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H大夫自称是“家里家外操心命”,怎么个操心法?从她的人缘就看得出来。十多年前,在国家部委下属某医院工作的她,就是一群下岗职工和低收入人群的“大姐大”。谁从外地来找不着工作了,找她给介绍;哪家孩子做手术掏不起手术费了,她赶紧帮着张罗。那时,有一些福利院的孩子送到医院来做手术,术后不能马上回去,需要复查和康复,往往得在京逗留一两个月,无处可住,就来找H大夫帮忙。H大夫人缘好,她一招呼,就有人响应,一些待在家里没事干、孩子也大了的下岗职工把手术后的孤儿接回家照顾,H大夫家也接待过这样的孩子。一来二去,H大夫与不少孤儿院接上了头。
有一次,她碰到同样热心关怀残疾人的一对夫妻。他们是新加坡华侨,他们衣着朴实,像两个普普通通的大学生,乐滋滋地帮着做最不起眼的小事儿。大家称那位女士为“S太太”,她每次都开车去地铁站接了H大夫一起去去帮助那些孩子。一来二去,两人渐渐熟识。一次,S太太很诚恳地与H大夫约谈,告诉她自己想了很久的一件事。原来,她看到很多病残孤儿需要来京做手术,但这里接待条件趋于饱和,不少孩子得排队等好久,因此她萌生了一个想法,就是再建立一个接待外地孤儿来京做手术并做康复疗养的地方,她很希望能得到H大夫的帮助。
热心肠的H大夫一口答应下来,马上开始找地方、物色管理者和员工,经过精心的筹备,Blue sky正式起航!“真的很忙,我常常误了晚上的最后一班车,只得打车回家。好在先生非常支持我,只要时间允许,他常常会接送我,还来Blue sky帮我们修马桶、修电器。儿子也总来帮着带孩子们做游戏。”
一段时间之后,原聘的管理者因故离职,创办人因为也寄养了一个有严重的先天性疾病的孩子、需要在国外手术,Blue sky的孩子也越来越多需要一个管理人员,她几次三番地找到H大夫,希望她能接替全面管理Blue sky。
“什么?!要我从国企辞职!”H大夫坦白地说当时真的不愿意接受这个职务,但是上苍偏偏把她安排在这个位置上:“那时候医院正好出了一个新政策,叫离岗休养,我看正好是个机会,加上Blue sky确实急需人管理,我心里实在放不下,就下狠心去医院办了手续。我记得人事部门和同事当时的眼神,他们都以为我下海去赚大钱去了呢!”
H大夫接管Blue sky之后,就将全身心投入到孩子们身上。“除了小孤儿们,我还花了大量心思在大孩子们身上。”H大夫介绍说,Blue sky招募的员工多是各地孤儿院推荐来的,大部分出身贫困山区家庭,有的是在孤儿院长大的孤儿。
这些员工刚来Blue sky的时候,连最简单的生活常识和卫生习惯都没有,H大夫手把手地教给她们。比如,她们不会冲马桶,便池总是堵着,洗了澡谁也不收拾头发,下水处堵得一塌糊涂,相互之间还互相指责。宿舍里冬天夏天的衣服乱成一团,拉一件一大堆都掉下来。H大夫像教自己孩子一样从头教起,怎么冲马桶,怎么整理衣物、房间,每个人洗澡之后收拾自己的头发,她还定期检查宿舍,留心在一切细节上调教她们。
有个姑娘裤衩、袜子一起洗,H大夫见了马上告诉她要分开洗,要不容易交叉感染。“我的理念是让这些大孩子在Blue sky全人成长,学到健康卫生知识,不仅护理孩子更科学,自己的个人生活品质也大大提高并受益。”
Blue sky有个非常完备的小医疗室,H大夫训练员工给孩子们插尿管、换大便袋、吸痰吸氧、用试纸测试是否尿路感染、换药……,Blue sky的姑娘们去医院陪床的时候总是得到医院的啧啧称赞,她们不仅无菌操作娴熟,而且处处整洁,缸子、奶粉瓶儿绝不会敞着盖儿。她们还总是认真地询问药名、剂量、用途,绝不糊里糊涂。“她们回来要向我交作业的!我的目的是让她们学习一些药理知识,能看化验单,久病成医嘛!”有的医生会问Blue sky的姑娘:“你是哪个护校毕业的?”姑娘们笑着说:“是Bluesky培训的。”
Blue sky在与一些孤儿院的接触中,发现他们条件简陋,有的用大铁皮做洗衣机,用化纤布做尿布,给婴儿吃的奶粉也很劣质,就筹集资金给这些孤儿院送奶粉,发动义工给孩子们织毛袜子、用毛巾剪尿布,并且前往进行培训,教给员工怎么冲兑奶粉、怎么护理患儿。Blue sky定期派员工带着各种工具前往有需要的孤儿院,给脑瘫患儿安装开发智力的吊坠儿,修理打扫,一通忙活。当她们离开时,环境焕然一新。
“有的孤儿院工作人员偷偷跟我说,别弄得那么干净舒适,人家来一看,这么好,还用给钱吗?我可不这么想,钱就要花在孩子身上,我们要用高标准来护理孩子,这样的孩子更需要清洁卫生舒适的环境。Blue sky用钱上并不大手大脚,其实也要仔细筹划,但我们的理念是:该花在孩子身上的一定要花,环境要整洁舒适,孩子身心成长绝不忽视。”H大夫这样说。
目前在Blue sky,学龄的孩子都有专业的老师给他们上课,幼儿园年龄的孩子也会由老师陪同到附近幼儿园和正常孩子一起学习、玩耍。
笔者跟Blue sky的孩子有较长时间的接触,他们的环境整洁清新,接受着很好的体能训练、智育开发和品格培养,他们脸上有正常孩子当有的快乐笑容。虽然他们没有父母陪伴在身旁,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得到了来自周围的最大可能的爱与关注。
(原标题:特殊孩子特别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