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论语》与箴言比较(2)

作者:施玮   来源:恩福文化使团

《论语》与箴言不仅在人与神、人与自我的关系上有所不同,在人与他人的关系上侧重点不同。

人能够合宜地看待自己,才能够合宜地看待他人。人要处理的与他人关系,首先是在家庭中,然后是在社会中。

箴言里,人与他人的关系是人与神关系的推展;合宜与否,端看是否符合神的心意和神所定的律。而《论语》更多是从个人修行和社会层面,来关注人与他人的关系。

家庭关系:孝的侧重面不同

箴言中谈到,智慧人对父母要孝顺,要领受父母的教训,看重智慧,认识神。而父母教训的内容是“认识耶和华”的智慧;人若孝顺,便可以得着神的赐福。这里更多强调的,是父母在世时的亲子关系;而在双方的互动关系中,都有耶和华神的存在。

《论语》中也非常注重“孝”,百善孝为先。孔子认为孝悌是“仁”之根本。在首篇〈学而〉中,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 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由此看,孝悌的主要意义不是使父母快乐,而是不犯上作乱,具社会意义。

《论语》中也谈孝顺之“无违”,什么才是不违逆的“顺”呢?孔子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为政〉)生时,事父母以敬,而不远游;死后,孝的表现一是不改变父之道, 二是重视丧礼。

这里的亲子关系没有外在真理的介入,只是为了礼之美名和社会的稳定功能。这里的孝不是以父母家庭为最终目标,而是以“礼”为目标。

家庭关系:夫妻关系的重视度不同

箴言中却非常重视婚姻家庭,谈到夫妻之间的关系很多。作为智慧人,丈夫要远避淫妇,喜悦自己的妻,这是因为“人所行的道都在耶和华眼前”,是神让我们的婚姻泉源蒙福,贤德的妻子是神的祝福。箴言以论贤妻的赞美篇为结束(31:10-31),更显出其处世之道对夫妻关系的重视。社会的基础单元是夫妻,正如创世记中所说:“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2:24)家庭关系的原则,是根据神对人的创造。

在《论语》中,几乎很少谈及家庭中的夫妻关系,“君臣父子”的社会关系体系中,家庭的支柱关系是父子为代表的家族关系。《论语》关注的,是在家庭关系 中操练治理天下的德行,遵行利于社会的礼,其目的不在家,而在国,因为人的价值与意义,不在其自身,也不在家庭,而在于其社会性。

社会关系:敬畏人与单敬畏神之差异

《论语》中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季氏〉)这里排列了三个等级:天命、地位高贵的人、圣人的话。“君臣父子”的社会关 系也都是上下层的。于是,上下等级间的敬畏,成了中国人处世之道极为重要的元素。如何正确地“正名”以确定敬畏之等级,如何以合宜的态度和礼仪,表现各等 级不同的敬畏,就是中国人处世之道的核心。

君臣之间应当如何相处呢?孔子认为,君主当按照礼去使唤臣下,臣子就会忠心事君,也按照礼的规定来事君。当人分成上下等级关系后,对于在上的君王(或大臣)来说,政就是正,要求的是“以身作则”的榜样,对于在下的小臣小民,就在于保持合适的态度和距离。从孔子对子产的称赞,可以看到君子在等级社会中的处世之道。“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公治长〉)

而箴言中,“敬畏耶和华是知识的开端;愚妄人藐视智慧和训诲”(1:7),指出唯一应当敬畏的,就是耶和华神。接下来的话:“ 我儿,要听你父亲的训诲,不可离弃你母亲的法则(或作:指教)”这里的“父亲”、“母亲”在犹太文化中可看作教导的老师、家中的长辈。但对这两类人不是敬 畏,而是受教,这与中国所谓“畏圣人之言”是不同的。在唯一敬畏造物主的原则之下,人并不分等级,也不存在敬畏的关系。

社会关系:君王与百姓的生活原则

箴言里,君王是因着认识耶和华的智慧来掌权的,君王敬畏耶和华就是要恨恶邪恶。因为骄傲、狂妄,并恶道,以及乖谬的口,都是神所恨恶。君王不是以古礼和自我道德修养来执政和对待臣民,而是因敬畏神而以慈爱、正直,神所喜悦的方式来执政。这也是每一个人作为智慧人的处世之道、生活准则,在此,并无社会等级不同,只是社会职份不同,做人的方式完全相同。

君王在神面前谦逊、尽管理的职责是“将事察清”(25:2);民众当敬畏耶和华而尊敬君王,“不要在王面前妄自尊大;不要在大人的位上站立。 ”(25:6)君王若不敬畏神,必因无知而暴虐,辖制欺压百姓。上帝是看护者也是审判者,君王之国是蒙神保守还是遭受毁坏,与一个普通人的人生和家庭一样,取决于对神旨意的遵从还是背叛。

发布日期:2014-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