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存在的目的不在给学生好成绩,而在提供不断学习的机会;不在给学生毕业证书,而在栽培学生养成探究知识的习惯。近代社会的变迁、国际的竞争、经济的起伏,导致工作的流动性很大,很多人质疑,大学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去面对这些大风大浪吗?这让许多学生感到恐慌,或是以为今日所学,未来未必有用。其实,这些风浪只是表面的波动,深层变化仍然很小。时代无论如何改变,工作的原则依然不改变,普世各公司各单位需要的,仍是人才。
大学教育培育的人才,是每个时代的需求。越高的文明,越需要高等教育去推动;越高的技术,越需要高等教育去养成;越高的竞争力,越需要高等教育去训练;越高的决策,越需要高等教育去装备;越高文化的传承,越需要高等教育锤炼出成熟的学生去担当。因此,大学教育给学生最值得的,还不在知识,而是在让学生知道“你是何等有价值,大学教育装备你,更显出你的价值”。你日后所做的任何事,将使周围的人认识你的价值。
大学的科系, 译自英文的department, 这字是由de 与partment 组成。de 是否定,partment 是分割,科系的原意为“不可分割”。因此,科系是知识不可分割的小单元,如果科系的知识越积越多,旧有的规模容纳不下,会分出新的科系;科系的内容有所更新,是原来的系名所无法涵括的,会更改科系名称。国内外许多新的科系不断产生,证明科系像变形虫,会不断地互融、消长或发展出新的个体。科系会改变,教育的价值却不变。因此,亲爱的同学,你们要知道,不是学生属于科系,是科系属于学生。
联考后,学生会进入一个科系,目的是让学生在一个小领域进行深度的学习。以大学有限的时间,学生只有在某一特定小领域,才可能深入学习。透过深入学习,学生才能了解专业的关键知识。科系的关键知识,大多放在大二与大三的“必修课”,其延伸课程则放在“选修课”。
如果一个学生什么都学,他会学得很表面、很肤浅。科系教育的目的,在让学生深入,如同煮红豆汤的老板,单单在红豆汤的煮法上深入,就可以营造出一家冰果店的奇迹。
一个人的深度学习,不单是为了知识,而是学习认真,有毅力,能掌握资料,能分析、判断、撰写、整理、沟通与培育良好的个性,这些对任何工作,都非常有用。铁磨铁才能磨出刃来,这是高等教育理念的基石。随随便便受教育的人,将来只能从事随随便便、有如草木禾秸的工作,认真踏实的学生,未来才能肩负金银宝石般的重任。
学生进入一个科系不是参加一场赌注,赌毕业之后是否能在市场上押到大奖;也不是为了一个潮流,离校之后就能追上时尚。年轻的日子那么宝贵,不该为赌注或风潮而活。活着是为真实地走过,能够迈向有价值的标竿。不过,没有任何人为制度是完全的,科系制度是人想出来的,所以也不完全。科系教育的危机,是使学生的视野过度窄化,因此日后只能做属于科系范畴的工作。为了预防这种危机,大学教育又加入“通识教育”,容许“跨系选修”,不断设立与时代发展结合的“学程”,让学生所学不仅能深,而且能广。
木乃伊走出金字塔,才会知道世界不是三角形;薯条必须出了麦当劳,才知道它不需要那么笔直。18 世纪时,人类为废除奴隶制而努力,免得人类的工作受到不合理的对待。20 世纪之后,人类为避免沦为机器人(robot)而努力,免得终日在狭小空间内,重复同一个动作。若想日后工作有弹性,不沦为机器人,则有赖自己如何看待通识教育与选修的课程。
有些学生以能进入某所大学或某个科系就读而沾沾自喜。自喜个一两天,就可以了。真正的大学与科系是抽象的,是个符号,当你真实地走过,这符号才会留在你的生命里,成为印记。毕业后你遇到问题,就能发挥功用,如同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里的“芝麻开门”,一呼叫暗号,困难之门就会应声而开。
有些学生以进入某大学或某科系感到自卑。自卑个一两下,也就够了。你的大学将给你一把待磨的剑,你的科系可能是你的磨铁店,当你真实地磨过,你将拥有一把锐利的剑。进入职场,你将体会那种拔剑如电的快感,这是大剑客才有的感受。
原文标题:《大学教育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