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要从我住的地方──回龙开始说起。回龙位于三个行政区──桃园市龟山区、新北市新庄区与树林区的交界处,每天路过的车辆非常多,到处充斥着加油站、便利商店、修车行和提供各样快餐的摊商。但回龙也有个当地人常常用来彼此揶揄的小名:“三不管”──它常常处于龟山爹不疼、新庄娘不爱、树林区祖父母也不顾的景况。居住在这样晦暗不明、色情按摩店间数可比小七的地段,经常让我胆颤心惊。
直到新北市开始强制规定居民使用专用付费垃圾袋。
垃圾袋并没有打击犯罪,只是让我发现了当时自己与基督徒友人对于环境保护的陌生,还有隐藏在这种天真(亦或是冷漠)背后的心理因素。因为行政上属桃园市龟山区管辖,所以“垃圾随袋征收”的法令不适用于回龙地区,但当时我在新庄区求学,常常听见同学说“垃圾袋不也是垃圾,为什么要付钱买?”诸如此类的牢骚;而离我们家仅几步之遥的教会(隶属新北市树林区)也不免要在报告时间向会友解释这项“为配合政令”而不得不编列的每月支出。我小小的生活圈刮起了垃圾袋旋风,回龙却像是被台风眼笼罩,关于付费垃圾袋的讨论再猛烈,也跟这一带的居民不相干。
可是,渐渐地在肉眼可以轻易辨识下,我家门前垃圾收集站的垃圾变多了。再过几天,垃圾站前便多了一纸公告:“非本大楼住户勿随意倾倒垃圾,违者公开监视器画面。”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人们现在竟偷偷摸摸到我们这来倒垃圾呢!有一天,我在家门前看到一位教会长辈,骑着摩托车慢速经过垃圾站;快要抵达时,他轻松地把脚踏垫上的一包垃圾甩进垃圾堆中。接着他看见了我,于是我赶紧上前和他打招呼,两个人略显尴尬地聊了几分钟,从头到尾绝口不提跟垃圾有关的事。
时间长了,新北市的居民似乎也慢慢习惯专用垃圾袋的存在,围绕它的风波逐渐平息。这影响我生活的小事件算是结束了,只是每当想起自己与教会会友在垃圾堆前交换的尴尬微笑,心里总有不踏实的感觉。不单是因为知道对方违反规定,更是知道身为基督徒,我们除了冒犯世界的律法,同时还以侥幸的心理冒犯了我们所敬拜的神。
这也是为什么当我读到布克雷的《耶稣的环保学》时,会不停拍案叫绝的原因之一。他在书中写到:“如果有人在任何西方国家的一条街上,也许就是你住的那条街,想要找到基督徒,是否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周日上教会,基督徒的生活方式与他们的世俗邻舍那种物质主义的生活方式有何不同?你能否从他们开的车、购物车里的物品、送到垃圾场的废弃物数量,分辨出他们是基督徒?”这些问题看似着重于表象,但其实直指许多不踏实的感觉与尴尬行为的根源──假冒为善──耶稣曾经最严厉批评过的毛病。
而这个让人难堪的事件背后有一个沉默的受害者:受造世界。先不计垃圾随袋征收能为环境带来多少实质上的帮助,堆置、掩埋、焚烧垃圾都会影响空气与土地,如果处理废弃物的过程稍有不慎,更可能造成永久的污染。但如何谨慎看待废弃物,却是我们每天匆匆忙忙冲出门时最没想的一件事。正因为如此,作者义无反顾地为我们敲响警钟,逼着耶稣的跟随者正视人类的生存现实,并且以最浅显的语言说明,为何每一位基督徒对此都有无法规避的责任,即因“作为人类,我们与神和其余受造界都有关系。”
布克雷用一个简单的几何图形解释人类与他者的关系:上帝在顶点,而人类与受造界分别在三角形的两端。这个三角模型至少包含两项与创造有关的真理:
一、人并非高于其他受造物,而是与其他受造物同为上帝所造;
二、三角互有关系,因此只要一个关系被破坏,即对其他关系产生影响。自从人类决定偏行己路后,不得不面对四种关系的破裂:神和人、人与人、人与自然环境,以及神和祂的受造界。前两种关系的破碎我们都不陌生,后两者却甚少被提及。
可贵的是,布克雷便是要将三角关系缺了的那一块补上。他以赖特(N.T.Wright)的架构,将圣经视为五幕剧,来谈论创世时的美好与堕落、旧约以色列人心目中的土地、耶稣之于这个世界的角色以及最终的新天新地,并实际教导读者如何成为以受造界为念的门徒、以此敬拜与生活、同时把爱护受造界当成个人责无旁贷的使命。然而,拥有环保的知识或行为不是作者的主要目的,因为即使不是基督徒,只要花心思研究即能成为环保专家。布克雷强调的是我们与神、受造界之间存在着浓得化不开的爱的关系,因此关注自己每天产生的垃圾量、随手资源回收不仅仅是作环保,更藉此活出合神心意、敬拜与生活合而为一的生命。
环保不是列表上的一件待办事项,而是包含在一个基督徒吃喝拉撒、祷告读经的生活日常中。透过这本书,我们会知道为什么“生态危机的根本其实是灵性危机”,并获得基督徒“为何”必须参与环境保护的最佳理由。
原文标题:《从环保,看见基督徒的灵性契机》
如需转载请注明:
文章来源:普世佳音,支持各大应用平台APP下载
新浪微博:普世佳音
授权微信号:耶稣基督圣经福音,wxbi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