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zing Grace】从贩奴到废奴,约翰.牛顿的传奇一生

作者:水深之处

“奇异恩典,何等甘甜,我罪得以赦免;前我失丧,今被寻回,瞎眼今得看见……”这首被传唱了几百年的经典诗歌,震撼了无数人的心。谁能想到,这首诗歌的作者约翰.牛顿曾经是冷血的奴隶贩子,狂妄的无神论者。从一个贩卖黑奴的船长,到谦卑悔改,致力于废奴运动的牧师,他经历了怎样奇异的人生?

“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林后:5:17)

非洲奴隶船的船长,黑奴手下的奴隶、废除黑奴法案的启迪者、孜孜不倦教诲世人的牧师、史上最著名诗歌的作者……当晚年的约翰.牛顿(John Newton, 1725-1817)回顾他冲突、多变、富有传奇性色彩的一生时,他说:

“我不是我应该是的,我不是我喜欢是的,我不是我希望是的,但我已不是从前的我,借着神的恩典,我成了我今天这个人。”

范学德摄

狂妄的无神论者、冷血的奴隶贩子

虽然母亲在牛顿7岁时就被主接走,但她竭力将她的独生爱子带到神的面前。牛顿从小就熟悉以撒华滋所写的儿童诗歌;母亲也费尽心思,把圣经的经文存放在他小小的脑袋里。但当神的话还来不及深入他的心内,她就病逝了。

几年后,母亲对他童年属灵的影响力,似乎已逐渐消耗殆尽...

11岁时,牛顿就随着父亲的脚步踏上了航海生活;很快的,他染上了水手们所有的恶习。虽然母亲的耳提面命偶尔就会在耳畔响起,但乖戾狂暴的他自称为无神论者,常以亵渎神为乐。

牛顿不仅让死去的母亲失望,他也让他的父亲心灰意冷。才刚满20岁,他就成为冷血的奴隶贩者。

当牛顿晚年回忆到这段奴隶船上的生活,他自己也不寒而栗。他说,年轻的他规定奴隶船的首要目标,就是要让甲板下的每个角落都塞满黑奴。在黑暗窄小、高度不到70公分的船舱里,250位黑奴手脚上满了枷锁,蜷缩的身体紧紧相连,完全无法转动或站立;凝浊的空气中,混杂着排泄物、汗臭、发酸的食物,与腐烂尸体的味道。

从非洲到英国的南卡罗莱纳港的死亡航程,四分之一的奴隶将因霍乱、痢疾,或营养不良而死亡,被抛进冰冷无情的海水中。

一场大自然创造的福音聚会

然而神所爱的,祂必责备管教。在一次厄运中,牛顿意外的成了一位奴隶贩子的“黑奴的奴隶”。奴贩的非洲情妇虐待他,用铁链将他锁在甲板上,终日忍受日晒雨淋。毫无尊严的他,得跪下向主人乞讨食物,甚至必须黑夜到田里挖食物吃。这时候的牛顿,连黑奴看了都可怜,白人看了更是啧啧称奇。

还好,他终于遇见父亲派来营救他的船。在返回英国的航行里,他偶然读到Thomas à Kempis的名著《效法基督》(The Imitation of Christ),他开始回想自己生活的罪恶,一个思想逐渐生根在他的脑海中,让他挥之不去:“如果这本书写的都是真的,万一母亲所教导我的都是真理,那我该怎么办?”

牛顿开始祈求神的怜悯,向神祷告,“主阿,我现在一无所有,求你施恩给我,救我脱离这种黑暗的日子。”

1748年3月10日,神运用大自然,为牛顿量身打造了一场福音聚会。23岁的牛顿从睡梦中惊醒,暴风雨扑向他的船只,吹断了船桅,船舱、船首也相继支离破碎。牛顿回忆,那一天死亡直视他的眼睛,和他面对面交锋,他情不自禁的呼喊:“神阿,怜悯我们!如果我上得了岸,我要过不一样的生活。”

像乔纳逃脱了鲸鱼的口,那一夜他也逃脱了风暴的死劫;他明白,是神的手抓住了他。从此以后,牛顿永远无法忘记这个“扭转命运的一天”(Great Turning Day);过往的罪历历在目,于是在船只抵达目的地之前,他将自己献给了基督。

约翰.牛顿

后半生,约翰牛顿漫漫长长的废奴之路

受到约翰.卫斯理和乔治.怀特腓福音运动的影响,在当了20年的黑奴船长,背负了一身罪孽与2万多条冤魂之后,牛顿终于和奴隶贸易永远切断了关系。

黑人们发自灵魂的沈痛呼声:“难道我不是一个人和你的弟兄吗?”(Am I not a man and a brother?)扎痛了他的良心;他终于醒悟,黑人同样也是照着神的形象,按着神的样式被造的。

牛顿从前所逼迫的,成为他今日誓死守护的;从今而后,他致力于废奴运动,成为其主要启发者和推动者之一,盼望终有一天,能弥补他过往的罪行。

1787年,在牛顿脱离奴隶贩者的身分34年后,他打破沉默,出版了《论非洲奴隶贸易》(Thoughts upon the African Slave Trade),勇敢向社会坦承自己曾是运送黑奴的船长,他悔恨的自白:“这是一个错过时机太久的忏悔,这永远会是我羞辱的提醒,我曾是个活跃的奴贩,这让我今天想起来都会颤抖。”这本书影响深远,使许多贩卖奴隶的基督徒商人改行,贩奴活动也因他的见证被取缔。

受这本书启发最深的,是年轻的英国国会议员,威廉•威伯福斯(William Wilberforce, 1759-1833)。很快的,他们成为挚友,在威伯福斯迷惘于政治洪流时,牛顿始终给予坚定的支持与劝勉,不断鼓励他走上废奴之路。

1788年,威伯福斯首度提出废奴法案;之后的20年,他年年提出,却年年遭否决。在最无望的时候,支持威伯福斯走下去的动力,就是他最喜欢唱的一首诗歌《奇异恩典》,和牛顿、卫斯理兄弟的殷切祷告。

1807年,牛顿过世的前几个月,英国议会终于以283对16票压倒性的胜利通过废奴法案,全体议员起立欢呼鼓掌,威伯福斯激动的以双手捧面,为人类道德良知的苏醒流下了欣喜的泪水。

自此,英国成为第一个废除奴隶制度的国家,比美国林肯解放黑奴的政策早了30多年。

到了20世纪,《奇异恩典》竟然成为非裔美国人最喜欢的曲子。不仅主赦免了他,非洲黑人的后裔也在赞美的歌声中饶恕了他;神让牛顿用另外一种方式,挽回他所犯下的过错。

在82岁离世前,牛顿提笔写下自己的墓志铭,后来这段文字也刻印在他的墓碑上,简洁、准确地总结了他的一生:

约翰牛顿,神职人员。

曾是个不信、放荡者

是非洲奴隶的奴隶;

借着救主耶稣基督丰盛怜悯的保守、赦免,

并被派定去传扬他所曾长期致力毁坏的信仰。

来源:“水深之处”(luke54.net)

发布日期:2015-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