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基督徒未曾见过耶稣,却仍信靠这位救主,相信《圣经》是永世不变的真理。这其中有个重要因素,就是基督信仰由前辈基督徒用《圣经》和教会,将此信仰传承下来并将继续传承下去。
历史上很多的传承,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改变和消失,如传统中国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孔孟之道已为古迹。上个世纪解构主义将一切人文理论都解构了,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传承下来。这也导致《圣经》过时论的兴起,并不停地以各种方式、各样尖锐的问题,否定基督信仰。
从耶稣在世到今天,已经两千年过去,人类的生产能力、科学技术、社会效能、通讯速度以及人际关系,都发生了极大变化,时空已大大不同,是否基督教的传承也过时了呢?
答案是:基督教真理的传承绝对不会过时和终止,因为它与人的智慧所产生的理论学说不一样。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详细论述:人是时间性的动物,时间性无孔不入,时间性将改变人类的一切事物。
图:《雅典学院》
最早的希腊人就已看到:这个世界在不停地变化,但一定有一种不变的东西来决定这个世界的变化。举例来说,人类一代一代地生长和死去,其中不乏天才和蠢材,并且绝对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产生过,但人类的“类本质”却从来不曾改变。因此,最早的希腊哲学从巴门尼德开始,对人的存在本质的追问,是从“变化之外的恒常性”是什么开始,因为只有那恒常不变的世界本质,才能确定人类生存的意义和价值。
然而,这种从人的角度的追问是没法得到结果的,因此怀疑主义从古希腊时代就已产生,到了十七世纪达到顶峰。代表人物笛卡尔认为:“世界和我是否存在,我无法证明,但有一件事我们无法怀疑:我思故我在。因此真正的不变性很可能是在‘怀疑’这类运动和变化之中。”于是,人们开始追问恒常性是什么?,追问“变化中的人的存在、人的活动、人的语言等本质是什么?”以及“人如何能测透以上这些本质?”
这种追问影响到黑格尔、马克思理论学说以及后来存在主义的产生。历史上,哲学家们曾对不同世纪占主流地位的时代精神作过如下概括:“中世纪是信仰的时代,文艺复兴是冒险的时代,十七世纪是理性的时代,十八世纪是启蒙的时代,十九世纪是思想体系的时代,二十世纪是分析的时代。”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如果人文主义有传承的话,他们是以理性作为其寻求真理的传承。但至今他们找到的都是现象,却找不到世界的本质,仍然在“无知之幕”(注1)里兜圈子,永远跳不出这个怪圈。
图:《亚伯拉罕献以撒》
基督教的核心理论是来自神的启示,而不是人的智慧。
首先,神在旧约时代就告诉我们:人类是由祂创造,这个世界背后的不变和恒常性是出自神自己,人活着的意义就是荣耀神(注2);并告诉我们因着始祖犯罪,导致每个人都有原罪,必然生活在一个充满罪恶的世界里。但神在创世之先已经铺设了救恩,将会差派救世主,将祂的子民从罪恶与苦难中拯救出来。
到了新约时代,这位“自有永有、创始成终”的神,竟差祂的独生爱子耶稣基督拯救人类,用耶稣死在十字架上的拯救行动,彻底完成了这个“救恩”的启示。圣经记载,当耶稣死在十字架上时,圣殿里的幔子从中间裂开,这表明因着耶稣基督的死,“无知之幕”被穿透,人与神的隔绝被打通,相信耶稣基督是救主的,就能得到神的救恩;这同时表明,基督十字架上的启示和真理,是唯一具有超越性的,来自世界之外的,不因时空的改变而改变。从使徒保罗、奥古斯丁、阿奎那……一直传承到加尔文,都是在讲神的主权与预定,讲的就是神的超越性。
圣经说:“日光之下无新事”,非常准确地指明,人类永远无法具有对世界本源追寻的超越性,充其量只能在日光之下的有限世界里,凭着残存的灵性知道世上有“形而上”(也就是日光之上)的事。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首先提出形而上学,人类哲学一直按着这条路径,追寻世界背后的恒常性,结果是一场空。今天的人类哲学只得抛弃形而上学,进入到生存论来谈人的存在。也就是说,人类哲学放弃了对世界背后那个决定意义和价值的恒定不变者的追寻,这也恰恰是导致今天人类社会物欲横流、道德沦丧的原因之一。
除了超越性构成基督教信仰传承的恒定不变外,基督教信仰与人本主义的承传最大的本质区别,是信心而不是理性。以弗所书二章8节说:“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神所赐的这“信”不是逻辑推理能达到和论证的,也绝不是人虚构的理念,它是以耶稣在十字架上受死并复活升天的真实历史事实为凭据的。
注:1.为约翰罗尔斯(John Rawls)的《正义论》中一个重要的理论,这里借指被创造的世界。 2.「就是凡称为我名下的人,是我为自己的荣耀创造的,是我所作成。」(圣经以赛亚书四十三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