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 应该对配偶本人表现出兴趣,问问对方今天的经历,看看她或他是否情绪不佳,这些都很重要。这时候,你应该看着对方,认真听对方讲话,而不能一会儿瞥一下电 视,一会儿看一眼报纸,显出心不在焉的样子。这时你只需倾听,用不着替对方解决问题,除非对方要你这么做。如果你是做丈夫的,就应该在听的同时给予更多的 回应和反馈,告诉妻子你正在认真地听,女人喜欢这种答复。
《雅各书》第1章19节教导我们要“快快地听”。
夫 妻恩爱不只在有了性渴望时才表示出来,而是体现在时时处处,这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值得高度赞赏。有时,恩爱尽在不言中。也许两个人只是依偎在一起,轻轻地 抚摸对方。也许是肩并着肩看太阳落山,看余晖染红了云彩。也许是手牵着手在大路上走。也许是煞费苦心地悄悄做点只有配偶能察觉得到的事情。
如果配偶今天过得很不顺,你可以轻抚她的头或者给他揉揉肩,而不要刨根问底。看到配偶如此善解人意,有求必应,你还会怀疑找错了对象吗?
夫 妻恩爱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几年前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对夫妻去别人家吃晚餐,要求自带食物。妻子做饭的手艺不敢恭维,但她决定自己做个牛奶蛋糕。开车 赴宴的路上,他们闻到了蛋糕烤焦的味道,知道大事不好。突然一个急转弯,蛋糕从盒子的一端猛地甩到了另一端。丈夫发现妻子眼中闪现出更多的不安。
一 到主人家,他们就把蛋糕放在了甜点桌上。客人盛完了色拉又去盛主莱,就在他们正要去盛甜点的时候,丈夫一个健步冲到桌子边,巡视了一下各式各样的自制甜 点,然后抓起自己妻子做的蛋糕,引得众人纷纷侧目,他向大家宣布:“这儿有这么多的甜点,可我最爱吃这种蛋糕,我妻子平时不常做,今天我可得吃个够,你们 都别跟我抢。我其他菜吃得都很少,专等着吃这块蛋糕呢!”
他确实吃了个够。后来他妻子说:“他靠着门大吃特吃,吃不了的也给搅成了面糊糊,结果没人想管他要一块尝尝,趁人不注意的时候,他把剩下的都喂了主人养的德国大 狗。他发现我在看他,就冲我眨了眨眼。他的做法让我那天晚上如释重负。我丈夫平时话不多,他用行动向我传达的爱意是他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
配偶不会跟你索要爱心和关怀,一切都是出自你的主动和自觉。
当 然,表达爱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长年养花,因为我知道妻子喜欢透过玻璃观赏园子里的鲜花。煮完咖啡,我常常剪下一枝玫瑰插在花瓶里,放在妻子的咖啡杯 旁边。现在这么做几乎成了习惯,但目的仍是让妻子开心。我出差之前,妻子也常悄悄往我的裤兜里塞进一张小卡片,写上几句绵绵情话。
也 许在商店里看见了配偶最喜欢吃的食品,你会买下来,即使它很不合你的口味。也许你打算顺路买点东西,但你先会给配偶打个电话,问问对方有什么需要买的。你 没有只想自己而是先为他人考虑,这种做法符合上帝的教诲,因为《以弗所书》第4章32节写道:“并要以恩慈相待,存怜悯的心。”
表示关怀也许是打个电话问问对方是否需要你为之祈祷,也许是用不着提醒就记得配偶的生日和结婚纪念日。令我惊讶的是,有那么多的丈夫记不住结婚纪念日,甚至妻子的生日,结果让妻子深感痛心。
丈 夫找的借口是那么牵强,“我就是记不住”,“我需要别人提醒”,“我们家根本不为这些事庆祝”。如果这样的丈夫来我这儿咨询,我只要简单问一句:“你是不 是也会忘了去上班,忘了你的业余爱好?”他就会不好意思地回答:“不会。”接着我告诉他,我相信他有能力记住新的事情,而这些事能使夫妻双方从中受益。当 明显应该自己做些改变时,就不要找借口来搪塞。
你有没有听见配偶抱怨你不知好歹?你有没有明知对方是好意却还表现出一种不领情的态度?不要以为,夫妻间就不需要感谢了。
感 谢也是一种积极的态度。你要不怕麻烦,发掘配偶所做的一点一滴,让对方知道你感谢他或她做的一切。你还应该关注积极的感受,经常回味这些美好的感受,而尽 量避免陷入一些不愉快的回忆当中(后面将会详述这一点)。努力达成一致意见,对对方做事情的出发点表示感谢,这些都很重要。感谢随着赞美而来,但是你要考 虑好你欣赏的是这个人的所作所为,还是他或她本人。我们很少肯定一个人的人品,而这样的肯定值得大加赞赏。
当你发现配偶情绪不稳定时,如果能给予真切的关注,你们的关系会更加和谐亲密。你也许帮不了什么忙,但是有这种愿望可能足以安慰对方。
表 示歉意不争辩,也是一种爱的表达。当配偶向你诉苦时,一上来你就问他是怎么惹上麻烦的,告诉他你也曾遇上过类似的问题,然后教他如何处理,再不然就说个笑 话逗他开心,这些做法都不可取。应该这样,搂着他,静静地听他说,对他表示理解,让他知道这些感受和行为都很正常,没什么了不得的。
同理心,就是一个人能够与另一个人的思想感情息息相通。你要通过配偶的眼光看待生活,从他的角度看待问题,感他所感;是心心相印——在多数情况下,毋须多言你就能了解配偶的感受。通过眼神的交流,你就能体会对方此时此刻的心情。
(本文摘自:幸福婚姻圣经 Communication--Key to Your Marriage,诺曼·莱特 著 朱燕楠 马晓垚 译,编辑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