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教会”该不该挣钱?(2)

作者:Joy   来源:境界

这60位基督徒企业家,有的是跨国公司CEO,有的拥有自己名下企业,有的是行业里的翘楚。在他们各自的故事里,有人选择将信仰和经商完全结合,公司就象一家教会一样;有人将信仰和经商完全分离;也有人将某些基督教价值观嵌入企业文化中,有创意地将信仰的元素融入。

有的公司在雇员中开设24小时祷告链,利润10%奉献上帝;有的公司禁止如下事情:暗中交易、不公平地对待供应商、延迟支付供应商、礼拜日上班和使用盗版软件。

然而,一间企业教会也同时是实体商业,其存在必须盈利。

张岛拥有一间人力资源公司并带领一个商人团契,他指出:“利润就像身体里的血液。虽然每间公司都需要生存并运转,却没有人早晨起来后说:‘我为了血液而活。’但如果我们的血液停止流通,我们也便停止了生命。”他们并不认为谋利是违背《圣经》原则或天性罪恶的。相反,只要不是出于不诚信的手段,他们认为获利是令人向往且有益处的。

正如在中国从事商业咨询工作逾20年的新加坡人曹凯说:“我不认为这样的公司会在财务能力上欠缺竞争力。准确来说,正因为他们要成就一项使命,才会很认真地赚钱。”

对于呼召的强烈感知,创造财富并分享信仰的双重使命,构建了他们绝大多数的工作道德,而这种道德被宣称是基于《圣经》原则,是一个人对上帝信心的表达。

近40岁的马来西亚人沈严解释道,他的建筑生意经常将他陷入道德和信仰的试探中。“当你知道每个人都会贿赂时事情变得格外困难,我为什么要说不呢?但如果我也拿,我将要妥协我的标准,从供应商的利益而非客户的利益出发来做决定。为什么要在乎呢?我在乎因为我不想丢失信仰。”可以想象,在一个人人都想挣快钱并且不道德交易比比皆是的社会,一间像沈严这样追求清白记录的公司,势必要承受极大的社会和经济压力。但也许正是在这样一种巨大压力之下,他们对于超越的上帝的信仰及他们作为一间基督教公司的声誉才能最好地彰显。

沈严解释说:“如果我妥协了,我一定能得到更大的生意。但是这也意味着我将更加背叛上帝。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干脆忘了自己来中国的使命算了。”沈严的言语显示出,他并没有将不道德的做法简单视为一种商业文化,也没有将妥协视为无奈的权宜之计,而是将其看做神所不喜悦的罪。这解释了为什么像沈严一样的人,宁愿付出高昂的代价来持守诚信。

这些基督徒企业家往往在公司中对员工扮演牧师的角色,经常强调高标准的道德行为是基督徒和商业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其中7位企业家甚至在公司政策中将《圣经》价值制度化。例如强调家庭价值,明文规定一旦员工被发现涉足婚外情便会被解雇或降职。另一间公司则规定如果经理被调任其他城市,必须举家前往。其他规定则确保员工每个月出差不超过一周。还有一间公司不鼓励销售人员陪客户在卡拉OK或酒吧娱乐,上述花销一律不予报销。为了遏制腐败,还规定不能给客户回扣。为了守主日,一些公司在礼拜日关闭工厂,尽管其中绝大多数员工都非基督徒。这一做法在中国很少见,因为多数工厂连续7天开工。无论实用性和结果如何,正是类似于上述这些从《圣经》而来的严格的道德标准,将这些建基于基督教的公司和其他公司区分开来。

这些企业多数倾向于通过基督教网站、本地教会、基督教猎头公司招聘志同道合的基督徒。一些公司只坚持在某些关键岗位雇用基督徒,例如财务或人力资源部门。然而,也有两位企业家表示他们更愿意雇用非基督徒,他们将之视为分享信仰的机会。

前文提过的移动电话公司CEO王东先生,力争在中国开设1000家手机业务的分店。在紧张的日程表中,,他仍旧经常挤出时间面试新经理。他说:“在一份简历中我首先关注的换工作的频率。我会告诉他们:‘你想要的是更高薪水,我预计你一两年后就会离开我的公司,那么我为什么要雇用你的呢?我也许会在你走之前榨干你。’我在面试中试图分享我的诚恳。我说:‘我不会聘用你是因为我不想利用你。我想要的是愿意成就更大更长久事业的人。当你准备好的了时候,还可以再来。’他们中间一些人听到这番话就哭了。”

有趣的是,在采访王东数月后,笔者遇到了一个曾经被他面试过的人。笔者问他面试的经历,他回答:“王东非常真诚,这点我没有在其他雇主那里看到。”他的朋友说道:“他真的很想得到那份工作,他在寻找一个父亲形象的人物!”这句话虽然有点半开玩笑,但也承认了一个事实:许多中国基督徒想在基督教公司中工作,因为他们和基督徒企业家一样,视之为侍奉上帝的的平台。他们期待一间基督教公司可以在中国商界盛行的“狼文化”中提供一个互相鼓励、时间价值观的团队。

发布日期:201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