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冷漠,我们的距离才会越来越远

作者:临风   来源:临风看世界的博客

在一个缺乏信任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很多都市人患上了“都市综合症”。身边人的生死祸福,仿佛与我们没有任何关系,而我们的困境,也极少能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帮助,因为冷漠,使我们的距离越来越远,告别冷漠,唯有从爱开始。

一晃眼,911已经过去十年了。我还清楚记得那天早上坐在电视机前的景象。我无法忘怀那种极度的震惊和悲伤。我为那些经历死亡和受难的人哭泣,我也为人类的邪恶和仇恨哭泣。

另外有件事让我记忆深刻。在我印象中,纽约的人比较冷酷,自我防御机能强大。911发生以后,至少有一阵子,纽约人彼此礼让、客气,甚至有点热情,连出租车都不按喇叭。不论是受到911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开始思索人生,思索死亡,思索永恒。人们涌向教堂祈祷。

在灾难发生的时候,人们会开始对事情的重要性重新评估。至少,他会问:我到底为何活着?什么才是人生中真正可贵的?我只是希望,不要等到灾难来临才问这样的问题。因为,冷漠也是一种杀人的方法。

不同城市之间的冷漠现实

我想人们都知道,越是小城镇越有人情味,越是大城市,人情味越薄弱,中外皆然。这是人们为了生存,所学会的适应本领。7-23温州动车事故,全国上下为之哀痛,这是一种推己及人的感情,弥足珍贵。

可是,在上海发生一件女孩跳楼事件,却又让人怀疑,我们的社会是否冷漠的人还是太多?不但有人在那里敦促女孩“要跳就早点跳”,还有人为她会不会跳打赌!只有一位93岁的老人周泽骅,他颤颤巍巍地举起竹竿般细而苍老的双臂,不断来回挥着,“不要跳,不要跳”。

冷漠,使我们成为邪恶的帮凶

我觉得白岩松讲得最好《我们都是原告,也都是被告》。我们暂且不去谈为什么救护人员不能及时赶到,或是否有人报警。让我们先看看自己吧。有许多民族性是根深蒂固流在我们的血液里面。看到这些冷漠的表现,我们只能问问自己,我对这个社会尽了多少力,针对冷漠,我做了些什么?

记得远在一百多年前(1890),有位西方传教士阿瑟·史密斯写了一本书,叫做《中国人的性格》,我想大家在网上可以找到。他用了27章,列出了他眼中中国人27种特性。虽然已经过了一百多年,读起来还是非常真实。他提到了中国人的一些长处,也提到了我们的短处。他认为中国人有“仁爱之心”,但是“缺乏同情”和“缺乏公心”。他在书中举例说:

“见人落水,竟袖手旁观,所有在中国的西方人都对此大为震惊。几年前,一艘外国汽轮在扬子江上着火,岸上挤满了观望的中国人,但没人营救落水的乘客与船员。最后,那些拼命游到岸边的人,很多都被抢劫一空,甚至身上的衣服也被剥去了,还有一些人被当场杀死。”

是的,因为我们的冷漠,自扫门前雪,我们就是纵容他人犯罪,作奸犯科。我们甚至成为邪恶的帮凶,使得这个社会更不美好。这让我们质疑:

第一、为什么我会这样冷漠?到底我心里缺乏了什么?是没有热情,还是热情已死?不要责备他人,有什么个人因素吗?它又反映什么价值观呢?

第二、为什么这个社会充斥着冷漠的表现?有什么办法能够激起人们的同情心和同理心呢?这种冷漠的表现会给个人和群体带来什么后果?

这不仅是中国人的问题,这是全人类的问题。照着目前这个功利、短视的轨迹发展,人类能够生存到22世纪吗?

17世纪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恩,在他的诗作《丧钟为谁而鸣》中写道:“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如果海水冲掉一块,欧洲就减小,如同一个海岬失掉一角,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领地失掉一块。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损失,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因此,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为你而鸣。”

什么时候,当我们意识到自己是人类的一份子,我们的灵魂才会苏醒,也才会与哀哭的人同哭,与喜乐的人同乐。

发布日期:2015-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