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西游记》另类解读,99%的人都会笑翻天

作者:王人义   来源:恩福文化使团

《西游记》是一本家喻户晓的巨作,通过一系列不同的生命形象,描绘了人在罪中的挣扎。根据小说改编的电视剧,至今中国观众依然百看不厌。但真正能理解《西游记》所传达的精神的,可能就寥寥无几了。这篇文章,尝试从另一个角度,解析唐僧师徒四人真实的处境,及其背后映射出的中国文化对于信仰的渴求。

灵猴孙悟空

孙悟空,一个集天地精华的灵猴,一个充满创造力的反叛者,一个被有限的形体约束却有着无限权利欲望的野心家,彷佛是几千年来人类企图突破自己的有限而进行的挣扎、苦斗、失败、再挣扎、再苦斗、再失败之生命缩影。

“孙大圣”因为有天地的灵气而超然于其他众生之上,又因着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建立起克服一切苦难的信心和勇气。在他的天地之中,可以说没有他达不到的彼岸,在他的能力范围内,没有他征服不了的对手。由于中国文化中对“天”非人格性的认识,“欲与天公试比高”,以自身的形象来取代天的位格和权柄,就成为了悟空天经地义的追求,“猴”定胜天,也是花果山水帘洞里众子民共同论定的“真理”。

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孙悟空的角色形象,真实地寓意了中华民族对社会精英和英雄人物的推崇与盼望。在个人奋斗和时代的改革之中,终究逃脱不了“奋斗,失败;再奋斗,再失败”的可悲命运。

丑角猪八戒

猪八戒在《西游记》中是那样尖酸狡诈,有血有肉,七情六欲活龙活现,其人物形象比孙悟空更加饱满,比沙和尚更加真实,比唐玄奘更加平易近人,真是妙趣横生,在读者心中也引起强烈的共鸣。

猪八戒的形象像一面镜子,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我们生命的阴暗角落,我们完全理解八戒在情色之中的软弱,因为我们自己也是如此;我们完全理解八戒在食物上的贪欲,因为我们自己也是如此;我们完全理解八戒屈就于猴哥之下的不平与嫉妒,而由之产生的阳奉阴违、勾心斗角、恶语中伤,因为我们自己还是如此。

在调侃的幽默烘托之下,八戒这个人物让我们在笑声之中解剖自己的生命,看到肉体的欲望是怎样地在我们生命中做王,使我们像小丑般暴露在人性不可克服的罪欲之中。

苦行者沙和尚

沙和尚,勤劳勇敢,吃苦耐劳,朴实无华,正是我们民族的写照。在追随唐僧的三个徒弟中,除他以外,没有人愿意去承担那些繁重琐碎的使命。孙悟空这精灵,永远把自己浮在云彩之上,成为众目的焦点;猪八戒更不可能忍辱负重;惟有沙和尚,不仅在危难时刻玩命似地挺身而出,并在大多数时候,宁可鞍前马后,做一个雷锋似的英雄。《西游记》是不可能没有沙和尚这个人物形象的,他是继孙大圣和猪八戒之外的另一个窗口,让读者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到华人的本相。

然而,这个平实憨厚的人物,生命中有着挥之不去的罪债,因为他粗心大意,违反天规而堕入红尘。挂在颈项的骷髅珠串,随时提醒他,他曾残害无数的生灵。我们勤劳善良,也鲁莽和义气用事,不知多少次违反自己良心的原则做出了伤天害理的事情。沙僧的踏实与苦干,实际上,他是希望背起了服役的重担,可以减轻放在心里罪的重担,用肉体的劳苦付出方式来洗刷生命中的罪污。

寻道者玄奘

唐玄奘,一个虔诚的宗教人,在日益衰落的社会现实中,以救苦救难的无畏精神,毅然承担起道德提升的责任。作为一个完美的佛教徒形象,他是无欲的。在情欲、食欲、物欲、权利欲的面前,他不像他的徒弟,需要扼制诱惑。不过,他的形象因为过度的理想化,反而失去真实感。

唐僧的生命可说代表着人性的第四个侧面,即人性本质中的单纯、良善、慈悲、自制及对人性完美的向往与追求。这些美好的特点,实际上应是人性的弱点。然而就是这样致命的弱点,平静而不妥协地与世界的邪恶较量,最后成为缚住苍龙的绳索,成为引人入胜地的天梯。

唐玄奘九九八十一个苦难的历程是有其目的的,但他追求的天堂或是西方极乐世界,只是基于神话情节中的虚构。《西游记》的故事中,展示着两个不同的天上国度,一个是以玉皇大帝为首的中天帝国,另一个是以如来佛为首的西方极乐世界。玉皇大帝的国度实际上是中华帝国封建统治的翻版,这个国度的生命体不仅有七情六欲,而且有权利斗争、武装起义、明枪暗箭、生灵涂炭;而西方极乐世界也是天花乱坠中的幻象,依然像人的世界一样,有着等级森严、虚伪狡诈、因功论赏、人间烟火。

《西游记》也用隐喻的方法实照了唐玄奘生命的真实。他虽然持戒谨守过清洁的生活,可是却一次又一次地被魔鬼所胜过,只有靠舞刀弄棒的徒儿以恶胜恶;他虽然保持虔诚的敬拜生活,可是并不能保证自己敬拜的就是真正的敬拜对象;他带领门徒走西天之路,本应调理好自己的弟子,可是为了保全自己,不得不把他们推到杀戮生灵的处境之中。

反映对恩典的渴求

《西游记》的人物无疑反映出,在追求信仰的路上,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年里程的云和月,终于发现人的智慧和能力何等有限。

《西游记》中,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总是在唐玄奘师徒有难的时候从天而降,成为恩典的化身。释家思想中这种近乎“恩典”的暗示,使内心深处渴求恩典的中国人得到启发。观世音大慈大悲的恩典形象,在中国人的想象和渴慕之中得到加强和再造,几乎成为母亲的形象,充满慈爱和恩典地走进信徒的信仰之中。

我们渴望生命的恩典,但恩典绝对不应该是自己通过一种灵意包装,然后回赠给自己的礼物,这恩典的赐予者必须来自于主宰宇宙万物的真神。没有谁愿意把自己看为宝贵的东西送给人,除非因为有着刻骨铭心的爱。这位世界独一的真神,因着对世人无与伦比的大爱,借着成为肉身之神的儿子耶稣基督赐给了我们,使我们能看得见,摸得着。这恩典就是,耶稣基督作为我们的创造者而主动地承担我们的罪债,并带着我们的罪走上十字架,经历死亡,使我们因相信祂的救恩而被神看为义人,坦然无惧地与被称为天父的真神联合,将来还要像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一样,进入与神同在的国度。

原文标题:《从西游记的角色特点看世人生命挣扎》

发布日期:2015-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