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追求成功还是卓越?

作者:庄祖鲲   来源:以琳领导力

大多数追求成功的人,无非只是在“争一时”的荣辱与升黜而已。但真正追求卓越的人,乃是在“争千秋”、在写历史。他们所树立的典范,才为后人所景仰。

30年前,美国有一本极为畅销的企业管理名著《追求卓越》,据说全球一共卖出 900 万册之多。作者在书中介绍了43家美国成功的企业,并分析其成功之道以及它们的共同特质。虽然20年后,其中有些企业已经陷入困境、破产或被并购了(例如王安电脑公司及柯达公司),但是,大多数公司的表现,的确超越美国平均水平。因此,很多人更热衷于寻找企业或个人的“卓越秘诀”。

今天,在我们的周围,有些人人称羡的“成功人士”,坊间更有各种讲论“成功之道”、“追求卓越”的书籍,可谓汗牛充栋。然而正如古人所说,“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历史长河中,有多少人真的能留下令人感叹与钦佩的事迹呢?所以,大多数追求成功的人,在我看来,无非只是在“争一时”的荣辱与升黜而已。但真正追求卓越的人,乃是在“争千秋”、在写历史。他们所树立的典范,才为后人所景仰。

因此,我们必须先厘清“卓越”与“成功”定义上的差异,然后才能谈论其追求途径的区别。简单地说,我认为“卓越”与“成功”有三个鲜明的对比:

1、成功的价值观建立在与别人的比较上;追求卓越者则是与自己的潜力比较。

在报章杂志上,我们往往看见各种的评比,比如什么“全国十大……”、“……奖得主”、“……省高考状元”等等。其实,这一切都滋长了恶性竞争的心态,甚至产生了许多虚有其表的“卓越人物”。

在个人方面也是如此。俗语说“人比人,气死人”,过分计较成绩、知名度、受欢迎度的人,人际关系和自我形象反而不好,患得患失的心理也格外严重。这样的人,往往缺乏自信心,也并不快乐。比如,许多名人因学历造假事件,以致于身败名裂,这些都显明这种歪风泛滥成灾。

相反的,追求卓越的人并不过分看重别人的评语,也不与别人比较。他更在乎的,毋宁是自己是否尽心尽力了,以及自己的能力是否提升了,自己的潜力是否全部发挥了。

有一位小提琴家在演出后,听众群起鼓掌,他谢幕多次之后,却仍然愁眉不展,毫无欣喜的表情。他的经理人大惑不解,问他说:“你看!这么多人为你起立鼓掌,你为什么还愁眉不展呢?”他回答说:“因为还有一位听众没有起立鼓掌。”他的经理人说:“你管他呢!其他人不都站起来鼓掌了吗?”这位小提琴家回答说:“可是,他是我的老师!”

因为他知道,只有他的老师才是真正的行家。所以他老师的评价,胜过所有泛泛之辈的掌声。也因为这位小提琴家是追求卓越的人,他才不会被众人的掌声所迷惑,而知道自己仍有改进的空间,也希望自己能不断地精益求精、更上一层楼。

2、成功的指标是外在的成就;追求卓越者则更看重内在心灵的平安与把握。

追求成功的人,往往以外在看得见的事物为衡量的基准,既用来看自己,也用来评估别人。在这种心态下,就产生了许多的歪风,例如:

* 在过去10年,韩国流行整容。据称有1/3的人已经做过整容,而韩剧里的男女明星,几乎无一例外。但近几年,不少知名的韩国影视歌星,因被谣言所困,知名度下跌,而以自杀结束一生。

* 在中国出现了许多网络上的“明星”,如“芙蓉姐姐”、“犀利哥”、“郭美美”等,他们几乎都为了出名,以惊世骇俗的形象来“推销”自己。

这一切都表明,某些追求“成功”的人,已经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这些都会造成表里不一、华而不实的现象。一些风光一时的企业,在一夜之间土崩瓦解,因为它们光鲜亮丽的外表,都是以虚假的财务报表、业绩、资产所堆砌起来的。

但是追求卓越的人,却更看重内在心灵的“平安”。《圣经》中常常提到的“平安”,乃是希伯来文的Shalom。但这“平安”不单单是“平安无事”,还有更丰富的涵义,其中至少有三个主要的意义:

第一,来自神所赐的平安(peace from God),指因上天的恩宠,得到身心的健康,福利和安全;

第二,与神的和好(peace with God),除去那因为人的罪而造成的“天人永隔”状态,能在凡事上达到最高、至善的地步,蒙神的喜悦;

第三,与人和睦与和谐(peace with people)。

因此,追求卓越的人将对自己的良心负责任,他不愿意为了讨好人,而违背自己的良心。因此,他能不计毁誉、不论得失,但求无愧于天。

3、追求成功者鼓励权宜、变通和妥协;追求卓越者则坚持原则及一致性(consistency)。

追求卓越者,有时会显得有点不合时宜,非常坚持原则。他们也会为自己的理想,不惜付出昂贵的代价。依据孟子的话来说,一个堂堂正正的君子如果“自反而缩”——也就是经过反省之后,认为自己是正直的、是对的,他就会“虽千万人,吾往矣”!这就是追求卓越者的态度。

所以,多数人会一窝蜂地去追求成功,只有少数人会坚持不懈地去追求卓越。然而,也只有这些追求卓越的人,才是真正改写历史的人。他们仿佛乱世中的暮鼓晨钟、中流砥柱,甚至改变了他们所处的那个世代!

《圣经》中曾这样形容那位蒙福的约瑟——他曾被兄弟卖到埃及为奴,后来却贵为埃及的宰相:“这些福,必降在约瑟的头上,临到那与弟兄迥别之人的头上。”(创49:26)

我盼望我们能思考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能为当代的中国做什么?中国正面临社会快速转型的阵痛期,面对文化及道德的危机,作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我们岂能袖手旁观?愿我们一起来重振中国社会的道德。

发布日期:2015-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