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佩蓉谈管教(附5个具体实践)

作者:蒋佩蓉   来源:蒋佩蓉的博客
导语

C.S Lewis曾经说过,溺爱孩子的人,不是爱孩子太多;相反的,而是爱的太少;因为溺爱孩子的父母不能真正的站在孩子的立场上为孩子考虑。孩子是可爱的,但同时孩子生来就带着罪性,他们要健康的成长,父母的管教必不可少!管教不同于惩罚,前者基于对孩子的爱,带来孩子内心的顺服;后者基于对孩子的掌控,带来孩子的恐惧。

 
管教 v.s 惩罚 
 
 

管教与惩罚是完全不同!

管教有“管”,或是纠正错误,也有“教”,就是教导正确心态、言语、行为与习惯。“管”是包括使用负面后果,或“惩罚”来纠正错误行为,但是也要有正面的“教”来鼓励和塑造正确的心态与行为。管教从孩子小时候就要开始,随着孩子越来越大,从严格执行规则,不给孩子太多自由,到孩子证明他能够承担更多的责任而给他更多的自由,让他自己有能力领导自己。

管教的目的是要训练孩子拥有良好品格与习惯,给他管理自己的自由,帮助他成熟。惩罚的目的是处罚已经错误的行为,会让他无法从羞愧和自卑中走出来。 管教是主动性的,是在一件事情发生以前培养未来该有的正确的回应和行为。惩罚是被动性的,要等到事情发生以后才追究错误的来源和后果。以原则管教孩子的父母是以爱为基础,心平气和地执行后果,然后以爱收尾,让孩子了解父母永远爱孩子,但是要跟孩子一起来对付坏习惯、心态和行为。相反,看到错事而惩罚孩子的父母心里充满的是敌意与挫败感,以怒气与负面情绪来执行后果。因为有时候父母的情绪是来自于尴尬或惭愧。

 管教在孩子心底产生的是更多的安全感,因为他知道世界是有规律的,界限在哪里。这样的孩子也能够在生活中看到他们被规则和纪律保护,也会认可和信任规则,长大以后会尊重法律,有公正心。被惩罚的孩子心底产生的是恐惧与罪疚感,学会了看人脸色办事,根据父母的情绪来操纵他们,长大以后也比较不会遵守规则与纪律。在社会里,我们常常会观察到人群谈“人情”却忽略了公义,常要求受害者要“宽容”伤害他们的人。 

 
 
管教的前提和逻辑
 
 
 

 管教的前题一定是一个亲密的爱的亲子关系。要建立一个亲密的关系一定要让孩子体会到父母无条件的接纳。没有爱的管教最终只会产生反抗的心态与叛逆的行为,因为孩子无法体会到规则的保护,而只是经历到没有遵守规则的惩罚。

管教使用的是逻辑后果,不是威胁(要是你不马上把电视关掉,我就不让你玩游戏!),妥协(再看5分钟就要关掉了,哦?),镇压(我算到3,你得马上给我关掉:3-2-1!),或消耗(关掉电视,好不好,好不好,好不好?唠叨再唠叨)。管教是事先约定的原则,还有违反约定的逻辑后果,然后按照原则去处理后果。后果一定要是让孩子感到不舒服,甚至会痛,才能产生效果。到了最后,获得良好的品格本身就是很好的奖赏,因为这里也有父母的认可与周围人的赞赏。

 
 
如何管教
 
 

1定下家规

 

我的好友哈佛大学教育硕士与教育专家陈怡文,在今年一月的《亲子·根基》杂志里面的《立家规培养孩子自律品格》提了三个重点:1.家规是一些大原则,以品格培养为目标,是教给孩子做人的本分,不同于用来培养习惯的日常生活规则。2.家规的制定一定要在夫妻一致的基础上。3.家规一定要写下来,形成文字。

立了家规以后可以根据生活的需要设立一些生活习惯的短期目标,比如9点以前主动上床睡觉,先完成作业,再看电视,或者吃饭以前的60分钟不吃零食,等等。这些“习惯目标”可以使用正面奖赏(请看下面一段)来建立。

2正面奖赏

 

我们从来不会因为孩子在商场看到一件玩具就马上买给他,因为孩子的每个欲望都可以成为他们延迟满足的机会。在《佩蓉姐教儿童礼仪》这本书里面,我强调了每周养成一个新习惯的建议,并且在每一章后面都给出一个表格来帮忙家长们协助孩子建立具体目标。 

表格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每个小孩子都喜欢玩贴纸,更喜欢因为良好行为而获取权利来在表格上贴自己挑选的美丽贴纸,然后因为连续累计了X个贴纸而获取一个自己要求的奖赏。这个奖赏开始很可能是一个很具体、看得到的物品,比如玩具,书,文具,贴纸,等等。也可以是获得一个权利,比如邀请一个朋友到家里过夜,或者是父母陪伴他一起去一趟博物馆。渐渐地,变成父母语言上的肯定与欣赏,然后良好品格本身就是一个奖赏,因为这个品格或习惯能获得周围人的欣赏了。 

我们家有一个杯子。建立习惯的开始时,杯子是空的。孩子看到一个他想要的东西时,我们就一起动脑筋,看有什么目标或好习惯想要建立来挑战自己。比如,每天起来主动刷牙或叠被,不用妈妈提醒。每次成功了,我们就将一颗玻璃珠放进杯子里。当孩子看到杯子一天一天因为自己的行为而填满了,会有一个很明显的、看得见的提醒:我渐渐在成功了!当杯子填满的时候(我们是算杯子里面放了30个玻璃珠就算满了),孩子就有权利打开他指定的礼物了。每次孩子打开礼物的时候都是他最开心的时候,因为这个成果是他用自己的努力与坚持而获取来的,也是付出相当代价而获取来的。他对这个礼物的珍惜度也会比其他轻易而来的玩具或书籍还要深。 

闹钟也是一个很好的工具。跟孩子事先商量好:在XX分钟后你要把(你们事先同意的事)做完,然后我们可以一起做什么 )。当孩子眼睛看着闹钟在转,时间在消耗,会给他一个很明显提醒,还剩下多少时间可以使用。在我们家里,闹钟避免了很多争论与焦急。孩子也喜欢讨好父母。闹钟是他们的帮助者。

3让孩子承受后果

 

逻辑后果就是做了一件事以后带来的自然后果。比如,要是孩子不原意吃饭,就要饿着肚子等到下一餐才能够吃东西。要是我们因为孩子的眼泪而给了孩子零食来解决饥饿的后果,我们等于剥夺了孩子需要经历的逻辑后果,也帮助他建立了一个坏习惯,让他知道如何用他的情绪来操纵家长。

逻辑后果一定要是一个相当的代价,也要有一定的痛度。通常孩子获得逻辑后果的时候,会有一定的情绪甚至眼泪,但是家长们一定要记住:孩子是眼睛睁得开开的——自己选择了这个逻辑后果的。因此,他需要了解他经历的痛苦是自己选择承担的,不是家长无缘无故要虐待孩子的。他更需要了解,避免后果带来的痛苦,或者获取奖赏,都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不是父母。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痛点。我们也需要了解孩子的爱的语言,还有经历到这个爱的语言的相反的后果,会给孩子带来的不同痛度。比如,凯文的爱的语言之一是身体的触摸,因此体罚给他带来比较大的痛苦。相反的,对于凯恩来说,他是一个不喜欢身体触摸的孩子,因此打得再痛,对他都没有什么效果。凯恩的痛点在于无法经历无聊,因此,对他最有效率的后果就是让他体验无聊。

4体罚

 

我们家有一个木勺,是用来执行体罚的。我们绝对不用手,因为孩子需要把我们的身体联想成爱的工具。孩子可以恨这个木勺,但是他们都知道这个木勺的用处,还有什么样的行为、言语或态度会把木勺先生请出来。规定是事先所定的,所以他们不会惊讶。请记住这种体罚绝对不能在情绪下执行,而是在高度控制下执行的。要是家长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我坚决反对使用体罚,因为家长本身没有自控能力。也记住,体罚的前提是爱,执行了以后也要用亲吻与拥抱收尾的。

收尾时需要让孩子知道,木勺是要把不好行为赶走的,但是父母是爱孩子的。问孩子什么行为请了木勺先生出来,还有以后能够如何避免把木勺先生请出来。然后安慰孩子,告诉孩子这个行为是你们共同的敌人,你们要一起战败这个敌人。告诉他你永远爱他,用拥抱结束。

5公共场所

 

很多被管教的孩子在公共场所失态是因为家长不一致,不敢在众人面前管教孩子,因此让孩子找到漏洞。当我们的孩子要在朋友面前趁机失态,我或先生会带孩子去洗手间,执行管教的行动,然后等过程用爱收尾以后才回去。孩子知道在家和在外的期待是一致的,行为也就不会随场所而更变。这样的做法不会让孩子在别人面前没面子,也不会给孩子趁机“发挥”的机会,让他知道规则的一致,无论在哪里,什么场合,都是一样的标准和后果。

这种管教方法也需要两个前提:

 1、简单的跟在座的朋友沟通你们的育儿理念,让他们有心里准备有可能在你们交流时间会有被打断的可能,要求他们耐心的等待。要是两个家庭有同样年龄的孩子和同样的价值观,大家就都心里有数了,不需要讲太多。 

2、家长不能对孩子的注意力有不实际的期待。年幼的孩子没有能力耐心的安安静静的在餐桌等待大人聊天,什么都不做。要是你估计会有这种需要,家长一定要预先准备活动给孩子做,让他也有等待的方法。我们通常会带一些简单画画的道具,迷宫或图画书,扑克牌,或简单的积木或乐高(lego or dupplo)类的玩具。通常我们也会事先跟孩子沟通出去会有这个情景,要求他们帮忙家长准备他们的背包,养成自己学会等待别人的事先准备的好习惯。这样孩子有事做,家长也能拥有一点谈话的空间。

 

原标题:管教塑造人品

 

 

发布日期:2016-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