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人生中,创作出不平凡的诗篇

作者:佚名   来源:芥菜籽

白力斯可说是美国近代仅次于芬尼克罗斯贝的大诗人。他的一生就像一颗夏夜的流星,在空中一抹而空,虽然极其短暂,却在人的记忆中留下灼热明亮的印象。

1838年夏天,菲利普·保罗·白力斯,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北部偏远的林区。

大山里与世隔绝的艰辛生活,练就了白力斯坚毅、平和的性格。他从小就赤着脚,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衣服,大一点的时候他就帮母亲种菜和买菜,和父亲去砍伐、托运木材。闲暇时,白力斯会独自徘徊在树木耸立的森林里——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声音中。

像大多数居住在森林里的男孩一样,白力斯从早到晚忙个不停,一周里只有几个下午会去乡村学校。13岁时,白力斯得到了一份在牧场做工的差事,这是他在自家活计之外的第一份工作。

19岁时,他第一次出远门,到托旺达镇接受更好的教育。在那里,他进修了音乐,一年的课程结束以后,他来到宾夕法尼亚州的罗马,在那里的一间小小的乡村学校做兼职教师并结识了自己未来的妻子——露西·杨。一年后,白力斯在日记中写道:“1859年6月1日,与露西·杨小姐的结合,是我做过的最棒的事。”

婚后不久,白力斯在报纸上看到,在纽约要举办一个六周的音乐集训课。他非常向往参加这项活动,但是费用超出了他能负担的范围。妻子的祖母坚持让他去报名,拿给他一个秘密的“银元储蓄罐”,里面的钱足以支付学习的费用。白力斯得知时,高兴得几乎蹦起来。

从纽约学成返家时,白力斯决定做流动音乐教师。他牵着一匹走起路来有些跛脚的大马,马背上驮着各种乐器,到各个乡村开设“音乐学校”。在罗马的三年时间里,他举办的“巡回教学”一直非常成功。无论他走到哪里,他教授孩子们唱歌时表现出的优秀能力都为人们赞赏。在家中时,他在充满活力的主日学里担任负责人,他热情洋溢的讲道多次吸引到访的牧师们,他们鼓励他担任牧职。

在婚后的五年里,白力斯靠四处教书维持生活,随后他们全家搬到芝加哥,之后他的足迹遍及美国西北部的家庭和学校。他成了多产的作曲家,并为孩子们创作了许多赞美诗。

他对那些没有重生得救之人的热情,引起了传道人慕迪的注意,白力斯经常帮助慕迪安排布道会。而与巡回传道人惠特尔少校的交往,使白力斯投入到全职的侍奉中。惠特尔少校邀请白力斯到他在芝加哥的家中聚会,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同其他许多“领唱”相比,白力斯在惠特尔少校的巡回布道中所做的贡献卓著。他曾多次提到:“当我们歌唱的时候,让我们忘记一切,只记念十字架。我们要设法让人们不看我们和我们的行为,而是单单思想被钉死的主。”

白力斯想要让人们知道,基督是孩子们的救主;想要让小孩子在他们还年幼的时候就能够认识上帝改变生命的大能,成为真正重生得救的基督徒。他感到赞美诗对孩子们会有很重要的帮助。有很多次,在颂唱赞美诗时,他会停下来解释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事,强调耶稣的爱,向每个人发出诚挚的呼吁。

作为一名咨询教师,白力斯有着殷实的收入。旧金山亨德尔海顿乐团想以3000美金的年薪聘请他,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可观的收入,而且另一家顶级的国家管弦乐乐团也有类似的意向。作为音乐家,他拥有广阔的音域,作曲天赋,还是杰出的管弦乐指挥。他很受欢迎,而且势必会在事业上取得成功。

然而他确信自己蒙呼召要全职侍奉上帝,他和妻子做出全职的决定后,就绝口不提任何已被他们拒绝的机会。因为相比成为基督的仆人给他们带来的满足感,其余的事就像是“渣滓”了。

不论惠特尔和白力斯在哪里举行聚会,当地牧师都会热情欢迎,因为他们的宣讲朴素且极富热诚。在真诚温柔的气氛下,惠特尔说如果他们过分强调了对人心的呼吁,那是因为他们真正关心人们的得救。

白力斯与妻子在家乡宾夕法尼亚州的罗马度过了1876年的圣诞节,他们把两个年幼的孩子托付给一位阿姨,便踏上了前往芝加哥的太平洋号火车,去参加一个特别的新年聚会。在俄亥俄州猛烈的风雪中,火车头拖着火车穿越高出冰冻河面70英尺的阿什塔比尤拉大桥。就在火车穿越大桥时,桥垮了,在越来越强烈刺耳的钢架碰撞声中,车厢冒着火花坠落到峡谷中。

有位幸存者认为在纷乱的车厢中见到了白力斯,那时白力斯正试图把卡住的妻子救出来。但他实在无能为力,就在那里安慰她,之后,他们一起在火海中消失了。“他们离开了,”伤心悲痛的惠特尔少校说,“就好像对以诺的描述一样,完全彻底地离开了。”被接回永恒的天家时,白力斯38岁,妻子36岁。

发布日期:2015-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