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别把上帝缩小了》,为何?

作者:Michael Lawrence   来源:健康教会九标志

这本书的内容是有关我们惧怕人却不惧怕神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对人的惧怕对传道人的事工有显著的影响。虽然这不是传道人面临的唯一问题,但的确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这会决定传道人的事奉忠心于否,以及他的事奉是否有果效。

九标志事工(以下简称九标志):听说国会山浸信会要求每一个参加教牧实习的传道人在实习开始之前都要写一篇《亲爱的,别把上帝缩小了》这本书的阅读论文?是不是真的?这是个什么样的作业?

Michael Lawrence(以下简称ML:是的。当我们正式地接纳一位弟兄加入成为实习生时,我们会发给他在实习开始前要求读的所有图书。其中一本就是韦尔契所著的《亲爱的,别把上帝缩小了》。在实习正式开始之前,他们必须写一篇5页纸的论文,分享他们从这本书如何认识自己,看到自己如何“惧怕人”,并且打算如何回应自己的这一问题。

这本书的内容是有关我们惧怕人却不惧怕神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对人的惧怕对传道人的事工有显著的影响。虽然这不是传道人面临的唯一问题,但的确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这会决定传道人的事奉忠心于否,以及他的事奉是否有果效。

九标志:为什么要求他们在实习开始之前读这本书,而不是实习中间或实习结束时?

ML我们要求他们在实习开始前读这本书,因为我们希望他们意识到现代福音派所面临的这种挑战和倾向。在接下去的实习中,我们将会花不少时间批判现代福音派讨人喜欢的一面。我们很容易批评一些看重“人数”的牧师,但是看重人数的背后是什么?根本问题是什么?

并且,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我们常常将他们放在一个可能会“惧怕人”的场合,例如我们会希望他们提供对讲道的批评和意见。我不希望他们只是在那里讨好我们或是主任牧师,而是寻求神的喜悦。当然,他们自己也要面对来自我们的批评和意见。

九标志:为什么这本书对传道人和将来的传道人都那么重要?

ED如果我的工作是为了得到人的肯定,那么我就会毫无疑问的倾向于调整我的信息以获得他们的认可。例如,我可能会犹豫要不要批评某个主内的肢体,以免让人认为我不够宽容。

如果我希望得到某个社区的尊重,我就会被驱动调整我的事工,以获得社区的认可和肯定。这会导致我引入某些来自世界的价值观。

韦尔契所说的另一种惧怕是“惧怕批评”。这种惧怕来自于传道人害怕被当作是骗子,或是被当作无知的人、没有呼召的人。因着这种惧怕,传道人的事工会显得具有防备性。有这种惧怕的传道人会仅仅在他有恩赐的事上发挥,以免被人发现弱点。这样的传道人不敢承担风险,不敢凭信心生活,他会被他自己的才干和缺陷所捆绑。

这种对批评的惧怕会导致传道人不敢去鼓励和造就其他领袖,特别是那些比他更有恩赐的领袖。“任何显得比我更有讲道恩赐、辅导恩赐或是其他恩赐的人都会成为对我的威胁,会暴露我的缺陷。所以我不会鼓励他们,也不会建立一个长老团或牧师团,因为他们都会对我的职位产生威胁。”

这会导致牧师非常的威权主义,常常打击别人,而不是鼓励、造就别人。

韦尔契的这本书非常合乎圣经,也非常实用。他常常呼召我们回到基督面前,看到基督、福音和神的荣耀,这些都足以驱散我们对人的惧怕。当我们正确的敬畏神时,来自人的主意就不那么重要了。

韦尔契注意到我们生命中都存在的问题,并把这些问题从黑暗中拉出来让我们看到,对人的惧怕藏在我们心里。“惧怕人”有时似乎成了一种谦卑的美德。但是韦尔契很好地让我们看见惧怕人的背后是什么。

九标志:如果我是一个牧师,我注意到我的事工是围绕着我的恩赐而开展的,那我该如何帮助别的领袖?

ML我会鼓励传道人和他的长老团队以及其他全职同工一起读这本书,但是牧师需要采取主动,承认自己的问题,并带来改变。这是你必须要做出的选择。

在国会山浸信会,我们每周都有机会坐在一起,彼此评估公共崇拜中的事奉。我们互相提供敬虔的批评和敬虔的鼓励。每次主日崇拜后的晚上,所有在主日崇拜中承担服事的弟兄们都坐到一起,互相提供反馈。这样的反馈并不是只有狄马可和他的副牧师们才能参加,所有的助理、实习生都可以参加。狄马可自己的讲道也让大家来批评和鼓励。在这个时刻,狄马可做了很好的榜样。

我们每周都有这样的会议,这对塑造我们的谦卑很有帮助。

我们做的另一件事,是彼此深入的相交。我们积极地彼此鼓励,也建立深入的团契关系。我们期待彼此问这样的问题:“你最近真的怎么样?”,或者“你最近在挣扎什么问题?” 实习生、牧师甚至教会的每一个成员都需要学习拥抱与人建立关系可能带来的风险,以及在恩典和恩慈中长进。这种关系不是一夜就能建立的,但是这种文化需要我们去塑造。

目前在我们教会里,还做得很不完美,但是我们看到这是我们应做的。

【Michael Lawrence是国会山浸信会的副牧师,主管实习生项目。】翻译:始明

原标题: 为何要读《亲爱的,别把上帝缩小了》这本书?

书名:亲爱的,别把上帝缩小了

克服同侪压力、依附人惧怕人之道

“任何心理辅导理论,都有其人性观,本书是基督徒辅导员 或基督徒心理学家在其专业上所必读的书。教会牧师或服事同工们需要对圣经人格论有深入认识,以利服事的果效:荣神益人。所有基督徒都该对自己有正确的自我 形像,不可不读本书。凡想要改变自己或帮助别人改变生命改变心者,更须读本书。”──真生命辅导传道会会长/李台莺
牧者推介
◎ “少一点需要人,多一点爱人,这是作者给我们的挑战……他是在讲一种惧怕人的倾向,怕被人控制且被人所奴役,……。作者提供一个解毒剂:敬畏神……才是信徒对神的能力、威严与怜悯之回应。”──达拉斯晨报(Dallas Morning News)
◎ “这是本合乎圣经且实用的书。读者不需有同侪压力或依附的问题才能从本书获益。它打开我们的眼睛,引导我们回到神以及与神的话来胜过对人的惧怕。”──浸信会刊期刊(The Baptist Bulletin)
◎ “我们今天太需要这本书了。它非常适合作主日学或家庭查经教材。这是教会图书馆及书架上都应有的一本书,它的主题是当代的,它的回答是完全合乎圣经的。”──长老会见证(The Presbyterian Witness)
◎ “……令人耳目一新且符合圣经……此书充满了助益性、可读性、并切合实际的洞见。”──约翰.麦克阿瑟 (John F. MacArthur Jr.)
◎ “韦尔契是位灵魂的好医生。这本书能启发人心、具说服力、并鼓励人心。我极力推荐此书。”──毕哲思(Jerry Bridges,《圣洁让你想得不一样》作者)
◎ “此书可读性极强,令人眼睛一亮……而且直接指出当今瘫痪教会之问题的核心。作者满有智慧和怜悯地揭示并驳斥了治疗神学的细节。”──苏姗.亨特(Susan Hunt)
◎ 当我内心深处的黑暗角落太强调别人的看法时,我成为他们对我的评估的受害者。本书就是处理这个问题,它以一种怜悯的方式提供我们一条根基于圣经的爱的出路。──《中华展望》会长/林慈信
◎ 我们怕人的根源问题是为了满足自我而需要别人,多过为了荣耀上帝而爱他们。本书告诉我们惧怕人而将上帝缩小的后果,也提出治疗怕人的处方。──美国密西根州安城华人基督教会主任牧师/张顺
作者简介
爱德华.韦尔契(Edward T. Welch)
自 一九八一年起服事于“基督教辅导与教育协会”(Christian Counseling and Educational Foundation,简称CCEF)及宾州费城西敏神学院(Westminster Theological Seminary)。他是“基督教辅导与教育协会”辅导指导员,也是该会圣经辅导学院的主任,同时他也是西敏神学院的教师。
爱德华.韦尔契着有《都是脑神经惹的祸?》(Blame it on the Brain,中华福音神学院出版)等多本书籍,也经常在《圣经辅导期刊》(Journal of Biblical Counseling)以及其他期刊上发表文章。
韦尔契于圣经神学院拿到道学硕士学位,并于一九八一年在犹他大学(University of Utah)拿到了辅导心理学(神经心理学)博士学位。

中文书名:亲爱的,别把上帝缩小了 
英文书名:When People Are Big, and God Is Small

作者: 爱德华.韦尔契 / Edward T. Welch 
出版社: 天恩出版社
译者: 顾蓓晔 / 李台莺 
出版年: 2009年06月初版
ISBN: 9789868426238

书摘:

要真正了解“惧怕人”的根本原因,我们需要从“问正确的问题”开始。例如,与其问:“如何才能让自己感觉更好?如何不让别人的想法辖制我?”,不如问:“我为何如此看重自己的形象?”或是“我为何一定要让某个人——即使是耶稣——觉得我不错?”这才是本书通过各种角度所要探讨的主题,答案中隐含了一个事实,就是我们需要一个办法来少关注自己。我们会谈论相关的原因和途径。

你容易被人激怒或因人而沮丧吗?别人把你逼疯了吗?果真如此,他们就成了你生命的控制中心。

你远避人群吗?如果是,虽然你嘴上说你不需要别人,其实你是被人所掌控。所谓的“隐士”不就是被“惧怕人”所辖制吗?

任何一种“高人一等”的作风都是“惧怕人”的表现方式。

那些表面自信过人的超级影星或运动明星又有何看法呢?他们相当程度上也是在取悦影迷、球迷或媒体。

治疗“惧怕人”的最彻底的办法就是“敬畏神”。

事奉他人的路才是通往真正自由的路。

我们不喜欢敞开。即使身为基督徒的我们,也宁可把自己藏在一道自我保护墙之后。

相互依赖表现于:

   →对他人有责任感。

   →有一种强迫驱使力要替他人解决问题。

   →总觉得付出了太多给他人,但从他人处得到的太少。

   →怪罪他人、怪罪他人、不断地怪罪他人。

   →感觉不受赏识,不被感激。

   →害怕被拒绝。

   →为自己羞愧。

   →担心他人是否喜欢自己。

   →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投注在他人和他人的问题上。

   →威胁、贿赂或哀求人。

   →试图用语言取悦他人、激怒他人,或满足他人的需要。

   →掌控。

   →容许他人不断伤害自己但从无怨言。

   →感觉愤怒。

   →感觉自己像一名殉道者。

   →过度负责任或完全不负责任。

人们终于认识到把需要和空虚联结在一起是“不健康的”,对于个人和社会都是如此。例如,某些畅销书已经批判需要理论把我们文化中的过分的利己主义和慢性受害心态从理论上给合理化了。他们看到了推论:如果人类真是在一个杯子的心理状态当中,那么我们就是被动的接受者,而不是主动的介入者或世界上的一个负责任的演员。谴责永远不会落在我们身上,因为所有病态都是由过去关系中的缺乏导致的。

耶和华的圣民哪,你们当敬畏祂,因敬畏祂的一无所缺。诗篇 34:9

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问题变成“我要怎样才能荣耀上帝?”──而非“上帝将怎样满足我的心理需要?”这两者分别在我们心里产生了两股不同的拉力:一边向外把我们拉向上帝,另一边则向内把我们拉向自己。

反映上帝形像就是爱祂并爱你的邻舍。就如上帝的圣爱和公义彰显在一些具体的行动中,我们也应如此。你在哪里找到了信心和顺服,你就会在哪里找到反映上帝形像的人:

.  为了上帝的荣耀,与上帝的子民聚会。

.  为了上帝的荣耀,彼此代祷并为全地祷告。

.  为了上帝的荣耀,聆听配偶说话,而非自我辩护。

.  为了上帝的荣耀而工作。

.  为了上帝的荣耀,享受夫妻间的亲密关系。

.  为了上帝的荣耀,教养子女。

圣经命令我们彼此相爱的事实又如何解释呢?那不表示我们需要爱吗?不一定。更准确地说,这表示我们需要去爱,而非暗示我们拥有一个需要用爱(或意义、自我价值感及其他东西)来填补的心理空缺。

我们是按着上帝形象造的,也就是说上帝给我们恩赐,使我们有能力来代表和效法祂。既然我们是在爱中被造,而且是被上帝长久忍耐的爱所托住,借着效法祂永恒的爱,我们就能荣耀祂。我们爱并非因为人有这方面的心理空缺;我们爱因为上帝先爱我们。

根据以弗所书,我们真正的需要到底是什么呢?我们需要一个联合的肢体,充满上帝的荣耀,致力于教会的合一,沉浸在祂的爱中,即使在受苦中,仍然凭信心顺服地共同迈进。

发布日期:2015-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