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情玩耍需要时间
两个小不点儿越来越“没大没小”了。
前两天全家洗完澡,在睡前都挤在我们大床上聊天谈心,爸爸讲完故事,昏黄灯光下,一家四口躲在一张棉被里碰来碰去,说笑哄闹,兄弟俩格外兴奋,不是推来推去,就是逗来逗去。他们最得意的是和妈妈比手画脚,要看谁的大。突然,哥哥发现他的左手比右手长,硬说是拉小提琴的结果。大人赶快趁机夸奖他好用功,拉琴功夫已经“看得出来”了!弟弟则搂我亲我、捏我鼻子。我正要说他不要太疯,脑际忽然闪现,自己小时候不也是在妈妈面前撒娇,摸脸捏鼻,她总回我一个。今天好像玩上瘾了,变本加厉。晚上轮到哥哥讲圣经故事,之后一家四口又在我们的大床上谈心玩耍。故事才讲完,不知怎的,三个男生联手“欺负”我一个女生,六只手同时给我搔痒,我势单力薄,毫无招架之势。但我这个女生呀,哪甘示弱?卯足了劲,手脚并用,把他们一个一个推到床下。大家笑得乐不可支!
亲子关系要好,这是许多为人父母都知道,也都期待的。爱孩子,原是父母的天性,可是如何爱孩子,如何表达爱,却不是单靠天性、母性可以做到的。现代父母跻身忙碌社会中,时间不够是共同的感叹,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一边牵挂自责,一边又拿不出更多的时间,分身乏术。
爱,要花多少时间?质与量孰轻孰重?能兼顾么?著名的家庭辅导专家杜布森(James Dobson)谈到这个问题,打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比方。
有一次他去一个地方演讲,会前当地朋友请他吃饭,说是那个小城里最有名的一家牛排店,质量最好,物超所值,口碑千里。到了,果然排长龙,他因要赶时间有为难之意,“很快、很快就会轮到我们”,他拗不过朋友。不久,前菜来了,主菜牛排接着上桌。他几乎不敢相信,眼前就像方糖一样的玩意儿,就是所谓闻名遐迩、质量最好、物超所值的牛排?这顿晚餐正好给他的演讲提供了最新鲜的例证。他说:LOVE=T-I-M-E,爱,要花时间。
亲子时间,爱的互动,拿不出够多的“量”,就算“质”再好、再高、再精,也不能让孩子感受到“爱”。优质时间与大量时间,短暂相处与连续几小时在一起,都是需要的。父母要把陪孩子的时间视为生活的一部分。固定的、刻意的、随机的、个别的、多样的方式,都各有它的好处和需要。还要“身”在“心”也在。
孩子幼小心灵的爱槽若是填满了,其他的品德教导、生活规范、功课学习、人际关系等等一般父母看重的,自然会事半功倍。
可惜,现代父母宁可花许多时间陪孩子上各式各样的补习班去学才艺,不嫌麻烦、不辞劳苦接送,却拿不出时间陪孩子聊天、听他们诉苦、谈论他们的梦想、称赞他们的表现,还有,及时纠正他们不成熟的行为。宁可在假日花大把钱逛街,吃大餐,买高级奢侈的玩具、礼物,来补偿心中的亏欠;却不肯平日在孩子放学后,花十分钟听他们讲讲一天的见闻和心情,在早上,让孩子吃得饱饱的,临行,带着爱心的叮咛满足地出门。
我们会说:爱在心里呀,给孩子做牛做马,还不够爱吗?我们不都是这样长大的?
小时候,父母孩子多,挣钱忙,哪有空陪我们,哪会说爱呀爱的,不都是“打是亲骂是爱”,不都像朱自清的《背影》描写的父亲,爱在心里口难开呀!
两个儿子,一直到长大了,常常取笑爸爸的口头禅:“爱你们啊!”回家一进门就说:“爱你们啊!”外出开会、出国回来,也说:“爱你们啊!”常常他出国归心似箭,一开完就往回跑,还经常给我们一个惊喜──提早回来。说是“惊喜”,可是就因为开了会就返回,没时间买小礼物给家人。
爸爸一进门,“爱你们啊!”才说完,孩子们等待礼物,爸爸说:“爸爸想你们所以提早回来,就是最好的礼物啊!”两个孩子马上:“喔——”一声叹气,但还是扑到爸爸的怀里。
(摘自《妈妈的丰盛季节》,彭臧玉芝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