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 Elizabeth May是佐治亚大学的教导技术博士、印第安纳卫斯理大学的课程与教学硕士、宾州州立大学的儿童杰出教育专业学士。她有许多与中国教师和研究生工作的经历,曾在中国工作、生活9年。育有两子一女,现已成人。以下是就中西教育差异对其进行的采访。
问:您如何看待应试教育?
每个文化都在探讨如何培养有创造力和有批判性思维的人,而应试教育是远远不够的。中国现在的教育很多时候是被考试牵着鼻子跑,一切教学模式都围绕着如何在考试的竞争中得胜。这是就是所谓的“高考指挥棒”在起作用。
在美国,我接触了很多中国人、韩国人、新加坡人、马来西亚人等亚洲人,他们都很聪明。我想,教育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我个人是比较推崇教学活动要互动,让孩子主动去思考,引导他们冲破条条框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问: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我的儿子小时候很聪明,每周的拼写考试都考高分,可是我常常在他的作文中看到拼写错误。我问他这是怎么回事。他振振有词地说:“我是拼写考试高手嘛!”让孩子成为拼写考试的高手并不是我教育孩子的目标。所以,我及时调整对儿子的教学方法,我不再用那套拼写教材。因为我的目标是要孩子学会真正的写作。
我经常和人分享一个观点:你必须明确你培养孩子的目标。你的目标是让孩子成为考试高手,还是成为实际生活的高手?如果你想让孩子成为实际生活的高手,有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的人,那么在孩子的教育上你就不能墨守成规,而是必须冲破条条框框,学会在习惯性思维以外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需要从小培养。
举例说,你和孩子一起看一张两个大人和一个孩子站在冰淇淋店的图片,你可以给孩子讲:“爸爸妈妈正在给小孩子买冰淇淋。”但是,更好的方法是激发孩子去思考几种可能性:妈妈过生日,小孩子给妈妈买冰淇淋;或者叔叔阿姨给小孩子买冰淇淋,这两个大人可能不是小孩子的父母。
真正的学习最好是让学生多问问题,让学生在和老师互动,在一边问一边学中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以及多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一边问一边学,并不是西方的教育观念。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向来就是主张勤学多问的。
问:在目前教育的大环境下,父母在孩子的空余时间能做点什么?
最实用的办法,选择对孩子有意义的书籍,而不是对父母有意义的书籍,和孩子一起阅读。孩子不是机器,而是有灵魂体的人,孩子需要在爱的关系中学习成长。一起阅读是非常好的亲子活动。父母可以在很轻松的氛围里提出好的问题,最好是开放性的问题。比如“为什么”、“如何”、“如果是你,你怎么办”、“你怎样看?”“你的感受如何?”不要有标准答案,从而在点滴中培养孩子多角度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您认为什么是父母应该给予孩子最重要的东西?
做父母的总想把最好的给孩子。我看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到美国读高中,他们的衣服很时尚,是名牌,不是像以前到美国留学的人群,大多是去读研究生,而且生活上都比较朴实。其实物质上的富裕,并不意味着你会快乐,会幸福。
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不是钱,而是爱的关系。在家庭生活中,我们的重心不是看电视,玩电子游戏,而是父母和孩子彼此享受爱的关系。比如,全家在一起有讲不完的话,乐此不疲的家庭活动。如果能让孩子和父母相处的时间更长一些,我认为会更好。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