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学习扼杀孩子的深度培养

作者:蒋佩蓉   来源:根基成长教育

蒋佩蓉女士,是麻省理工学院在中国总面试官。有一次面试一位有着近乎完美的SAT分数和极其出色成绩的女生时,发现她拥有极其优秀的学习潜能,却不知道引导这种潜能去往何处;虽然拥有许多知识,却几乎毫无自知!除了令人艳羡的成绩,生命对她毫无乐趣可言。她深感惋惜,因为紧张忙碌的学习无法塑造出一个有深度的孩子。​

 “好撒玛利亚人”和时间压力​​

圣经里有一个很著名的关于好撒玛利亚人的故事。有人问耶稣“好邻居”的定义是什么,耶稣就用一个祭司的故事作答。祭司从一个受伤的人身边走过,但没有帮助他,而一个出身低微、遭人蔑视的撒玛利亚人(被认为是“低级种族”)却停下来,给那人包扎伤口,带他到旅店,并付钱请人继续照料他。谁真的爱他的邻居?答案显而易见,是撒玛利亚人。​​

美国一所大学决定给这个故事做一个有趣的变形处理,以测试他们的理论假设:时间压力确实会对人的施予同情的能力产生巨大的影响。他们请三个相似的人就“同情”这个论题准备一次面向100名大学生的演讲。这三个人都是颇受尊敬的老师,被他们的同事推举为“好人”和“有同情心的人”。​​

这三个人都被要求在某个时间到达演讲中心。设计这场实验的人把一个演员安排在通往演讲中心的路上, 这个演员扮演一个遭到抢劫、受了伤、需要行人帮助前往医院救治的角色。第一位老师在途中意外受到了打扰,在他跑向演讲中心会迟到的情况下遇见那个受伤的人。第二位老师在他只剩十分钟就要演讲时遇到那个人,而第三位老师在离他准点演讲还有整整一个小时的情况下遇到那个人。一台隐蔽起来的摄像机拍下了这三位老师的反应。​​

纪录下来的反应揭示出:人越忙碌,他所回应的同情就越少。正如预计的一样,第一个人跑着都已经迟到了,他甚至都没有停下来问问发生了什么事就急匆匆跑开了,而最后那人由于时间宽裕,就能够帮助受伤者赶往医院。​​

孩子和父母一起忙碌​​

我发现,日子过得越忙碌,我越容易生气,越不耐烦,就越不愿意停下来听孩子说话。更为悲惨的是,我们正在把这种致命的病症传给我们的孩子,他们的生活过度安排,几乎没有余暇思考、游戏或者与自己的内心世界对话,更别提培养同情心了。​​

我发现,我们搬到北京后,儿子几乎不可能和那些本土中文学校的朋友游戏,因为这些孩子的周末都塞得满满的,包括钢琴课、英语辅导、绘画学习、芭蕾课程、奥数辅导等。只有2~3岁大的孩子就已经开始学习音乐课程或英语练习了。​​

过度安排时间和 “优秀学生”​​

这种过度安排时间进度的结果,就是我们最终培养出了一代考试机器,他们知道全部正确答案,但依然很迷惘。当我面试一个人大附中的最优秀的学生前来申请就读麻省理工学院时,这种情况得到了充分地说明。她来时,带着近乎完美的SAT分数和极其出色的成绩。她的成绩足够保送上清华大学。​​

在我花了一点时间让这位相当紧张的学生轻松下来之后,我问她学习之余最喜欢做什么。她“咯咯”直笑。然后告诉我,她没有任何时间做其他任何事,但她很喜欢吃,因为学校的自助餐厅提供的食品很可口。由于这个问题没有引出另一个话题供我们讨论,我就问她计划如何过春节,试图找到另一个交流话题。她告诉我,她的学校不允许她回家过春节,因为她需要准备高考。这个问题又进了死胡同,没法继续。​

我展开交流的最后一次努力就以最后一个问题结束了:展望未来,你希望在学校学习到什么?她一脸茫然,神情紧张,最后她告诉我,她没有时间考虑这个问题。不过,在家和学校之外,她唯一有时间看到的世界,就是在去学校的路上从汽车里看到的,她想她可能愿意学习怎么建造那些漂亮的建筑物。​​

“神奇眼睛”的启示​​

几年前,在美国有一种名叫“神奇的眼睛”的艺术形式很受欢迎。大致说来,这个画看上去像一系列随机图形,但等你往后站,从某个特别的角度再看这画,奇怪的事就发生了,好像有一个三维的物体从画面中浮现出来。那可能是一行鸟或一个女人。不管什么时候,谁要是看出了那个三维物体,必然会发出欣喜的欢呼声。不过,如果你站得太靠近了,这个物体就会迅速消失无踪。​​

过度安排时间进度和忙碌,就好比是和画站得太靠近。这使得我们不能退后一些,把画往大了看,同时寻找不同的视角。我们变得短视,眼光只是盯着手头的小目标,而错过更大更重要的画面。因看见画面而迸发的欣喜,就像是在用意义给我们的生命提供燃料,赋予我们继续前进的能量。盲目的行动会麻痹我们的灵魂,使我们无暇反省自身或同情他人,而这二者对健康而有目标且有意义的生活而言,乃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作家傅士德的一句话鼓励了我要养育有深度的子女,不是养育又一个只是聪明或知识多的下一代:“我们这个时代的祸因是浅薄。事事寻求立时的满足乃是一个核心问题。今天最迫切的需要不是要有大量聪明能干的人,或是大有恩赐的人,乃是有深度的人。就培养深度而言,最大的杀手就是匆匆忙忙这种毛病。”

(原标题:我们和孩子都患了忙碌病)

发布日期:2014-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