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信仰,在传承中方可生生不息

作者:王育梅   来源:传扬杂志

众所周知,犹太民族是一个历经磨难、却足以撬动世界的民族,犹太文化在历史上虽几经劫难,但至今仍然是世界最为卓越的文明之一。最关键的一点,是犹太基因中对信仰的坚持和传承,唯有来自信仰的智慧和信心,可以让一个个体、一个民族,在不同的处境和阶段中,被赋予全新的精神内核,以此对抗虚无和苦难。

一场特殊的音乐会

1983年,我在纽约认识一位在纽约大学(NYU)修读希伯来语言与音乐的犹太人Yale Strom。他每周一、三、五在52街地铁拉小提琴,演奏的曲子全是希伯来音乐。

Yale来自南加州圣地亚哥,祖父母是早年自俄国移民美国的犹太人。直到现在,他的家仍保持犹太人的传统习俗。犹太文化对Yale影响很大,他为了收集与犹太有关的资料而自南加州到纽约。每次提到犹太人,提到二次世界大战希特勒如何残杀犹太人的史实,Yale心中的愤恨便不由而生,对自己民族的漂泊生活感慨颇深。

Yale的父母曾对他说:“希伯来语曾经是我们犹太人的语言,《旧约圣经》就是用希伯来语写的。若要将犹太文化及信仰传承下去,就必学习逐渐消失的希伯来语。”Yale始终以犹太人为荣,虽然年纪轻,却像他家人、像电影《屋顶上的提琴手Fiddler on the Roof》的人物,大家手持火把奔跑,目地是要点燃犹太传统文化的亮光。

有一天,他邀请我到86街附近观赏犹太人的音乐会。当晚,除了Yale的小提琴演奏外,还有我首次欣赏的犹太宗教仪式音乐与舞蹈。透过音乐和歌谣,我感受到犹太人的快乐与哀愁,以及他们生活里的怜悯、欢乐与狂喜。

优美轻快的旋律,让整个剧场洋溢独特文化的氛围,并蕴藏犹太人浓郁的民俗风。当Yale身穿白色衬衫、系着黑色领带、头顶上戴着黑帽,嘴唇上多了卷曲的胡须,站在舞台上,以希伯来语致词时,我差点认不出他就是平日在地铁拉小提琴的Yale。

当晚,观众不多,除了我,全是犹太人。从节目内容才知道,犹太人重视歌谣与故事,在亡国流离期间,他们全靠谨守宗教信仰、重视传统文化,而将民族文化的资产代代相传。

屋顶上的提琴手

后来再和Yale见面,没想到我们所谈尽是围绕犹太人的话题。当年25岁的他,像电影《屋顶上的提琴手》里的人物化身。谈到在地铁演奏,几次被警察取缔、开罚单,他就像电影中的老爸泰维,为梦再辛苦都要坚持走下去。

我问他要上课又在街头四处演奏,可曾有压力?他说有过矛盾,但想到祖先们遭受压迫屠杀,却乐观、自信,甚至是高傲的性格,不觉领悟到有磨难就更懂得珍惜爱。他最大的愿望,就是以音乐及文字传承美丽的犹太文化。

不是很喜欢纽约的乱与脏的Yale,很想念圣地亚哥的家。他说,每当从家中遥望海洋,就置身在自然与不拘型式的自由中。母亲的红豆汤以及逾越节的主食无酵饼,是他最爱的犹太人食物。

有天,他请我品尝以面粉和水做成的无发酵面饼。他说,这看似平淡无味,其实有着深远的纪念和象征意义,提醒后人要纪念先人的苦难。外表扁平不起眼的无酵饼,则是提醒他们做人的态度要不骄而谦。

他提及生命成长的美好回忆,又谈起《屋顶上的提琴手》的故事。他说,这部电影不仅探讨犹太人传统与现代思想,也蕴涵动人的亲子之情、男女之爱。他的父母就是主角泰维与他妻子的化身,重视“以传统来平衡”的道理。就像传统犹太人,认为“失去传统就是失去平衡,优美旋律就消失了,犹太人就不再是犹太人。坚持传统的传承,不仅合乎上帝所赐予的期望,也会让世人更了解犹太人。”

电影剧情发展到最后,是犹太全村被迫迁移。当三女婿费耶卡决定带着太太卡娃离开俄罗斯远走波兰时,他对泰维说:“有的人被勒令赶走,但有的人是被沉默赶走。”这句话让老父亲听了,有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之感。

他虽然仍绷着脸,却在两人离去前,以“愿上帝与你们同在”的祝福,送给原本不能接受的异教徒斯拉夫人女婿。三女婿一句“无法与没有人道的人(编注:当地政府)住在一起”的真心话,打动了原本坚持“犹太人不可与异教徒通婚”的泰维。

三十年后重看《屋顶上的提琴手》,因生活历练与挫折,我多了省思与感动。体会到不管是面对传统或现代或不同事件,我们都需要有生命的爱,真挚的感动与坚定的信仰。

有心的传承者

在台湾经营出版社的老郭与来自越南的诗人朋友,一直努力想将熟悉的台湾和越南的人、事、物,以文字或图片作完整报导。藉这样的传承,让下一代对自己生长的土地有所认识。

企业家徐永泰1974年获得英国牛津大学的哲学硕士(M. Litt.),2003年出版了一本脍炙人口的《牛津留痕》。2006年,以近60岁的年龄再回牛津攻读经济史博士(D. Phil.),并再度执笔写了《中国人应当认识的英国──徐徐道来》。为的是让中国人在未来的岁月里,选择一个健康的方向,理性的道路,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上,成为世界的理性榜样或趋势。

生长在医生世家、自幼即接受基督信仰的华姐,不但信仰虔诚,并关怀弱势与年轻人。她感受到科技潮流,容易让人迷失在十字路口,觉得有责任与义务,将文化与信仰传承的意义告诉大家。她希望将这样的理念融入艺术,配合圣经金句,做成书签送给亲友。

科学家邹哲与妻子Jean,三十八年前在自家的车房开始广播工作。一步一脚印地,藉由广播、录像、网站,将上帝的福音传递到各地。当“佳音社小博物馆”开放时,邹哲指着陈列的各式各样陈旧录音与录像设备,述说点点滴滴往事,不少参观者被感动。他虽已年近70,但为了信仰的传承,仍辛苦奔波。

传承、传承,传承的声音发自不同种族、国家。因有心人的积极努力,我们有幸从他们身上看到宝贵的文化遗产并得到激励。犹如Yale所言,犹太虽是苦难的民族,但因他们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以及明白文化传承的重要,以致能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腓三13-14)。

原文标题:《屋顶上的钢琴手》与传承

发布日期:201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