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戒》和《西游记》都讲述了“在征途中”的故事,主人公们在旅途中经历各种考验和磨难只为了实现最终的目的:《魔戒》中旅途的目的是销毁魔戒,《西游记》旅途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真经。《魔戒》旅途的终点是莫都——黑暗势力最深处,《西游记》旅途的终点则是充满光明的“西天”,如来佛祖居住的地方。一行人聚集所有的力量,只为了去到一个令他们胆寒、战栗的黑暗深处,不仅生死不明,成功销毁魔戒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另一行人则知道旅途的终点充满光明,目的明确、也渴望到达终点。相比之下,前者更具备向死而生的气质。
《西游记》取经故事的主角是孙悟空,孙大圣本身就具备让妖精闻风丧胆的本事——七十二般变化、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火眼金睛和如意金箍棒,这样一个超凡的英雄让取经故事变成了英雄的传奇。本就具备超能力的英雄不费吹灰之力就战胜了各路妖怪,只是一些外部原因,取经出现了些许障碍,但是英雄绝对具备战胜妖精的能力。反观《魔戒》,主角弗拉多就是一个普通人,但却的确是一个英雄。正因为他的平凡,才更加让人敬仰。他不能长生不老,不会七十二变,他的生命和普通人一样脆弱,但是他却调动了自己所有的能量去完成一件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平凡的英雄成长的经历比“精英式”的英雄不费吹灰之力就完成拯救苍生的伟业更让人动容。因为前者才真正展示了人的生命的力量——脆弱但又坚强。
《魔戒》的故事大概并不对中国读者的胃口,《西游记》多有意思呀,每一章节都出现一个新的妖怪,孙大圣和妖怪进行了激烈的打斗,即使因为某些原因让孙大圣失败了,关键时候总会出现一个神仙来将妖怪带走。《魔戒》反复呈现的内容是弗拉多面对魔戒心里的各种矛盾、痛苦。中国读者、观众在欣赏精彩的打斗场面或者因为神仙降临而感动的时候也许忘记审视自己,为什么我们需要英雄而自己不是英雄,忘记质疑超能力的英雄是否存在,忘记判断超能力的英雄能否代表绝对的正义。一个妖怪被抓走了,下一个妖怪还会出现,世界的秩序还是没有得到改变。
下面再来看看平凡英雄弗拉多的痛苦吧。他因为突如其来的使命感到痛苦,因为黑暗势力的强大内心也感到害怕,因为内心的欲望怂恿他想逃避,戴上戒指就可以拥有魔戒的能量从而可以为所欲为,戴上戒指就可以暂时逃避黑暗骑士的追捕,戴上戒指就可以不用再承担所有的重负。可是他依然选择了前行,这种让他宁愿承受痛苦也要前行的力量来自何方?
这要从《魔戒》背后的基督教精神资源入手分析。《圣经》中说到,人类始祖自从偷食禁果被逐出乐园后,人类的后代的生命就处于回归“乐园”的过程中,在回归的旅途上会遇到魔鬼的诱惑以及人自己内心深处欲望的诱惑,但是凭借着基督耶稣的指引,目标依然是乐园。弗拉多就处在这样一个旅途中。尽管各种诱惑和恐惧让他筋疲力尽,可是心中依然保有那份光明的追求,凭借着光明的指引,他敢于挑战索伦,平凡脆弱的生命因着那亮光而变得愈发坚强有力。个体生命的无限性在此展现出来,他因而成为了当之无愧的英雄。
前文提及在《西游记》中,神仙总是在最关健的时刻出现帮助孙悟空制服妖怪,《魔戒》中也恰好有一个类似的情景,在弗拉多最后要销毁魔戒的时候,他突然向魔戒屈服了,此时某种神秘力量出现居然让古鲁姆不小心把戒指送到了火山口,魔戒就此销毁。这种神秘力量的出现和《西游记》中神仙的出场意义意义吗?
笔者不这样认为。《西游记》中神仙和妖怪是同道中人,许多妖怪都是在神仙的默许下来到凡间为非作歹的,如观音菩萨、文殊菩萨的坐骑,更有些妖怪在天上就变成了神仙,比如黄袍怪,原本就是天上的星宿。因此神仙并不完全具备区别尘世的特征,他们只是比凡人拥有更多的特殊魔法。天上的世界和凡人的世界没有本质区别。反观《魔戒》中神秘力量的出场,则具有来自彼岸世界对人的生命的关怀和眷顾的意味。
基督教文化认为,虽然人是按照神的样子被创造出来的,可以尽可能地延伸自己生命的长度和宽度,可是人毕竟不是神,总有局限性。当人的力量无法销毁魔戒的时候,神就出场了。神的出场表明了神永远和人在一起,对人永远地爱着。尽管经历了各种磨难,但不能因为这些苦难而质疑神的存在,神要人自己去面对这些挑战,经历了诱惑和考验而成长的人生才更值得一过。神在《魔戒》中则完全具有超越于尘世的特点,神在此的出现带来了真正的“福音”。《西游记》中的拯救只发生在尘世之中,并不是真正的拯救,因为世界的秩序和本质不会改变,而《魔戒》中的拯救发生在此岸与彼岸之中,涉及两个层面的世界,因而带有“福音”的性质,是真正的“拯救”。
回到开头,《魔戒》与《西游记》的相似之处恐怕也仅仅止于“在旅途中”这样一个故事框架了。《魔戒》背后的精神资源注定它将呈现与中国小说不一样的文化气质。这样一部看似是流行小说的作品,却继承了西方小说中对人性、对正义、对拯救等问题关注的传统,站在基督教精神资源的肩膀上,《魔戒》成为了文学经典。
(原标题:学生读书笔记:比较文学视野中的魔戒与西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