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债的比喻””提醒我们要认识真实的自我。在上帝面前,我们都是欠债的人。当上帝赦免我们的债,我们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回应上帝的赦罪之恩呢?……
耶稣说:“一个债主有两个人欠他的债;一个欠五十两银子,一个欠五两银子; 因为他们无力偿还,债主就开恩免了他们两个人的债。这两个人哪一个更爱他呢?” 西门回答说:“我想是那多得恩免的人。”耶稣说:“你断的不错。” (路7:41-43)
《圣经·路加福音》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法利赛人请耶稣和他吃饭,耶稣就到法利赛人家里去坐席。 那城里有一个女人,是个罪人,知道耶稣在法利赛人家里坐席,就拿着盛香膏的玉瓶, 站在耶稣背后,挨着他的脚哭,眼泪湿了耶稣的脚,就用自己的头发擦干,又用嘴连连亲他的脚,把香膏抹上。请耶稣的法利赛人看见这事,心里说:“这人若是先知,必知道摸他的是谁,是个怎样的女人,乃是个罪人。”
耶稣知道这个法利赛人心中所想的,于是,对西门彼得说了这个“免债的比喻”。之后,耶稣又进一步解释道:“你看见这女人吗?我进了你的家,你没有给我水洗脚;但这女人用眼泪湿了我的脚,用头发擦干。 你没有与我亲嘴;但这女人从我进来的时候,就不住地用嘴亲我的脚。 你没有用油抹我的头;但这女人用香膏抹我的脚。 所以我告诉你,她许多的罪都赦免了,因为她的爱多;但那赦免少的,他的爱就少。”(路7:44-47)
“免债的比喻”让我们看清楚一个现实中的普遍现象:如果债主赦免了那些欠债的人,感激债主的,往往是那些欠债多的人。这就好比一个监狱突然赦免了所有的犯人,那些死刑犯一定比那些被判短期入狱的犯人更加感恩。这个比喻将我们引入一个更为广泛、且与所有人都密切相关话题中:上帝是债主,而我们是那些欠了债的人。当上帝赦免我们的债,我们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回应上帝的赦罪之恩呢?
显然,在这个故事中,法利赛人认为自己是欠五两银子的人,因此,他并不在意上帝的赦罪之恩;而那位有罪的女人,自知自己的罪孽深重,祂视上帝的恩典如生命,以极为贵重的膏油膏抹耶稣,以自己的眼泪为耶稣洗脚,又用头发擦干。从这一些的动作可以看到,她愿意为耶稣倾其所有,将自己的一切(财产、尊严)都献给了耶稣,她知道这恩典对她是何等重要。
结局如何?耶稣对那女人说:“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地回去吧!”(路7:50)这位罪孽深重的女人得救了。而那位自以为好人的法利赛人却与恩典失之交臂。
很多人对基督教信仰持有偏见。其中一个无法跨越的鸿沟就是:如果一个好人,没能悔改相信耶稣,那么他就不能得救;而一个罪大恶极的坏人,只要悔改信耶稣就能得救。这种逻辑似乎有失公允,是毫无道理的。
问题的根源并不在于这个道理本身,而是在于我们对“好”与“坏”的判断上。《圣经》一针见血地指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罗 3:23)人人都是罪人,人人都需要拯救。简单将人分为好人与坏人,这是一种极为幼稚的思维模式。其实,喜欢分别,本身就是一种罪的表现,这是人类始祖吃了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后,所留下的“后遗症”。
因此,对于上帝而言,祂是我们的债主,我们都欠了祂的债,我们都需要祂的救恩。对于像法利赛那样的“好人”最容易错失上帝的恩典,因为他们误以为自己还不错,以为自己的好行为也会蒙上帝救赎。岂不知上帝全然的圣洁是容不下一点点罪的。就如在一杯干净的水中,无论是滴进一滴污水还是倒入半杯污水,结果都是一样的,这杯干净的水不能再饮用了。
“免债的比喻”再次引导我们思考上帝的救恩,我们都是罪人,我们都需要赎罪。以为自己欠债少的人,只是活在一种错觉之中,在圣洁的上帝面前,法利赛人的罪并不比那位哭泣的女人更少。一个知道自己罪孽深重的人,才是一个真正认识自己的人,才是一个谦卑蒙上帝所喜悦的人。
“免债的比喻”帮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真相:就如大卫所说:“我的罪孽高过我的头,如同重担叫我担当不起。”(诗 38:4)我们永远不要看自己是欠五两银子的人,我们所欠上帝的是无法数尽的,我们是需要被拯救的罪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珍视上帝赐予我们的恩典,我们才能活出感恩的生命,我们也才能真正谦卑下来。
如需转载请注明:
文章来源:普世佳音,支持各大应用平台APP下载
新浪微博:普世佳音
授权微信号:耶稣基督圣经福音,wxbi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