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是一个近代令人着迷的发明,它在弹指之间,将数十年未联系的同窗老友从茫茫人海中捞到自己掌上手机之中,但也可能在瞬间造成夫妻关系的破裂。它无孔不入,甚至在中东的战场前线上,也可以在第一时间之内,传送报导与相片到世界各角落,无远弗届。
在最近的一次示威演变成暴动的事件中,社交媒体更加展现出令人吃惊的能量。巴尔的摩二十五岁的非裔青年葛瑞(Freddie Gray)被逮捕时脊椎严重受伤,羁押一周后,于四月十九日死亡。他的葬礼引发和平抗议,之后演变为激烈示威……这事件的文字报导、图片影片,剎时间透过社交媒体飞送全球。
暴动并非近代的产物。但近来的暴动,拜现代科技之赐,尤其是社交媒体推波助澜,能在第一时间之内,世界各地的人可以宛如置身现场。随着网络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甚至美国青少年所用的手机有百分之八十五是智能手机。
社交媒体当然有很正面的贡献。正当暴动如火如荼之际,不少教会与领袖透过社交媒体呼吁,并组织祷告小组,守望祷告。也有人充当平民记者,报导纠正错误信息,将不当使用暴力的示威者登上媒体,向社会大众要负责任、有交代。动乱过后,不少单位号召善后清洁小组,清理现场。这些都是当被赞许极为正面的贡献。
无论好坏,可以预见的,在未来争取社会正义的运动中,社交媒体的份量将越来越重要,并且将成为民主运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且,专业性、有组织、有计划的运用社交媒体也会更加普遍,这在各地过去的几次示威暴动中已经十分明显。
社交媒体成为两刃剑,可以迅速传递需要紧急救助的消息,同时又能散布充满潜在危险的错误信息。媒体从来不是中性的,社交媒体也不例外,因为群众作为用户,仿佛没有组织的群众,很难保持冷静客观与中立。正因如此,这是基督徒能带来正面影响与见证的机会。
社交媒体,对基督徒个人或对教会群体而言,既是机会,又是挑战。
教会既然不能幸免于网络与社交媒体的冲击,要早思量对应之道。如阿米什人将现代文明排斥在村庄与自家大门之外,是极高尚但却是很短视的方法。孤芳自赏,终究要被世界拒绝。但对社交媒体来者不拒,完全不设防,也会失去作光作盐的能力,至终也将失去福音与文化战场。
有数据显示,社交媒体流行之后,因种族冲突而引发的集体暴力事件急速增加。这两者之间的关联仍然没有确切的证据。若此论成真,则令人啼笑皆非。原本社交媒体的功能正是在于联结感情,而不在于辩证事实真相,或解决观点上的差异。这些问题在教会中或者不是那么严重,但对人际关系却有影响。譬如青少年的社交,父母大约很难打入,父母自己都不自在进入。原本是要让人成为社交,却形成根本无法突破的藩篱。在许多社交场合中,有些情况人不喜欢参加,但却必须参加,无形中强迫人必须发展所不喜欢但却必要的社会规范。但在社交媒体中,这根本不是问题。随时可以将人拒于千里之外。在这种太过于容易的拒绝往来,不符合神对圣徒相通的心意,终究会成为群体的痛苦。
社交媒体可能形成属灵权柄的淡薄。在社交媒体中,人际之间的互动更加平头了,既然谈联谊谈情感,大家平等。在没有争议之处,人人都可有意见,没有任何人比其他人高明,更有权威。在争论之处,言语可能会极为激烈,但谁也不服气谁,也毫无能力改变任何人。在两种情况中,权威荡然无存。这现象对信徒的教会生活产生潜藏的挑战。当合乎圣经的属灵权柄失落了,有些信徒会沾沾自喜,认为是教会的进步,但这未必是教会的祝福,也未必合乎圣经的教导。
不一定需要委身的友谊:在网络上交朋友是容易的。脸书等社交媒体,千方百计让用户用的轻松方便,想上网时上网,不想的时候,可以不搭理,甚至连朋友断交都非常容易。网络朋友可以成为真正的好朋友,但大部分都是浅薄的。网上友谊经常是拿来填补自己的空虚,而且是按照自己的时间与规范,这与圣徒之间的团契有根本上的不同。
社交媒体仍然存在极大的缺陷。因此,在这些缺陷中,基督徒更当谨慎以对。有一位部落格写手大伟魏理斯,在Patheos网站上发表了关于基督徒如何使用社交媒体的一些原则,颇有参考价值:
我还是不大使用社交媒体。使用之时,我也晓得,“凡事我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凡事我都可行,但无论那一件,我总不受他的辖制。”(林前六12)社交媒体或者是好的,若或吃或喝都要为荣耀神而行(林前十31)。或者,社交媒体不是基督徒的社交工具,而是我们的福音禾场。
原文标题:《社交媒体双刃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