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变迁是普遍的现象,然而,从近几十年的历史来看,西方社会的变迁尚不及东方社会来得急剧。近代交通的发达、国与国间频繁的接触、大众传播的发展等,往往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保守的东方社会产生急剧的变迁。
不可否认,我们的社会仍有传统的素质,但在现代化的冲击下,我们也摆脱了不少传统的观念。婚姻生活方面也是如此,其中有几项改变尤为显著。
今天许多大城市兴建了不少小公寓,由于这种居住环境的限制,三代同堂的情况已渐渐减少。家庭成员愈来愈分散,难免导致亲情的淡薄。固然,过去农业时代的大家庭成员多,难免会碰上一些传统家庭常见的难题,如婆媳问题,但我们也不能忽略大家庭的好处,比如说,在碰到问题时,可以即时请教长辈化解难题。相比之下,现代的小家庭则趋向于孤立,平时得不到父母长辈们的辅导,而有些年轻夫妇平常又吝于交友,一旦碰到棘手问题,便会对环境的适应和问题的解决颇感无助。
现在年轻人大都向往自组小家庭,我个人曾做过一项调查显示:男孩子希望组成小家庭的比例占受测者的75 %,女孩则更高,约占87%。这种现象反映出女孩子对传统的大家庭问题有较深刻的“畏惧感”,因而更力主小家庭生活。主张小家庭生活的普遍心态影响着男女之间的交往,不少男女在交往时,根本未将与对方亲人的交往问题考虑在内,以致婚后更容易造成前面所述的孤立与亲情淡薄的现象。
当婚姻已由过去的媒妁之言转变为自由恋爱时,虽然并不全然排斥仅靠媒妁之言的婚姻,但是从交往到结婚,现代年轻人所向往的是“自己决定”的婚姻。如果你作个简单调查,就可证明这个事实。一般说来,约有93%以上的未婚男女主张自由恋爱而结婚。
自由恋爱乃因应社会变迁的一种自然现象。由于我们的社会愈来愈强调个人的自由,这种观念对年轻人向往“自己决定”的婚姻产生了直接影响。
在自由恋爱风行的社会中,还有一种令人颇为担心的现象,就是现代的年轻人很喜欢说“爱情至上”。在这个口号下,男女双方年龄的差异可以不管,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可以不管,种族差异可以不管,因为他们认为背景差异愈大,似乎愈显得罗曼蒂克。但从社会学、心理学或临床经验来看,男女双方的背景差距愈大,婚后的适应也会愈困难。一对年轻人,除非他们成熟到可以克服双方悬殊的差异,否则,只有罗曼蒂克的结合和爱情的感觉是相当危险的。我们经常发现,婚后不顾一切而离婚的人,经常是婚前不顾一切而结婚的人。
此外,自由恋爱也导致了另一种偏差心态的形成,就是以自己为中心,而只顾去找一位适合自己的人。到了适婚年龄,年轻人就会敏感于“哪一个是最好的?”“哪一个最合乎我的理想?”这种态度常会忽略了成功的婚姻应该是建立于彼此的关系和共同的努力基础之上,所以不但是你在找一个合适的人,更是要你先去做一位适合的人,因为在婚姻道路上,你也是一个被挑选的人。
在过去的生活中,夫妻的角色是固定的。所谓“男主外,女主内”,夫妻应各自扮演特定的角色。换句话说,过去的夫妇关系比较强调各尽其职,只要做好自己应尽的“本分”,婚姻就可以维持一辈子。 但是,在现代人的婚姻中,男女角色较有弹性。比方说,先生容许太太成为职业妇女,而太太也会要求先生帮忙做家务。当然和传统婚姻一样,他们也希望有孩子,但并非只为孩子而生活在一起。在现代人看来,即使孩子出生,也不能淡薄夫妻彼此的亲密关系。由此可见,现代婚姻强调的是夫妇之间的互助关系。
有人曾对未婚的大学生做过调查,题目是“成功的婚姻应具备的十项条件”,条件依次是:
①良好的品格,
②生儿育女,
③婚前贞操,
④彼此相爱,
⑤共同的兴趣,
⑥背景相似,
⑦身体健康,
⑧与父母同住,
⑨漂亮潇洒,
⑩经济基础。
通过近几年相同的调查,其结果却大大不同,成功婚姻应具备的十项条件依次是:
①彼此相爱,
②良好的品格,
③共同的兴趣,
④身体健康,
⑤漂亮潇洒,
⑥生儿育女,
⑦婚前贞操,
⑧经济基础,
⑨背景相似,
⑩与父母同住。
另一项类似上述的调查,一群未婚大专毕业生表示,幸福婚姻的十大条件是:
①彼此相爱,
②良好的品格,
③彼此信任,
④共同的兴趣,
⑤性的和谐,
⑥身体健康,
⑦婚前贞操,
⑧良好的亲属关系,
⑨互相适应,
⑩良好的沟通。
上述调查资料显示,现代年轻人的婚姻愈来愈强调互动、互助、互爱、平等与共享。简而言之,现代人所向往的婚姻是开放而不疏远,亲密而不束缚。
原文标题:《只要彼此相爱就可以结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