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本书叫《虔诚者的书》。说到古时,墓园全要放书,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死者要从坟墓中爬起来看书。书是一生中的宝贝。书柜必须设在床头,不能设在床尾,否则被视为对书不敬。
犹太人认为:教师比国王更伟大。犹太人对教师高度尊敬。学校在、知识在、书在,犹太民族无论流浪在何处,都能生存下来,而且更为强盛。
《智慧比知识更重要》:何为知识?知识就是万事万物的真相和客观存在,而智慧就是将万事万物的真相与客观存在进行无限联接,综合总结出来的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对人最重要的是什么?智慧,而智慧来自于知识。
读书的目的,就是拓展知识,具备了丰富知识以后,你学会了思考,你就会明白做人的道理或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智慧!因此,智慧来自于知识,比知识更重要!
犹太人崇尚创新,认为创新是一种智慧,要敢于怀疑,随时发问,知道的越多,越会产生怀疑。中国的家长对放学回家的孩子问的一句话是:“你考得怎样?”而犹太人家长会问:“今天你又提问了吗?今天与往日比有何不同?”犹太人认为创新是“滚动的智慧,开放的智慧,灵活的智慧。”人生通过学习可以认识自我、超越自我。
▲热爱学习的犹太人
犹太式教育既封闭又开放。对犹太人内部是开放的,对外是封闭的,以保持犹太民族的生存竞争力。《塔木德》是准圣经,在公园2世纪到6世纪之间,犹太人用了500年,两千多个拉比和科学家合作编写出这本犹太人生存宝典。
犹太人认为,教育等于财富、等于个人感动,教育改变人生、命运,改变一切。在2000多年的流浪历史中,一切都被掠夺了,只有书和知识是夺不走的财富。由于犹太人对教育极为重视,对知识、对书无比重视,什么都可以不要。只有知识是最重要的财富,是可以随身携带而且终身享用的财产!因此,犹太人是全世界最早消灭文盲的民族,在1947年以前,犹太人连一片固定的国土都没有。可是在中世纪时期,犹太人就消灭了文盲。因此,这个民族的整体素质比其他民族要高出一筹,因此全世界的富人恨他们太聪明,穷人恨他们太有钱!
1、在每一个犹太人的家庭里,孩子出生后不久,母亲就会读《圣经》给他听。而每读一段后,就让孩子去舔一下蜂蜜。当小孩稍微大一点时,母亲就会取出《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去舔《圣经》上的蜂蜜,这些举动用意是不言而喻的:书甜如蜜。
2、犹太学校历史上有一传统,刚入学的小学新生第一次听课,须穿上新衣服,由教师或有学问的人领到教室。在那里放着一块干净的石板,石板上有几行用蜂蜜写下的希伯来字母和简单的《圣经》文句。然后让孩子们一边诵读字母,一边舔掉石板上的蜂蜜,接着,还有蜜糕、苹果和核桃可吃──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使他们在学习启蒙伊始就尝到香甜的滋味。
3、古往今来,犹太人家庭的孩子,几乎都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你的财产被抢光,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命?”那答案就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
4、在古代,不少犹太人的墓地里常常摆放着各种书籍,因为犹太人相信,在夜深人静时,死去的人们会出来读书,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但它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即生命有结束的时候,求知却永无止境。
5、犹太人家庭有一个世代相传的传统,那就是书柜一定要放在床头,而且,书损坏了一定要修补。古代犹太人将书看得破旧得不能再看了,就挖个坑庄重地将书埋葬,这时候他们的孩子总是要参与其中的。他们对孩子说:“书是有生命的东西。”
6、背着很多书本的驴子。犹太人不仅重视读书本上的知识,而且更加重视在实践中运用书本上的知识,让知识变为财富。犹太人把仅有一肚子书本知识,而不能将知识用于实践的人称为“背着很多书本的驴子”。
圣经中说,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犹太民族的历史,几千年来坎坷动荡,但对于上帝的信靠和敬畏始终不减。一个民族、一个人若是选择以荣耀上帝为人生的崇高使命,那就必然会踏上寻求智慧、最终到达智慧的旅途。二战时,希特勒屠杀600万犹太人,如今全世界只有剩下的几百万犹太人散居各地,他们虽命运多舛、人数寡少,却在人类世界的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天,我们不是要推崇犹太人的伟大或卓越,而是应当省思他们苦难历程背后的信仰。这信仰,就是来自于我们与上帝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