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要时,谁会帮你抬褥子?

作者:奥伯格

让别人抬你的褥子,是自暴其短的时刻。当别人抬你的褥子,他会看到你的弱点。若不小心松了手,还会使你受伤。

如果要经历生命的医治、灵命的成长、接纳与赦罪的恩典,我们需要找到一个群体:在那里,我们不怕展露自己的褥子,也为彼此抬起褥子。而本书所诉说的,就是这一旅程的追寻、挑战与盼望。

这群朋友有份共同的默契:信任对方、不怕自暴其短以及值得信赖的牢靠信实。这个褥子,按着社会标准来看,本来应该在他们之间成为一道巨大的鸿沟,但却成为服事与接纳的良机。这群人就成为褥子团契。面对软弱与需要,大家仍彼此关爱、接纳,并且相互服事,这就是褥子团契。

这是攸关你我的真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褥子。假想这个褥子代表人的破碎与不完美。是我“不正常”的一面;是我最想隐藏起来的小小“瑕疵”标签。不过唯有容许别人看到我们的褥子,彼此互相帮助,才有机会得着痊愈。每场有效果的匿名戒酒协会的聚会,都是褥子团契。健全的家庭与教会亦然。

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褥子。

或许你的褥子是你似乎难以控制的脾气。对最心爱的人,乱发脾气。动辄破口大骂,而且知道事后必然会悔不当初,流下痛苦的眼泪。你的儿女有时面带惧色地看着你。对于自己的暴怒迸发而出的样子,你深感憎恶,不过你觉得已经失控,就如火山无法掌控里面的岩浆。

或许你的褥子是惧怕。你向来爱听果敢与有胆识的故事。你脑海中想象过上百幅的景象,是你勇于冒险,并泰然自若地吩咐身边那群流氓的样子。不过事实上,当你做错事,站在妈妈面前时,还是会双手冒汗。

或许你的褥子是无法信赖别人,或需要掌控一切,或无法说出内心的话;或许你的褥子是个骇人听闻的秘密,是你过去铸成的大错、至今仍感罪恶的;或许是压倒性的挫败感、或自卑感(觉得技不如人或自己相貌平凡)、或孤寂感。

有些人穷一生之力,致力于“褥子管理”。他们佯装自己没有褥子,表现得如此健康、强壮,周遭人都认定他们去哪儿都不成问题。他们能够看到别人的褥子,或甚至有“辨识他人褥子”的属灵恩赐——但绝对不会展现出他们自己的褥子。他们首要的目标是在别人面前隐藏自己的破碎。如果这是你,你可能相当善于隐藏自己的褥子。或许你能说服每一个人,证明自己够强健、有能力,但是你却无法生活在社群中。

因此容我问你一个私人的问题:必要时,谁会帮你抬褥子?

范尼云写道:

没有所谓理想的社群。社群是由许多人组合而成的,带着所有成员的丰富多元,也有他们的软弱穷乏,在当中人们彼此接纳宽恕,彼此推心置腹地深谈。社群的基础是人性与信任,更甚于完美。

如果要建立深邃的友谊,你无法总是扮演强者。有时候你必须让别人来帮你拿褥子。

这就是这个圣经故事的内容。这群人结为朋友,需要不畏艰难的品格与决心。或许正因为成员的软弱之处是如此明显,他们对自己的褥子也更直言不讳。他们克服万难,形成小小的社群——褥子团契。

(摘自《褥子团契》)

发布日期:201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