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班和回家的路途上,常看到一些白发苍苍的老夫妻手牵着手。那是一种历经风霜的执着,一种沧海桑田的守候。满脸的慈祥和恬然,显示出他们对幸福生活的满足。
一次在黄昏的街头,看到一老妈妈缓缓站起,蹒跚地向着前面的老伯伯走去。老伯伯停下,略欠身,伸出了那写满沧桑却刚劲有力的手,握住了一只同样让岁月留下无数痕迹的手。他们相互搀扶着一起向前走去。夕阳的余晖下,两老那斜长的身影,不时颔首,相视而笑。
我驻足良久,一直目送他们渐渐走远。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啊!它应该是世界上最动人、最和谐的图画。迢迢征程,漫漫人生,他们从精力充沛、体魄健壮的青年,历经人生的坎坎坷坷,沐浴生活的风风雨雨,一路互相搀扶、磕磕绊绊地走了过来。
许多的酸甜苦辣,大概只有他们两人最清楚不过。沧桑悄悄爬上他们的额头和双鬓,往事一件件地从记忆的深处捡拾起来慢慢地咀嚼、细细地品味。他们就那样平静地走着,相濡以沫,同舟共济。
这就是爱。数十年如一日,当风花雪月变成柴米油盐,当山盟海誓变成心照不宣,当惊涛拍岸般的爱河变成潺潺不息的小溪,牵手的真谛才如此显现,令你用整个身心去领会。
人们喜欢用牵手来形容两个人结为连理。台湾高山族的平浦人,成婚后的夫妻称“牵手”。无论从字面还是真实生活中,夫妻之间的那种相互尊重、相互体贴、相互照顾与相互爱护,还有那种肌肤相亲的亲昵,那种水乳交融的默契,都被这个称呼诠释得那么朴素与自然。
在中国古代,男女之间相亲相爱也被称为“牵手”。“纵使天涯也牵手,千里烟波共寒喧。”从此诗句便知,在古人的眼里,牵手不仅意味着肌肤的相亲相近,更是意味着两颗心的交融。《诗经邶风》中有句“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有人把它译为生死离合是夫妻,一起发誓曾相约,别时握住你的手,白头到老此生休。说得多么朴素明白,包含了多么深刻真挚的感情:从此以后,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都共同承担,共同度过,因无怨无悔。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听过的一个成语故事:干旱使池塘的水渐渐少去,池底躺着两条相亲相爱的鱼,它们都竭力吐出最后的一口唾沫涂在对方的身上,好让对方获得一丝生存的希望,这就是“相濡以沫”。
当一对相爱的人手携手踏上婚礼的红地毯,他们刹那间的指尖相触,手心轻贴,在婚约誓词中他们的刚强与柔韧、诚恳与信赖,便全都融合了。“我愿以你作我婚姻中的妻子(丈夫) ……从这一天起,或好,或坏,或富,或贫,或病,或健康,都相爱相托相依,直到肉体的死将我们分开,这就是我们在永生神面前所立的约。”
能在神面前立约,是何等的美丽。相遇在神所定的十字路口,相视一笑,牵手握紧,一起走上一条亮光之道。一路上互相牵伴,互相搀扶,更重要的是牵往神的手——唯有神的爱进入牵手之中,生命才会相融。这唯有神给的合一的爱,才能使他们共同拥有一把伞走过风雨路,体会着一路上神与我们同在的那份自在。
牵手也是在神的爱之下双方所立的契约,像天父接纳不完全的我们一样,牵手人无条件地接纳对方过去的家庭背景,文化背景和独特的生活方式。
于是,这种爱,与距离无关,与相貌无关,与贫富无关,无需用智慧去雄辩,时间也只能诠释它所限制的一段。青青两鬓被漫漫岁月抚弄成了斑白霜雪,但那两颗牵手的痴心却是历久弥坚。如此“牵手”,才是一种不计较贫贱富贵的纯洁之爱。伸出手来,牵住的不仅是另一只手,而且是另一个实存的生命,是一个照着神形像创造出的实体。不仅有一种拥有的满足,也负担起厚重的责任感。
现代社会中,每个人在牵了对方的手时,都会有一番海誓山盟,都会有一番信誓旦旦。可是,又有多少能在牵手后,对对方有真诚的付出和用心的对待,而不是“一场游戏一场梦”?
牵手不需要华丽的词藻,不需要粉饰的外表,需要的是心灵的相互呼应,需要从神而来的全方位支持,才能面对一切世俗诱惑的侵扰,心甘情愿、无悔无怨地为牵手的承诺负累。牵手使快乐加倍,也使痛苦减半。生命也徒然加深了一层意义。
然而,“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词人柳永真切地写出了人间的“牵手”,因受时间生命的限制,而不得不“放手”的绝望。
唯有在神的家中,虽然“放手”时也会有泪花,但却透着浓浓的喜悦,因为在地上的“放手”,是为了在天上永远的牵手。纵使不知明天如何变化,我们都明白神已经把我们的手永远牵到一起,平安喜乐幸福,已定格在一道永恒的风景中。
原文标题:《牵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