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北美浸信会联会的格斯,同宇巴梭,和能仁一同去探勘萨尔温江谷地,那里有黑傈僳居住。他们走过万呎以上的山径,有时窄到不盈呎,气候寒冷;傈僳人在山边近水的地方,搭造茅顶竹屋,有上万的人在那个区域。
黑暗的势力紧压着。他可以感觉得到,使他怀疑自己的信心,神的呼召;为甚祷告得不到响应?使他失望,在绝望的边缘挣扎;不止一次,他望着那黑暗的深渊自问:你五年的表现在哪里?何不跳下去一死了之?
有一天,收到从英国来的邮件,内中有一份前未听过的杂志得胜者(Overcomer),是加拿大草原圣经学院出版的。里面的信息,说到倚靠主,抵挡魔鬼。他仔细的把那小刊物读了又读,觉得外面的阴雨变成了青天和阳光,沮丧消散了。
在滩岔和友善的傈僳人同住的时期,能仁觉察到他们最大的需要是有自己的文字。他构想把他们的发音变成英语字母,特有的语音用倒过来的字母表示,或加标号。以一个只受数学和音乐训练的人,能作这样的事,实在不容易。于是他到缅甸找格斯和宇巴梭帮忙,撰写傈僳手册和基督教基要问答。那是1915年的事。
1920年到1925年,富能仁在缅甸克伦族传教士宇巴梭和傈僳族信徒摩西的帮助下,发明了一套傈僳文字,首先用它编写了教义问答、翻译《马可福音》和《约翰福音》,以及傈僳历史与语言手册,然后将翻译工作交给青年同工杨志敬(Allyn Cooke)夫妇,后来他又回来进行修订工作,最后在1936年,完成了全部新约的翻译。
在格斯家中,富能仁向神作交托的祷告,他求神给他几百傈僳人信主。
回到滩岔,有两件坏消息在等他:他发现所寄望殷切的蔡老五,不能成为他得力的傈僳同工,因为在生活上有许多严重问题;另一方面,滩岔这个小镇,有杂居的汉人,造出谣言,说能仁要把傈僳地区卖给英国,以致当地人对他不再欢迎。
不过,现在近而立之年的富能仁,没有惊惶,更没有沮丧。他安静的退到腾冲等候,知道祷告是有效的武器;同时,他潜心发展对付魔鬼的致命武器:开始翻译傈僳文圣经。
不久,消息传来,滩岔反对的势力已经消退,派人来请能仁回去。他这次一住五个月,继续工作,继续祷告,继续看到好的反应,有人放弃拜鬼信主。
当能仁回到安选三家中的时候,他们发现俊逸潇洒的富能仁,被热病,加上他的禁食,折磨得苍白衰弱,坐在前厅的藤椅上发抖。
他们赶快给他买来药物和需要的食物,同他交通祷告,不几天就复原了,坐在那架小风琴前,几小时的弹奏古典乐曲。
有两个从滩岔来的傈僳人,来找能仁回去。他像忍耐的农夫,现在期待着收割。
村民欢笑着,围聚拍手唱诗歌,热情的欢迎能仁。
第二天早晨,他收拾行装,望着远处的青山,预备上路。他的傈僳同伴来说:“有一家人决定作基督徒,我们得再住上一天。”能仁向那家人详细解释这一步的重要,然后带他们祷告,看他们自己动手,拆毁拜鬼的物事焚烧。他劝导他们,教导基要的真理。
又一家也要跟随基督。又一家也要信主,求他帮助。在几天之中,有七家人成为主的子民。
他继续往缅甸边境,有个大锅村。那里野蛮的克钦人,在晚间的聚会中,不等能仁开讲多久,就表示要归向耶稣基督。全村十家人,连村里的土地庙也拆除,事奉那永生的神。
但紧急的呼求从南边来了。
富能仁横渡伊洛瓦底江,到了彩石山。那肥沃山坡上的村子,有四十九家人要归向神,他们不是随效别人,而是争先恐后,怕被遗弃在救恩的门外。
从能仁的详细纪录,知道在这一带,共有一百二十九家,都在短时间内信靠基督。显然的,这是圣灵的工作。但谁作后继的栽培工作,牧养这些小羊?
神预备了巴梭。
在富能仁精疲力竭,患上盲肠炎,不得不离开到沿海地区休养的时候,巴梭在这里牧养。
后来回到云南,能仁发现傈僳山地的教会,在宇巴梭牧养下,蓬勃增长。在彩石山,他们建立起教堂。虽然是竹墙茅顶,但那是山区最大最好的建筑,材料,人工,不用说土地,都是村里信徒爱的奉献。
这是在西南山区建立的第一所教堂。
(图文无关)
能仁多年独来独往,所见到的只是很少几个白人,孤单不必说,也超过了当婚的年龄。傈僳领袖以为白女人太少,想帮助他,找上好的傈僳女子为妻;一位族长推荐自己的女儿。能仁唯一的办法,是逃回腾冲。
1929年十月,42岁的富能仁结婚了,新娘是23岁的洛西,生在中国的宣教士女儿,在英国大学里读历史系毕业。婚后,夫妇一同访问傈僳山地,受到热烈欢迎。洛西声音很好,能唱诗,也能讲解圣经。
能仁译完马可福音后,继续翻译约翰福音;是杨智敬完成新约全书,一位傈僳基督徒摩西通晓发音和成语;能仁提供希腊文知识;后来又有别的同工专家协助,在缅甸印刷。译界称为富氏译本。初版印刷费一百多英镑,是由中国东北的基督徒自由奉献支付。1932年出版,是富能仁来华24年的事。(全部新旧约圣经由美国宣教士杨智敬等继续努力,于1968年出版。)
傈僳新约圣经的出版,是傈僳教会的一件大事。成千的信徒聚会庆祝感恩。
傈僳人热爱主的话,像初生的婴孩爱慕灵奶。
1938年9月21日,能仁头痛。但还能弹琴,写信。次日,头痛转剧。他患了恶性脑疟疾。保山无医药可治,昏迷了两天,于9月25日去世,年仅52岁。安葬在保山附近的一个山头上,三十年来,他的心“知在此山中”,以这带山脉为家。
傈僳人待富能仁亲如家人,称他为“三哥”,因为他在家中排行第三。称宣教士为“老师”。
在那时代的山中,宣教士所遇的艰难难以想象:野人山蛮峦中的瘴气,连华人听来都怕。进入山里,远离文明世界,跋涉劳累,休息睡眠不足,营养缺乏,受蛇虫蚊蝇的攻击;疾病是自然的结果。能仁患过伤寒,疟疾,胃肠病,来势凶猛,几乎致命,但他都恢复了,除了这最后一次,使他进入永远安息。
特别是在早期工作,遭受反对,迫害,是平常事。
有一次,他在一棵看来叶荫美好的大树下祈祷。土人却来抓住他,捆绑在那树上,预备宰杀献祭;原来那是他们所崇拜的“神树”!不了解他们的风俗,差点送了命。
有一次,一个野蛮的克钦人,挥刀霍霍追杀他。能仁在前面跑,那人在后面紧追不舍;能听到追杀者的急促呼吸。那人脱手飞出大刀,掠过能仁的头顶。能仁的腿长步大;但他知道山中野人的耐力,可以跑一整天。他望着前面的青山,以为那就是他埋骨之地。他冲过了一片丛树,力尽倒在地上。只听见那人不住的咒骂,声音渐远渐弱。他昏了过去。醒来的时候,仰看白云在天上飘移,一切是那么绝对的宁静。
能仁去世后,富夫人洛西,带着两个小的女儿,乘船去烟台。她关在舱房里,陷入深沉的悲哀。忽然,有人来叩门。是一个克钦人。原来他就是那个曾追杀能仁的人,现在已经生命改变了,成为基督徒。他特地来送行。
能仁留在山中,千万的信徒,和自立自养自传的教会。他从起初就立定原则,不与玛门同工:傈僳文的圣经,福音书,诗歌,教本,和以后的福音杂志,都是要他们出钱来买;他知道他们穷,可以合买;穷,更要积钱。他不出钱帮助盖教堂;那是信徒爱心的事奉,人工,材料,都是他们的奉献。教会的牧者,没有谁是为雇价工作;他鼓励宣教,是教会自己差遣宣教士。西方的宣教士们,是教导的“老师”,但绝不是教会的主人。教会属于主。信徒要圣洁。
这聪明的工头,在盘石上立下了坚固的根基。教会经过了战乱,困难,仍然繁荣,滋长,达到几十万人。好些村子里,全是基督徒。在许多年后,他们仍然记念富能仁:在他们中间劳苦播下福音种子的傈僳使徒。
来源:来华传教士传记网站 http://www.wellsofgrace.com/biography/biochina_index.htm,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