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拉:对于敢于发声的人来说,生命必须冒险

  来源:香柏领导力

2014年诺贝尔奖和平奖得主是17岁的巴基斯坦女学生马拉拉和印度反童工劳动活动家萨蒂亚尔希。马拉拉曾因批判塔利班武装禁止女孩上学的政策与恐怖活动而被塔利班组织袭击。时间更迭,战场不同,但黑暗的背景总是更能彰显出生命的万丈光芒!虽然马拉拉与我们信仰的不同,但是她身上的那种勇气、坚毅,值得我们去思考:我们是否也愿意为我们基督教的真理,为社会的公义,去这样努力、牺牲?

“如果一代人没有拿过笔,就会接受恐怖分子递来的枪支。”

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赞扬了他们为抵抗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压迫及其追求所有儿童的受教育权所做的努力。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认为,此次颁奖可促进国际社会关注儿童人权议题,特别是在战争频发的地区,儿童受虐情况特别严重。

马拉拉生活在塔利班禁止女性接受教育的地区,但她不仅坚持学业,还通过国际媒体为巴基斯坦妇女儿童争取权益,结果2012年遭到塔利班枪击报复。她深受重伤,但现已痊愈,并居住在英国。

父亲执灯,点亮年少倡导教育路

马拉拉出生于1997年,其父是当地的社会活动家,名为齐亚丁。齐亚丁开办学校,收留了超过1000名的学生。齐亚丁说:“伊斯兰教教导我们,接受教育对男女来说都是必须的,这也是先知的教义。教育是光明,无知是黑暗,我们必须从黑暗走向光明。”父亲的坚定信念影响了马拉拉整个成长历程。她在学习的环境里长大,继承了父亲对教育的重视理念,成为强力对抗塔利班意识形态的象征。

在父亲的鼓励下,马拉拉迅速因倡导女性受教权而成名。她组织成立马拉拉教育基金会,帮助斯瓦特的穷困女孩上学。父亲的勇气同样给了马拉拉持续的榜样。塔利班组织在斯瓦特地区禁止女孩接受教育,攻击了上百所学校。身为斯瓦特国家和平委员会主席的齐亚丁,曾冒着死亡的威胁对抗塔利班,拒绝取消学校正常的教学。

熟悉马拉拉的一位巴基斯坦记者兼纪录片制片人说,齐亚丁“给了马拉拉很多关爱、力量和信心,这是少有的,马拉拉那么富有主见也是因为父亲在给她鼓劲”。

13岁提笔,记录塔利班、战争与和平

2009年,不到13岁的马拉拉开始为英国广播公司(BBC)乌尔都语网站撰写博客,以亲身经验记录塔利班统治下的生活,包括禁止女孩上学的政策以及恐怖活动等。那一年正是塔利班的势力横扫斯瓦特地区之时。马拉拉给这一系列日记起了一个笔名叫Gul Makai,普什图语中意指矢车菊,同时还是当地很多民间传说中女英雄的名字。

在她的记录中,流露出一名12岁少女超乎同龄人的、关于战争与和平的思考。

15岁遇刺,世界注目马拉拉

由于公然反抗塔利班的政策,2012年10月,马拉拉在校车上遭塔利班武装分子枪击,头部中弹。幸运的是,在英国接受治疗后,马拉拉恢复良好。当时只有15岁的马拉拉在回顾遇刺场景时称,“对于普通人来说,生命是普通的。但对于那些敢于发声的人来说,生命就必须冒险”。

英国前首相布朗称评价,马拉拉遇袭促成了一场巴基斯坦儿童运动,他们穿着印有“我是马拉拉”的T恤大胆主张他们的权利。他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说,“许多巴基斯坦年轻人已经看透了塔利班组织的虚伪嘴脸,这些人剥夺着数百万年轻男女受教育的权利。虽然马拉拉受重伤暂时沉默了,但还有上千个马拉拉不会甘于沉默的。”

2013年4月,马拉拉登上美国《时代》的封面,并被选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百人;7月,联合国宣布将她的生日定为“马拉拉日”;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夫妇在白宫会见了马拉拉。当年,她还成为诺贝尔和平奖的热门人选。

去年10月,16岁的马拉拉登上《囧司徒每日秀》接受专访,一席挚言将向来老不正经的 Jon Stewart 感动到语塞。

她说:我总觉得塔利班士兵会来杀掉我,然后我自问,“如果他真来了,你会怎么做呢,马拉拉?”我会告诉自己:“马拉拉,你用鞋子抽他。”不过之后我说:“马拉拉,如果你用鞋子打了塔利班士兵,那么你跟塔利班就没有区别了。你绝不能那样残暴、严酷地对待他人。必须要用和平、对话和教育的手段来与之抗争。”然后我对自己说:“我会告诉他,教育有多重要,我还想让你的孩子也能接受教育。”我会告诉他:“我想告诉你的就是这些,现在你想杀就杀吧。”

(原标题:诺贝尔和平奖得主17岁马拉拉:对于敢于发声的人来说,生命必须冒险)

发布日期:2014-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