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基督教世界观全局的一角

作者:麦格拉思   来源:橡树文字工作室

中国人深受无神论和科学主义影响,认为科学能解释一切,还想当然地把宗教信仰与迷信联系在一起。岂不知科学并不能解释世界上所有的问题,尤其是关于世界和人生意义的问题。

而且,科学与信仰也并不是截然对立的,二者可以配合起来解释世界,基督信仰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个全局性的世界观,科学在这幅图景中也有其应有的地位。

科学不能揭示世界的意义

正如爱因斯坦在1936年所指出的:“这个世界永恒的神秘性就在于它的可理解性。” 这个世界“可以被理解,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对爱因斯坦而言,世界的可理解性本身就需要解释,这个宇宙最不可理解的事情就是它的可理解性。自然科学向我们呈现了自然界的可理解性,然而这又引发了一个关乎根本的问题,即为什么人类思想与宇宙结构之间存在着这样一种内在的联系呢?在此我们看到了一种普遍的现象:科学研究提出了一些自身也无法回答的问题。那么,我们将从何获得这些问题的答案呢?

所有引导我们认识真理的方式都有各自不同的局限。这其中科学虽然不愧是一位优秀的向导,但它在向我们揭示意义的方面,仍显得有些语焉不详。可见,如果这个世界存在着意义,单凭科学我们也无法认识它。这并非是对科学的批判,而是提醒我们看到一个事实,从而避免对科学的滥用,勉强它对一些自身也无法给予论证的命题作出宣告。这其中就包括了诸如有无上帝的命题。

错将科学与信仰对立的新无神论

那么,我们如何来认识那些关于上帝的命题?对于这一点,正如著名生物学家史蒂文·杰伊·古尔德(Steven Jay Gould,1941—2002)和无数其他的学者所坚信的,关于上帝存在和其本质的命题超出了科学研究的范畴。 与这种认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们看到某些激进的无神论者将科学作为一种武器来反对信仰。其中道金斯就认为科学和信仰时至今日一直处于一种你死我活的较量之中,在此基础上他宣称那些相信上帝存在的科学家都是科学界的内奸和叛徒。

令人感到可悲的是,道金斯的这种认识成为了今天人们对科学文化的一种主流观点。但正如我们之前所看到的,科学史学家很久以前就抛弃了这种描述科学与信仰关系的“战争模式”,也一同抛弃了所谓支持这种模式的证据。 他们指出,科学与信仰之间的复杂关系远非这种简单的模式所能描述。然而正是这个被历史所淘汰、在学术上破产的观念,成为了道金斯在《上帝的迷思》及其各种畅销书中不可或缺的佐证真理。事实上,道金斯所拒绝的上帝,其原型不过是人们在影视作品或民间传说中所臆想的某种神怪,而他对科学与神学之间关系的认识似乎来源于安德鲁·迪克森·怀特(Andrew Dickson White, 1832—1918)的著作,其中最为知名的是《科学与神学论战史》(History of Warfare of Science with Theology, 1896),而怀特浅薄的学术观点几乎已经全盘被科学史学家抛入了废纸篓。

道金斯还争辩说科学解释了(或有潜力解释)所有的事物,其中甚至包括了那些传统上认为处于信仰范畴中的事物。这种科学实证主义的传统观点似乎完全被注入到新无神论者的头脑中,让他们深信科学和信仰对于事物的解释是不相容的,并且有一天终将显明科学的解释是正确的,而信仰所给出的答案将会被淘汰。因此新无神论者宣告说,对于同一个事物不可能有多种解释,最终只有科学的解释才是有效的。

科学只是解释了所观察到的现象

然而,这实在是一种具有19世纪特点的论证方式——论证完全建立在一种对于科学解释的本质缺乏批判思考的基础之上。神经系统科学家马克斯·贝内特(Max Bennett)以及哲学家彼得·哈克(Peter Hacker)对于道金斯和另一些人所力挺的这种“科学可以解释一切”的观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终发现这种观点很难得到有力的支持。 比如,科学理论无法被说成可以“解释整个世界”,事实上它们不过只是解释了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所观察到的现象。贝内特和哈克更进一步指出,科学理论也没有“描述并解释世界上所有的事物”,这一点原本也不是科学研究的目的。举例而言,法学、经济学和社会学都有特定的研究领域,这些学科并不依赖于自然科学,其重要性也毫不亚于自然科学。

科学不能解释所有的层次

更为关键的是,我们要看到解释有着不同的层次。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有着多维度的宇宙中。我们的分析必须要涉及每一个层面。我们仅以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心理学为例,这四门学科各自对现实世界的不同层面进行探讨,每个学科所提出的解释都要与其探讨的层面相对应,并且每个学科都无法从自身的角度穷尽对一切事物的解释。一个有广泛涵盖性的解释必须将这些不同层面的解释整合起来。举一个明显的例子来说,物理学对电子的解释是不会与化学对此相应的解释相冲突的。

对于以上观点,我牛津的同事数学家和科学哲学家约翰·伦诺克斯(John Lennox)打了一个这样的比方,让我们一目了然:想象我们现在要用科学分析的方法对一块蛋糕作一番研究。最后,关于这块蛋糕的化学成分,我们获得了一份极其详细的报告,同时我们也对这块蛋糕在烹饪过程中所接受的各种物理作用有了充分的了解。可是这种知识是否能够让我们认识到烘烤这块蛋糕的目的是为要庆祝某人的生日?或者说,这种对蛋糕目的的认识与对它的科学分析结论之间,是否存在着不一致性?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科学和神学也是如此,它们有各自不同的探索领域。对于科学而言,它所关注的是事物是如何发生的,经过了怎样的过程;而神学的任务则是探索事物为什么会发生,它们的目的是什么?

科学与信仰在解释上可以互补

在此我们看到一个重要的原则,即科学有着多层面、彼此互补的解释原则。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种原则的例证。想象一下你在欣赏自己最为喜爱的音乐时的行为。在科学意义上,这首乐曲可以被描述成某种形式的物理振动,然而这种完全正确的解释需要其他不同层面解释的补充,才能恰当地描述音乐的现象和它对我们形成的影响。同样,对于一幅名画,如果只是从化学成分和各种物理要素构成的角度进行分析,也是极不合理的。因此我们看到,科学与信仰对于这个世界所提出的解释也是可以彼此互补的。然而,如果科学家开始把自己的研究奉若宗教,或神学家将自己的思考混为科学,问题就出现了。对于这个我们所熟知的星球,科学为我们描述了它形成的经过和本质,可是这并不是事实的全貌。基督教信仰与科学对世界的描述不仅是一致的,更是对后者的深化。基督教信仰让我们领略到了世界的全景,而科学只是这幅图画中的一部分。

我们可以简要地将这种观念应用在以下讨论中。科学研究指出,这个世界是从一个初始性的宇宙事件(一次异常剧烈的“大爆炸”)演化来的,正是这个事件直接导致了亿万年后所有星体的形成,并且为生命的起源和进化创造了一切适宜的条件。因此有些人认为我们不再需要将这个世界的来源与上帝联系起来。对此,基督徒会说是上帝创造了这个世界,并引导它按照自己的心意而变化发展。某些基督徒认为在这个过程中上帝有直接行动的参与;而对另外一些基督徒而言,他们认为上帝对这个世界的创造和护理是通过各种自然界的力量达成的。然而以上三种不同的解释是可以彼此补充的,而非一定是相互排斥的。

摘自麦格拉思著《意义的惊现》,译者孙为鲲,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7月。

如需转载请注明:
文章来源:普世佳音,支持各大应用平台APP下载
新浪微博:普世佳音
授权微信号:耶稣基督圣经福音,wxbible

发布日期:2015-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