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造生命系列:一掷千金的上帝》是《纽约 时报》与亚马逊书店排行榜畅销书作者提姆•凯乐专著,故事主要讲述一位有两个儿子的父亲,在将家产分给儿子后,对小儿子因那家产后离家出走,并随意挥霍后 回家的态度,不仅接纳,更是让大儿子也去原谅和接纳小儿子。借而来说明每个人的成长及内心的期盼。
路 加福音第15 章中有一个著名的故事,这个比喻的情节与人物非常简单:有一位父亲,他有两个儿子,小儿子要求分家产,而在他得到家产之后就离开家乡远走高飞,在纸醉金 迷、放纵声色中耗尽了所有。后来他在忧伤痛悔的觉悟中回家,没想到父亲竟然张开双臂迎接他。但这个欢迎却让大儿子极度生气。故事的最后说到父亲规劝大儿子 一起来接纳并宽恕他的弟弟。
从表面 看来,这段叙述并没有很扣人心弦,但我相信,如果以一个湖来形容耶稣所有的教训,那么这个著名的浪子比喻,就是湖中最清澈见底的地方之一。在过去几年中, 有很多人针对这段经文发表了精彩的研究,但是我对它的认识,则是建立在三十年前第一次听到柯隆理博士(Edmund P.Clowney) 根据这段经文所讲的信息。那篇讲章改变了我对基督教的认识,我几乎认为自己发掘到了基督教信仰的核心秘密。这些年来我经常反复教导与研读这个比喻,在我解 说其中的精义以后,我见到许多人从这经文中得到的激励、启发与帮助,是远超过其他任何经文所带给人的。
有 一次我在海外服事,借助翻译对当地的会众就这个题目进行了一场演讲。不久之后为我翻译的那个人写信告诉我,当他在传译这篇信息时,感到这个比喻像箭一样地 刺入他的心。在经过一段挣扎和反思以后,他就信靠了基督。还有许多人告诉我,当他们了解耶稣的这个故事以后,他们的信仰、婚姻,有时甚至包括他们的性命是 如何地被挽救过来。
在本书开始的前五章,我会先解释这个比喻的基本意义;到了第六章,我会说明这个故事如何能帮助我们全面性地了解圣经;而在第七章,我就要指出这个教训如何能落实在我们在世上的生活中。
我 不用这个比喻最常见的名称: “浪子的比喻 ”,因为我认为单是以小儿子作为故事的焦点是不正确的。连耶稣都没有称此比喻为一个浪子的比喻,而是以 “一个人有两个儿子 ”展开这个故事的;而且其中对大儿子的叙述不少于对小儿子的,提到父亲的分量也与两个儿子的相当。不仅如此,耶稣对大儿子的讲论,是圣经给我们的最重要的 信息之一。所以,这个比喻更好的名称,应该是叫做 “两个迷失的儿子 ”。
描 述“浪”子的英文形容词是 “prodigal”,但其实它的意思并不是 “任性 ”;按照《韦氏大辞典》 (Men— am— Websterk Collegiate Dictionary)的解释,它是指“不计一切地花费 ”,意思是一掷千金地花费直到什么都不剩。因此用这个词来描述父亲和描述小儿子都是同样恰当的。父亲欢迎悔改的儿子,可以说是不计一切的,因为他没有 “计 ”算或数点他的罪,也没有要求他赔偿。但父亲的这个反应激怒了大儿子,也极可能不为邻里社区所接受。
这 个故事中的父亲代表了耶稣所熟知的天父,使徒保罗写道: “……上帝在基督里,叫世人与自己和好,不将他们的过犯归到他们身上。 ”(哥林多后书 5: 19)耶稣在这个故事中向我们显明天父是一位花费极大的上帝 (God of Great Expenditure),对他的儿女来说,若不说他是 “一掷千金 ”地施恩在我们身上,就不足以形容。上帝不计一切的恩典,是我们最大的盼望,是我们生命改变的经历,也是这本书的主题。
这就是比喻中的大儿子所该做的事,也正是一个真正的大哥会做的事。他会对父亲说: “父亲,弟弟做了蠢事,现在他的生活陷入困境,但是我要去找他,把他带回家来。如果他的财产已经败光了 --我预料会是这种情况 --那么我会用我的钱把他带回家来。 ”
的 确,只有用大儿子的财产才能把小儿子带回家,因为正如耶稣所说的,这位父亲在小儿子离家前已经把产业分给他们兄弟俩;每一项财产都已被分配掉,而小儿子所 得到的三分之一却已经全部付诸流水了。所以当父亲对大儿子说 “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 ”,他说的这句话是真的,因为全部留下的家业,每一分钱都属于大儿子,每件衣袍、每个戒指、每头肥牛犊都在他的所有权下。
多年来有许多基督徒从这个比喻得出一个肤浅的结论,认为小儿子的归家和重新恢复身份,是不需要赎罪和不用付代价的,因为他们指出小儿子本想要做些补偿,可是父亲不让,因此他被接纳回到家中,是完全免费而不需要代价的。他们得出结论说,这代表了赦免与爱总是免费而无条件的。
其 实这是过度简化了这个比喻的意思。如果有人打破了你的灯,你可以要求他赔钱,也可以原谅他而自己花钱负担损失(或选择在黑暗里生活)。再设想一个更重大的 情况:有人严重地破坏了你的名誉,这时你也同样有两个选择 --你可以到别人那里去批评破坏他的名誉,以洗刷你的清白;或者你可以赦免他,把问题澄清而不羞辱对方。当然,这是比较难的做法。虽然犯罪的人得到赦免是 不用花费且是无条件的,但赦免别人的人却要付上昂贵的代价。
对犯错的人来说,得到怜悯与赦免必须是免费而不需功德的。如果犯错的人必须有积功德的行为才能得到怜悯,那所得到的就不是怜悯了。然而赦免别人的人总是要付出代价的。
虽然在这个比喻的第一幕中,我们看见父亲对小儿子的赦免是免费的,但在第二幕的亮光中,我们看见其代价的昂贵。对小儿子来说,能回家恢复身份是免费的,但是这个庞大的花费却是由大儿子来支付的。
作者简介
(美国)提姆•凯乐(Timothy Keller) 译者:吕允智
提 姆•凯乐,1950 年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戈登康维尔神学院( Gordon-Conwell Theological Seminary)道学硕士,威斯敏斯特神学院( Westminster Theological Seminary)教牧学博士。他和妻子凯西及三个儿子住在纽约市。提姆•凯乐的著作还包括《为何是他》( The Reason for God)、《陶造生命系列 :诸神的面具》( Counterfeit Gods)等。他的第一本书《为何是他》,在 2008年刚出版即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非小说类第七名。《新闻周刊》在介绍提姆 •凯乐时,称他为 “21世纪的路易斯( C.S.Lewis) ”。
目录
原标题:一掷千金的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