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聚会被攀比,你是否使出信仰“精神胜利法”

作者:刘超   来源:境界

春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也免不了朋友同学相聚。难得聚会,总免不了比较各自的生活,吹牛扯淡秀成功。在相互比较中,常隐隐带着火药味:比收入、比职位、比家庭、比孩子……

一旦发现当年那些人品不咋样的小子毕业后竟凭趋炎附势飞黄腾达,那些“优等生”们嘴上说着溢美之词,内心却对“那小子”连同这个不公的社会一起产生难以名状的恨意。

若这群“优等生”中恰好有一个基督徒,那么他很可能因此迁怒于上帝,正如《圣经》中诗篇第73篇所言,“我见恶人和狂傲人享平安就心怀不平……他们不像别人受苦,也不像别人遭灾。……”

谁更成功?

“训练有素”的基督徒当然不敢公然向上帝发怨言,于是乎他找到另一种特别的方法自我安慰、转移恨意——他会想“那小子”无论拥有多少世上的荣华富贵,可是他没有信主。

 “信子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得不着永生,神的震怒常在他身上”,原来自己是注定要进天堂的,那个同学却注定要进地狱。有一天,在天堂的自己会像乞丐拉撒路一样躺在上帝的怀中俯瞰在地狱中饱受折磨的“财主”。想到这,“优等生”基督徒心中无比骄傲与满足,仿佛耳边已然响起“那小子”痛苦的哀嚎,欢欢喜喜回家去了……

这个基督徒或许就是你、就是我、就是我们身边的某某:作为基督徒的我们在面临现实困境与挫折时,常会不自觉地以“属灵”的成功战胜“属世”的成功,用貌似属灵的逻辑转移心中的骄傲与仇恨。我们先粗暴地将一切事物进行圣俗二分,然后便以基督门徒的身份与貌似属灵的追求碾压世上的一切。

此种心态对年轻弟兄姊妹的影响非常广,对教会的伤害亦不容小觑。例如在教会的基督徒中,有学生想要考研或考博,但却疏于复习,以教会服侍推脱自己当尽的努力,最后失败,他安慰自己的理由便是:“上帝已经为我安排好了未来的道路,我不要像世人一样绞尽脑汁为明天谋划。”

表面上,这种思维方式可以带给基督徒莫大的安慰,常常被认为是“属天的平安”:无论工作多么不顺,无论家庭多么不幸,无论学业多么糟糕,无论人际关系多么冷漠,都不能撼动他们内在的“平安”——“我已经抓住了神的应许,世上的一切都不重要了!世人努力的一切,最终都是虚空!只要我信主了,就比一切没有信主而努力拼搏、功成名就的人们成功!”

谁是阿Q

仔细分析这种思维方式,会发现它与鲁迅先生的小说《阿Q正传》中阿Q的精神胜利法相差无几,我们姑且称之为“属灵的精神胜利法”。阿Q饱受欺凌与侮辱。他心中充满仇恨,又无力反抗,但精神上却“常处优胜”——

他常常夸耀过去“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其实他连自己姓什么也有点茫然;又常常比附将来:“我的儿子会阔的多啦!”其实他连老婆都还没有……

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由三分骄傲,三分自我安慰,加上四分怨念组成。类似的,基督徒属灵的精神胜利法则由三分骄傲,三分曲解圣经,加上四分仇恨组成。

首先,“属灵”精神胜利法的骄傲自义,一部分表现在对未信主的世人的态度上。面对那些还未信主的世人,他全不放在眼里,他想:末世时候,我比你们强得多啦!在“属灵”的骄傲自义中,他们严守信与不信的界线,以信主来怜悯不信的。哪怕生活走到穷途末路,仍然会以一种俯视的眼光审视不信主的“庸庸”大众。当传福音遇到挫折、遇到拒绝,照例报以一声叹息作总结:“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

当然还有一部分是表现在与自己“属灵习惯”不同的信徒身上:例如教会敬拜前没有唱《主在圣殿中》,他觉得不属灵;聚会前没有背诵“使徒信经”他觉得不属灵;祷告会大家没有跪下,他觉得不属灵……在一种貌似谦和的语气中,他向教会提出各种意见,心里想,连属灵的传统都不遵循!

其次,“属灵”精神胜利法中三分的曲解圣经相对不易察觉,它并非明目张胆歪曲经文原意,而常常是“不小心”漏掉一些教导,以偏概全。例如诗篇73篇便提供了一个典型范例。首先,诗人用十几节述说了对恶人亨通的愤恨与不理解,甚至发出了“我实在徒然洁净了我的心,徒然洗手表明无辜”的呼号。然后,诗人开始思想恶人的结局,“你实在把他们安在滑地,使他们掉在沉沦之中。他们转眼之间成了何等的荒凉!他们被惊恐灭尽了。”如果诗人的呐喊到此结束,则标准的“属灵”精神胜利就完成了。

然而在最后6节,“因而,我心里发酸,肺腑被刺。我这样愚昧无知,在你面前如畜类一般。然而,我常与你同在;你搀着我的右手。你要以你的训言引导我,以后必接我到荣耀里。除你以外,在天上我有谁呢?除你以外,在地上我也没有所爱慕的。我的肉体和我的心肠衰残;但神是我心里的力量,又是我的福分,直到永远。”诗人一改之前自以为义、向神质问的姿态,意识到自己的渺小卑微与上帝的伟大慈爱,他看到的是上帝搀着他的右手,常与他同在的美丽画面。在神的怜悯与恩典中,他由自义转为谦卑悔改,进而对上帝由衷的感恩与赞美。

彼时,诗人的满足不再是自我安慰的无奈之举,更不是发完牢骚后的畅快淋漓,而是完全降服于神的恩典中、以神为乐的喜悦与满足。信仰对于诗人来说,再也不是如马克思所说的“精神鸦片”,而是谦卑悔改之后对救恩的确信与感恩。

瞧瞧,上面的分析里面有几分你的影子?莫急,告别嫉妒与仇恨,圣经自有妙招。关注明日文章:《如何告别嫉妒与仇恨?当信仰遇“精神胜利法”》。

原标题:《当信仰遭遇“精神胜利法”》

发布日期:2015-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