作为一个信徒,我们不仅有时是站在反对的立场,有时也要站在支持的立场。信徒接受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生活,也是在社会上做个见证人。

教育问题不在场所,而是如何教育

我相信,这是我与作者想法不同的地方。我们所面对的世界是我们孩子将要面对的世界的缩影。为了面对各式各样的人,我们必须对他们所知道的有真正的认识。在我所处的学术的世界里,理念是很重要的。任何人对他人理念的讽嘲或曲解,都是不智的。轻则是让人皱眉,而最糟,会毁了一个正在起步的事业。

教育是与理念有关的(aboutideas)。不论我们是用口做见证,或是护教性地解释信仰,都不是仅止于圣经经文的引用而已,而是关乎理念的探讨。我的考虑是:如果我们对世俗人文主义抱着完全负面的看法,那么,作为见证者,当我们面对圣经文学流派的分歧,或是心理学、性、达尔文等等的问题时,我们能够胜任吗?

也就是说,问题不在教育的场所,而是如何去教育。

当我们与世俗的人文主义者对话时,我们对它们的理念也当有所真正的认识和了解,否则,我们大概也争取不到什么听众。

教育者的素质更重要

不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我们关心的是是否能够预备孩子,在长大以后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这才是真正的问题。这种视野让我们超越公立学校与家庭学校之争,它让我们着眼于“教育者”本身!

如果教育者可以容忍不同的立场,了解不同理念,而不是限制学生只能了解某方面,那么学生就能了解得更为透彻。

假定这个教育者具有真诚的信心和敬虔的灵性。然而,信心不是全部的答案。在我观察了家庭教学和同侪的神学教学以后,我相信教学是否成功,教育者的性情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纵然家长没有高的学位,也可通过家庭学校培养出有思想、成功的孩子。学术上的资格,并不一定会造就合格的教育者。如果教育者的性情不好,如,是经由片面的知识和好争辩的态度来学习的人,则恐怕整个施教的过程,会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出来的学生将无法在生活里作真理(不论是什么真理)的见证人!

是否要采用家庭学校?它没有简单的答案,我们需要考虑好几个因素。这批未来社会的灵魂,将会显示出,教育的过程以及这个教育者是否成功了。

(作者为英国雪菲尔大学哲学博士。他和妻子育有二子,也是“家庭学校”的教育实践者。)

发布日期:2014-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