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爱欢看《南方公园》(1997年特雷·帕克执导美国动画剧集),《氰化欢乐秀》(是一个以黑色幽默为主题的网络漫画系列),有空暇也会看《囧司徒每日秀》、《吉米秀》。这几部动画片和脱口秀有个共同点,就是通过歪曲式的摹仿来讽刺和嘲弄美国文化和社会时事的方方面面,挑战了许多根深蒂固的观念和禁忌。
如果还有其他的话——就是“It's just a show.”“秀”意味着娱乐至上,甚至至死。娱乐至死的背后,难道不是人心的空虚吗?!资讯爆炸后,丧尽天良的事见得多了,人人都觉得这时代缺失信仰,可就是不想去追寻。
我看《氰化欢乐秀》时,有两回比较纠结,因为上帝被嘲弄得太过分了。在较为保守的基督徒中,这种行为应该是被批评成亵渎上帝。美国的年轻人就说了,难不成上帝就没有幽默感吗?
19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诗人里尔克写诗说:“那些找到你的人/将会束缚你/用图画/用姿势。”而这时代用尽了黑色幽默来无情地嘲讽宗教和信众,仿佛他们是阻碍社会发展的罪魁祸首,仿佛科学技术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我还是相信牛顿说的,除万有引力的作用外,还有一个“切线力”,这个“切线力”只能是来自上帝的“第一推动力”。
《氰化欢乐秀》里,有两段嘲弄上帝的。
一是:上帝开派对邀请众人来玩,人们全都去了撒旦家里玩。上帝在家门口对人说,你们不来我家参加我的派对,我就杀了我儿子(耶稣)。人们就报了警,然后众人跪在上帝家门口,来敬拜他祈求他放了耶稣。最后警察开枪杀了上帝,上帝杀了耶稣。这是在讽刺上帝谋杀了他的儿子。
二是:一科学家不小心发明了时光机,他就给远古世界扔了一个锤子,结果他窗外的世界,变得更为发达。他又扔了几本教科书,窗外的世界更加发达了。最后他把掂桌脚的圣经扔了进去,窗外的世界后退了几百年。这是在讽刺基督教或者说宗教是愚昧落后的产物,阻碍社会发展。
2014年流行词里,有个叫大数据(big data)。据2010年的数据显示,欧盟27国相信有上帝的人口比例为51%,根据数据显示,越是发达的欧洲国家信教比例越低,无神论者比例越高。欧洲教堂大量倒闭。1998年在《自然》(Nature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最有名望的科学杂志之一)的调查称,美国科学院院士相信存在人格化上帝(personal God)的比例为7%。斯蒂芬·温伯格(诺贝尔物理学奖,美国文学和科学院院士)的名言:“无论有没有宗教,好人可以做好事,坏人可以做坏事。但如果要好人做坏事,就需要宗教。”通过这段数据有人推断出,宗教只是落后地区的产物,而宗教往往兴盛于发展中国家,完结于发达国家。大数据只是用来看走向,不能用来下定论。如果可以,我也会说,信仰兴盛于人在苦难中对神的认识,遗忘于人无限膨胀的欲望与自我满足。斯蒂芬·温伯格应该是忘了说下半句——如果要坏人彻底回转,做好事,就需要宗教。
我看见的不是说宗教是落后的产物,只是人虚无的背后迷失的灵魂。一早晒太阳时,重读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这书并不陌生。再读时,思索一些东西,大概就是关于不断迷失的灵魂的事。凯鲁亚克被打上的标签“垮掉的一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风行于美国的文学流派。
同样是二战后的日本,出现了无赖派文学,如太宰治《人间失格》、坂口安吾《堕落论》,作家对生活采取自嘲和自虐的态度,专写病态和阴郁的东西,具有颓废倾向;透明族文学,如村上龙《无限近似透明的蓝》,透明族青年作家不满现有的社会秩序,也不服从现有的规章制度,可自己又没有明确的理想和目标,因而行动起来往往是盲目的,具有无政府主义、虚无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倾向,实际上是一种新颓废派。
几者的共同点是:自由、纵欲、吸毒、堕落、虚无、沉沦。青年女子身体里头是空的,青年男子身体里头是空的。每当夜色降临,城市上空飘着一颗颗不安的心。
文艺座谈会后,袁部长说抵制西方文化入侵(大抵是这么个意思)。后《人民日报》出来澄清说,袁部长原意是抵制不好的西方文化入侵。我在想,虚无主义(我把虚无主义定义为不好的西方文化)出现是偶然吗?不,是必然。而且是只要有人在的地方就有这种思想,因为人离弃了上帝。
在“垮掉的一代”之前是“迷惘的一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所谓“迷惘”,是指他们共有的彷徨和失望情绪。其次是爵士时代文学,如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在灯红酒绿之中,他敏锐地感觉到了这个时代对浪漫的渴求,以及表面奢华背后的空虚和无奈。所以人不是受虚无主义影响,而是人自身在信仰缺失的情况下沉浸在灵魂的虚无里。
我以村上龙《无限近似透明的蓝》为例。
主人公阿龙和他的朋友们正值青春年华。日常生活却沉溺于摇滚、吸毒、群居和暴力。他们与基地的美军士兵聚会混交,甘愿做美军士兵的“玩偶”。青春在堕落中消磨,生命变得毫无价值。他们是一群远离故乡的漂泊者,更是失去精神家园的孤独儿。村上龙用七章半来描写昏天黑地的地狱般狂欢,然后用半章来使男主角——他自己——在疲惫不堪的情况下躺倒在草地上,观望幻像般的无限透明的蓝色天空。这是他对世界的直面,以及对救赎的召唤。他娴熟一切道理,对世界的恶和毁灭有着清晰的了解。而他的世界,亦如同这片粉碎的、锋利的、带有棱角的、沾有血迹的玻璃片:这上面凝固着痛楚、伤害、虚弱的影子,然而它带有不可剥夺的真实。
大概许多人和我一样,也和《无》里的阿龙一样,太娴熟这是个世界的道理了,太娴熟这个世界的恶与毁灭,太娴熟何为救赎。但我就是要堕落,并靠堕落来拯救自己。好有千百种好,但沉沦时大家都是一样。黑夜下的人都是漆黑的,而白日里的人长相各异。我们生而在世,却都是失去精神家园的孤独儿。我们的精神归处将会是哪?
我可以直截了当地说,在上帝那。他给每一个远离故乡的人早已预备了新的家乡,就是新天新地,有义居在其中。
原文标题:《精神的失宠儿》
如需转载请注明:
文章来源:普世佳音,支持各大应用平台APP下载
新浪微博:普世佳音
授权微信号:耶稣基督圣经福音,wxbi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