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表格弄清楚,孩子不同阶段的属灵需求

作者:克劳德&汤森德   来源:康培思文化

古人有句话叫,养儿防老。现在人越来越不这么认为,一是不现实,因为这是一个大迁徙的时代,孩子大多不在身边;二是不必要,因为国家和社会慢慢的承担起这个照顾老人的责任。如果孩子早晚有一天要离开家,远走高飞,父母能为孩子的未来提供什么呢?对上帝的信仰无疑最大的,因为上帝无处不在,上帝也永不改变!(编者)

孩子与你之间的关系和孩子与上帝之间的关系是大不相同的:父母的角色是短暂的,上帝却不然。你有一天会功成身退,如果你成功了,孩子会把你当成好伙伴。所以,在教养儿女时,要多放手让他自由、让他自己负责。

孩子与上帝之间的关系却不然。你的孩子被造成永远是上帝的儿女,他永远都不该“离开”上帝,去和妻子“成为一体”。他有份于父子的永约:“人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道;我父也必爱他,并且我们要到他那里去,与他同住”(约14:23)因为有这样的不同,你在看待孩子和你和你的关系时,就要有别于孩子和天父的关系。你帮助孩子少一点需要你,就是帮助他多一点需要上帝。当孩子把与你的关系内化了,就能让他不依赖你,而在世上活得好好的。当他把与上帝的关系内化了,也就能让他活得丰盛,且永远依赖上帝。

不过,你的确是在帮助孩子从幼稚的依赖迈向成熟的依赖天父上帝。他是个信靠上帝的孩子,会更多为为人生而自负己责、为来自生命源头而自负己责。上帝不改变,孩子的需求却会变化。

记住这点,下表按年龄列出一些相关的能力和灵性需要,用来帮助孩子学习信靠和顺服。

 

阶段

孩子的信心

父母的任务

婴儿期

这是信心前奏期。信心需要先分辨人、己,这是婴儿自己的任务。此时期是以后信心的学习基础。

帮助婴儿经历上帝的“道成肉身”。换言之,婴儿对上帝毫无概念,但他们知道何时安全、何时被爱。通过母亲或照顾他们的人,去体验依赖、良善与爱的真实。

学步期

开始学习哪些是上帝允许的,哪些是上帝禁止的。会模仿祷告、与上帝说话等行为。

让孩子参与家庭崇拜,其间,父母可以使用简单的圣经故事、诗歌和图片教养孩子。

儿童期

信心已经习惯成自然。学习上帝的信念和教义。发问比以前少,对大量信息不加批判地予以对比。此阶段属于高度好奇的阶段。更能自己去体认上帝。希望有归属感。

用故事和概念多多教导。让孩子一起崇拜、祷告。给孩子归属感,让他知道他属于这个属灵的家。让孩子和家人一起服事。

青少年期

会发问、挑战,拥有自己的信念。很难把上帝和父母看成是两回事。需要去探究、寻找、挣扎。

给孩子机会去自由探索。尊重他在独立与否之间的挣扎。少教导,多对话。当他怀疑时,鼓励他去寻找答案。要求他去教会,同时让他尝试去不同的青少年团契。

大学期

 

在信仰上进深、整理。用与上帝的关系来整合人生其他层面,例如:使命、价值观、婚姻、事业。根据《圣经》,寻找有意义的服事。

成为孩子属灵的手足,而非父母。分享挣扎。支持他的成长和进深。

 

(选自《伟大小孩养成术》,作者:克劳德&汤森德)

如需转载请注明:
文章来源:普世佳音,支持各大应用平台APP下载
新浪微博:普世佳音
授权微信号:耶稣基督圣经福音,wxbible

发布日期:2015-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