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普京,我们都知道他是俄罗斯总统,以前,曾当过克格勃。但是你却并不一定了解,他是怎样从一个普通的克格勃,一步步走进权力中枢,最终成为总统的。下面,我们就来说说,他究竟是靠什么,一步登天的。
1970年,普京考入了彼得格勒大学(即现在的圣彼得堡大学)法律系,索布恰克是他的经济学教授。
普京虽然出身平民家庭,但非常聪明,学习成绩很好,特别是他个头不高,也不强壮,性格上却桀骜不驯。
虽然索布恰克有很多学生,但他特别喜欢普京这个聪明、有个性、敢打敢拼的大男孩。
大学毕业时,普京以一篇《论国际法中的最惠国原则》论文,再次赢得了索布恰克的赞誉:“小伙子,我没有看错你,相信你将来一定是个不错的人才!”他提笔在这篇论文上写了一个大大的“优”字。普京却请恩师帮自己在就业上拿拿主意。索布恰克建议他毕业后进入经济管理领域,要不就当一名律师或检察官。但普京却挠着头说:“老师,不瞒您说,我对这几个行业都没有多大兴趣。我想参加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但一直拿不定主意,所以才请您指点的。”
索布恰克吃了一惊: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就是克格勃,这是个只对苏共中央政治局负责的特权单位,想抓谁就抓谁,甚至有先斩后奏之权,说白了这就是个特务机构,在国内外名声都不太好,他怎么会想加入克格勃呢?普京解释说:“正因为它有特权,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我才觉得那是男人干一番事业的地方……”
如果是一般的老师,也许仍然会坚持自己的意见,但索布恰克认为,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基础,以普京的性格,到克格勃去摔打摔打也不错。
就这样,普京进入了克格勃。不久,索布恰克也弃教从政,并于1989年通过竞选当上了圣彼得堡市市长。
此时,已经在克格勃工作十几年的普京也想到了改行,他找到索布恰克,索布恰克二话不说就答应把他调到身边当市长助理。很多人在知道了这件事后,纷纷劝索布恰克:“普京在克格勃干过,让他给你当助理不合适。索布恰克却力排众议:“我了解普京,我看中的是他的能力。”
当时,圣彼得堡有很多历史遗留问题,普京的出色表现,让他很快就从市长助理升任了圣彼得堡市对外联络委员会主席,后又出任了主管对外经济联系的第一副市长,成为了索布恰克得力而忠实的助手。
1991年12月25日,时任前苏联党政一把手的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将国家权力移交给新当选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随着几个加盟共和国的解体,苏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正式停止存在了。
让普京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恩师索布恰克跟现任总统叶利钦竟然是政坛上的夙敌。原来,在苏联解体之前,有两个民主政治团体一直在争夺权力,一派的代表人物是叶利钦,另一派的代表人物就是索布恰克。现在,叶利钦上台了,索布恰克仍然被视为“第二政治集团”的核心,叶利钦当然不会允许这样的人存在。
叶利钦先是逐步削弱索布恰克的权力,接着在他的操纵下,1996年,索布恰克在圣彼得堡州州长选举中败北,随即便遭遇了叶利钦集团一系列的打击和报复,直至受到软禁。
此时的普京表现出了一个学生、部下对自己老师和上级的忠诚。他二话不说也辞了职,然后追随索布恰克离开了圣彼得堡市政府,并说了句后来被俄罗斯媒体广泛报道的话:“我宁愿因忠诚而被绞死,也不愿为了偷生而背叛。”
在离开圣彼得堡市政府后,叶利钦还没放过索布恰克,他让人给索布恰克罗织了十几个罪名,准备指控他。普京一心想帮助恩师,却因失业在家而无能为力。他的猎枪被没收了,唯一的消遣办法是去钓鱼。有一次,普京见索布恰克实在太郁闷了,就想陪他出去钓鱼散心。谁知他刚把车开到索布恰克家的门口,就被人挡住了去路:“没有俄罗斯最高检察院的命令,索布恰克不能离开他的住所。”
普京气不过,找到俄罗斯最高检察院副检察长柯西金。柯西金也是“第二政治集团”的人,在他的帮助下,普京又写了一纸担保书,两人这才得以去钓鱼。
在涅瓦河三角洲,面对久违了的如画风景,两人都无心欣赏。索布恰克当然能看出普京这个学生对自己的忠诚,他说:“瓦洛佳,谢谢你。但如果你真想帮助我,我不要你这样追随我,更没有必要用这种方式,而要学会韬光养晦。好在你曾在克格勃工作过多年,苏联垮台时,你也没有参与夺权,叶利钦政府需要你这样的人。要知道帮助我的最好办法是你赶快成功。”
恩师的话让普京如醍醐灌顶,恩师说得对啊,要想帮助恩师,首先我必须具备帮助他的能力。于是,1996年8月,他不再“归隐山林”,而是应丘拜斯之邀,前往莫斯科谋职。
叶利钦也了解普京这个人,并十分赏识他的才华,特别是他觉得普京强硬的政治风格跟自己很对脾气,再加上有丘拜斯的力荐,叶利钦当即任命普京为俄罗斯联邦安全委员会秘书。
1997年9月中旬的一天,普京忽然从柯西金处得知,俄罗斯最高检察院已经对索布恰克的案件侦查终结,马上就要把他移交给最高法院审判了。在克格勃工作过多年的普京,非常明白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道理,他秘密找到索布恰克商量怎么办。推荐关注:微信查找“兵之家”。索布恰克悲哀地说:“现在我是人家砧板上的鱼,还能怎么办?”
普京却真诚地说,“不,老师,没有你当年的指引,就不会有我的今天,做人不能忘恩负义,我一定要想办法救你!”索布恰克拍拍普京的肩膀说:“你有这份心意我就满足了,你现在还没有这个能力,再说如果你明着帮我,叶利钦也不会放过你。”
索布恰克说得没错,虽然普京当时权力不小,如果救一个普通的人也许绰绰有余,但如果他想救索布恰克这样的大人物,他的能力还远远不够。
但普京想的却是:如果在恩师遇难时,我袖手不管,那我还是个人吗?问题是,怎样才能帮助恩师免除牢狱之灾?想着想着,他忽然想到了自己在克格勃时认识的那些朋友和关系,一个惊天的大胆计划在他的心里慢慢浮出了水面。
原来,1985年普京在克格勃工作时,波兰爱西波航空公司总裁瓦涅塔那的女儿被意大利黑手党绑架了。瓦涅塔那先是请英国中情局出面,却因为他们担心伤害到人质,而没有营救成功。瓦涅塔那只得又来请克格勃出面,组织上把这件事交给了普京等人。普京知道这事不能来硬的,便转而通过克格勃在美国黑社会的关系,找到意大利黑手党的人,很快就把事情圆满地解决了。因为这件事,瓦涅塔那一直都对普京非常感激。
普京想:恩师已经被软禁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用通常的办法救他根本不可能,那我能不能请瓦涅塔那借给我一架飞机,直接把恩师送往国外呢?
普京很快就秘密找到了瓦涅塔那,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没想到瓦涅塔那却顾虑重重,因为波兰跟俄罗斯离得非常近,关系密切,特别是他的航空公司有将近一半的业务跟俄罗斯有关,他担心如果因为这事得罪了叶利钦,自己的损失就太大了。
瓦涅塔那也觉得欠了普京一个天大的人情,再说这样的人也不好惹,他想了想,说“借飞机给你肯定不行,我也不能明着帮你,但你可以不通过我从我的公司租借一架飞机……”普京说:“我没有那么多钱啊!”瓦涅塔那说:“不要多少钱,我会跟他们打招呼,你只要象征性地给一点租金就行了。”就这样,普京明着是花了1万美元,实际上只花了200美元,就从瓦涅塔那的公司租到了一架波音747飞机。
1997年9月24日晚上,一身功夫的普京悄悄地将几名看守人员制服,然后潜入索布恰克的别墅,将已经熟睡的恩师喊醒:“老师,快跟我走!”然而,索布恰克在问清楚了事情的原委后,却不愿意走:“你如果这样救我,就等于犯下了叛国罪,叶利钦会判你极刑的,你怎么这么糊涂啊!”普京说:“老师,我在克格勃干过,我知道,就你这样的年纪和身体,如果被关进监狱,就等于判处了死刑!我说过,我这样做是出于我们的师生情,与政治无关,再说我现在也管不了那么多了,救你的命要紧!”然后,便不管他愿不愿意,架起恩师就从别墅的后门跳上了早已安排好的汽车,一直开到了机场。
普京把恩师送上飞机后,说:“一人做事一人当,老师,我就不送你了,明天我会向总统投案自首。我已经安排好人在法国巴黎机场接你,你多保重!”说完,就转身走了。索布恰克感动得热泪盈眶,却不知道说什么好。
普京在做这件事时,已经准备好总统叶利钦会以叛国罪判处自己极刑,但他觉得自己必须当着总统的面把事情说清楚。第二天上午,他就来到叶利钦的办公室,把事情的前前后后全都说了出来,“总统,我辜负了您的栽培,但他是我的恩师,我必须这样做!”
让普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叶利钦站起身来,在办公室里转了好几个圈子也没说话,忽然,他笑了起来:“弗拉基米尔,你知道我为什么器重你吗?就因为你身上有两个别人所没有的优点,一个是具有军人的气质和果敢,另一个是对待朋友的态度。你说得没错,虽然我跟索布恰克的政见不合,但那是另外一回事,你让我感到高兴的是,我几次故意当着你的面说索布恰克的坏话,你却从来没有附和一句。这非常难能可贵,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在政治和经济利益面前迷失自我,拍马屁甚至出卖朋友的人太多了。好了,就当这事没有发生过,我还有更重的担子让你挑呢!”
就是从这一刻起,叶利钦已经在脑海中选定普京作为自己将来的接班人,因为无论到了什么时候,他还是他。此后,这件事被俄罗斯媒体炒得沸沸扬扬,但因为有叶利钦在上面罩着,普京什么事也没有。
索布恰克逃到法国后,普京的朋友把他的生活安排得好好的。几年后,索布恰克的官司慢慢地已经被人们淡忘了。2000年年初,普京开始竞选俄罗斯总统,索布恰克也在国内外为学生的竞选奔走。谁也没想到,2000年2月20日,索布恰克在加里宁格勒突然“病逝”。普京在第一时间赶了过去,在恩师的葬礼上,他给予了索布恰克极高的评价,称他是自己的政治导师、民主政治家的典范。
2011年8月10日是索布恰克诞生70周年纪念日,普京陪同索布恰克的遗孀柳德米拉·纳鲁索娃,拜谒了位于尼科尔公墓的索布恰克墓地,敬献鲜花,告慰亡灵。也许正是他的这种敢作敢为,深深地打动了俄罗斯民众和叶利钦。
这就是一个平民的儿子,一个柔道高手,一个前苏联时代的情报人员,一个能够驾驶战斗机的国家元首——普京。
普京被叶利钦器重,是因为他身上有两个别人所没有的优点,一个是具有军人的气质和果敢,另一个是对待朋友的态度。虽然叶利钦跟索布恰克的政见不合,叶利钦几次故意当着普京的面说索布恰克的坏话,普京却从来没有附和一句。这非常难能可贵,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在政治和经济利益面前迷失自我,拍马屁甚至出卖朋友的人太多了。普京舍命救恩师,让我想到圣经中的忠勇将领约拿单和大卫的故事。“约拿单爱大卫如同爱自己的性命,就与他结盟。”(撒母耳记上18:3)
有人说:“不平等的双方很难维持友谊,除非他们各有令对方仰慕之处。”当你想及一些好友时,可能会想不通:为何我们能有如此深入的交情?人与人交往,建立美好友情,是难以用人的理性分析的!透过撒母耳记上的三位人物──扫罗、大卫、约拿单──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建立友情的合宜态度。
扫罗乃以色列民族的第一个王,是百姓向先知撒母耳所求的,却是一个失败的君王。扫罗受膏作王之初,确曾给以色列带来转机。在政治上,一直有神所感动的一群人跟随他,亦有不少谋士人才协助之。因此扫罗作王初期,分散的支派因他而联合一致。在军事上,扫罗一登基作王,神就击败叫以色列人提心吊胆的仇敌:亚扪人。在数次战役中,以色列军队是常胜军,扫罗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如日中天,光耀无比。在经济上,国泰民安,四季丰收,国家与人民均富有。对经历了士师四百年黑暗时期的百姓而言,扫罗无疑是一颗明亮的民族救星。
然而,绝对的权力使人绝对腐化,扫罗在执政后期多次违背神,导致神弃绝他作王。先知撒母耳受神的差派,前往膏立大卫为王,以接替扫罗。此时有非利士人入侵以色列,刚巧大卫前往战场,就与歌利亚争战;战胜之后,扫罗的儿子约拿单与大卫缔结友谊,互立誓约,表达忠诚。随着大卫领导以色列军队连番胜战,声望日隆,扫罗开始惧怕大卫夺其王位(一八14-16、28-30)。在往后的日子,扫罗对大卫的憎厌逐渐增加,且屡次谋害大卫(一八17、25,一九1、10)。最后,大卫被迫逃亡,在拉玛寻找避难的地方(一九18)。
从人性的角度来看,扫罗是一个自我中心的人,当大卫在某方面有更好的表现时,他不能欣赏他,反而心生嫉妒。妇女高唱“扫罗杀死千千,大卫杀死万万”(一八7)时,扫罗就发怒,更定意要除掉任何威胁王位的人。嫉妒往往由误解引起,认为别人取得了成就,就等于对自己的否定。百姓没有否定扫罗作王,但扫罗的嫉妒产生恨恶,他“就怒视大卫”(一八9),甚至恨恶至要置大卫于死地(一八11),雅歌所言“嫉恨如阴间之残忍”(歌八6),真是确实无比!
嫉妒心理可演变为一种报复心态,别人胜过自己就心有不忿:为何对方有理想的工作,我却没有?为何对方有美好的家庭,我的却问题多多?为何对方有那么多人关心,我却甚少?嫉妒心一生,我们便应立即处理,求主除去与人比较的心,积极培养彼此相爱、欣赏别人、与人无争的心灵。
嫉妒可说是一种强调自我的表现,从而引发连串不良的后果。少一份虚荣,就少一份嫉妒心。其实,虚荣心是一种扭曲了的自尊心,自尊心追求真实的荣誉,虚荣心却追求虚假的荣誉。扫罗既要面子,又不愿意别人胜过自己,以致要打击别人来抬高自己,那正是受到虚荣、空虚的心理所驱使。
扫罗并非真心把女儿许配给大卫(撒母耳记上18:17-19),而是企图藉此使大卫与非利士人打仗,叫他战死沙场。天下间竟有如此父亲,为了一己之私而牺牲女儿的幸福!在扫罗而言,大卫的价值是纯粹“工具性”的!我们从扫罗身上,可以看见一种明显的特质,就是把人视为可供利用的工具;他终其一生都活在怀疑别人、对付别人、防范别人,甚至打压别人的光景中。
理论上,在成就卓越的大卫面前,最有危机感的该是扫罗王的儿子约拿单,因为大卫直接威胁着约拿单未来的王位!约拿单本身也是一位勇士,在大卫还没有踏入战场,他已经显出其军事的智慧及勇气,在扫罗与所有以色列百姓都害怕非利士人之时,已经与他两个奴仆勇敢地战胜之。
约拿单和大卫一见如故,二人深相契合,他爱大卫如己,甚至把个人的外袍和武器送给大卫(撒母耳记上18:4)。他们彼此立约,相互委身,忠诚地保护对方。约拿单知道神要拣选大卫为王,所以愿意将王位让给他,并且帮助他躲避扫罗王的迫害。
约拿单那忠诚和舍己的精神,以及他对大卫的友情,是大卫得着安慰和力量的来源。大卫和约拿单的故事显出真诚的友谊关系不是交易式的,也不是“大难临头各自飞”的。即或父亲扫罗对大卫心存敌意,也无法叫约拿单放弃对他的友情。
真实的友情可以限制邪恶,因为友情建立生命(撒母耳记上20:42);约拿单多次在扫罗面前为大卫求情,如此吃力不讨好的“和事人”甚至要为友情冒生命的危险(撒母耳记上19:4-7;20:30-33)。在人间,这种忠贞的情谊正好叫人体会上帝守约的意义!
今天,教会的弟兄姊妹之间的关系,有时是否更不如世俗朋友?从扫罗的失败,我们要学习防范跌进同行相忌的生命陷阱里:我对友情有何定义?我对别人的成就是否心怀嫉妒?我曾否衷心称许与赞赏别人的成就?
从约拿单身上,我们要学习成为别人生命中的约拿单──真正的友情是付出,不计较个人得失。世俗社会告诉我们要着眼于关系带来的好处,但友情教导我们:生命的意义远超这种自我中心的计算。友情不是一种可以利用的工具,什么时候我们把它功利化,什么时候它就结束了。因此,友情的存在既不需理由,也无须付费,即使没有任何回报,仍不减其独特的价值;而弟兄姊妹能成为朋友,只是纯粹因着“神就是爱”!
图片来源: Nickolay Vinokurov / Shutterstock.com
如需转载请注明:
文章来源:普世佳音,支持各大应用平台APP下载
新浪微博:普世佳音
授权微信号:耶稣基督圣经福音,wxbi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