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如何改变自己?

我们都有一种抗拒改变的倾向,喜欢事情维持在既有的状态,这是惯性。不过,假如你已经在尝试着作调整,即使方向错误,要修正到对的方向也并不难。

 
 

 

步入2017年,你是否想让自己在某些方面做出一些突破和改变?

 

这是一个值得赞赏的想法。但是如何才能让自己改变呢?可以试试以下的方法。

 

让改变做你的盟友

第一个步骤乃是针对改变的本质与价值,作概括性的全盘了解。为了能实现梦想,拥有与众不同的人生、工作或关系,你必须把改变当成朋友而非敌人。改变是困难的、令人不舒服的,而且有一种不安定感,但是,成功的背后定有一股愿意改变的决心。能够拓展自我、勇于冒险的人,已经学会以一种欣赏而非惧怕或逃避的心态来面对改变。

简单讲,改变就是事情会变得不同,而非一成不变。它是动态的,意味着行进移动。有些改变不在我们的选择范围内,比如:变老、偶发的意外、经济或是他人对我们的评价。不过你也会发现到,我们可以有的选择比想象中的多得多。

改变有两种,一种是人人都想要的,然而只有那些真正预备好要拥有更美人生的人,才会要另一种类型的改变。

第一种类型是结果的改变。结果指的是最后的成效,结果的改变指的是你希望摘取的果实,你心所向往的改变。或许是瘦一点、成功的两性交往、美满的婚姻、有成就感的工作。期待结果会改变是件好事,它能激发我们的热心,持续对准目标前进。

这一部分比较容易做得到,因为拥抱一个向来渴求的结果,犹如在脑海中勾勒美梦。不过,光是拥抱憧憬不足以让梦想在现实成就。需要有愿景没错,可是光这一点还不够。

第二种类型比较重要,指的是路径的改进。这里讲的路径,指的是引领我们达到目的、实现梦想的方法。路径的改变可以是去上团体减肥课程,加入单身联谊会,坚持坦诚地与伴侣讨论婚姻问题,或者利用休假想一想工作是怎么回事。也可以说是换一种新的方法──不熟悉的方式,做做看。这么做并无不妥,因为当方法一成不变时,保证你老是得到相同的结果。或是借用爱因斯坦说过的话:“疯狂乃是重复地做同一动作,却期待不同的结果。”换言之,当你抗拒改变做法──即使行不通──又想得到想要的,便是与现实脱节。这不是我们所谓的疯狂吗?

当你改变路径,会相对地得到改变的结果,二者互为因果。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我们都期望人生更加美好,只是憧憬梦想不会有太大风险,然而,经过更新变化的人生所蕴含的巨大能量,远远能够弥补选择改变所付的代价。

改变需要付出代价,而且是令人害怕的。你或许得承认你错了,走岔了路;或者你得鼓起勇气面对反对声浪的冲击;也可能要挪出时间进修,或是必须对某个人说对不起,你没有真正地全心爱他/她。你甚至必须放下既有的控制他人或想去控制他人的念头。这本书是关于如何提高自制力──亦即,掌管自己的人生。然而,你必须先放下他控(other-control),才能真正地自我掌控。

就某种程度而言,我们都是控制狂。我们要人生、人际关系或工作职业全照我所期望的进行。我有好几位在工作上有困扰的朋友,他们会说:“如果公司照我的方式去做的话,就不会有问题。”这也许是真的。不过,通常真正的状况是,他们缺乏足够的正确资料来证明自己的做法或批评公司的策略,仅是想要控制他人的反应来配合自己,而不去看需要改变的可能是他们本身。

去除惯性

在物理学上,惯性指的是事物有滞留在既有方位的倾向。如果你投出一个球,除非外力介入,比如棒子,不然的话它总是往原方向坠落。另一项可运用到改变这个主题的惯性法则是:改变运动中的物体方向,要比启动静止的物体来得容易。也就是说,改变运动中的球体方向,要比你掷球所需花费的能量更少。

以上的惯性法则也适用在个人生活与追求卓越方面。我们都有一种抗拒改变的倾向,喜欢事情维持在既有的状态,这是惯性。不过,除非你不想改变——那是另一回事,假如你已经在尝试着作调整,即使方向错误,要修正到对的方向也并不难。

举例来说,一位朋友到了三十多岁,才晓得自己真正想从事的行业是什么。在这之前,他做过很多不同的工作,都不怎么合适。不过,他没有放弃,一直在寻求、研究与摸索,也碰到过经济上的挫折,倒是没有让家人三餐不继就是了。但他从未因此丧志,或是有那种“这辈子大概就是如此,只能做一份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工作”的念头。他也不责怪他人,只是持续寻找、参加一些聚会、提问题、进行研究。最后终于在媒体这个领域,找到让他如鱼得水的工作。

向我这位朋友学习,放下惯性,现在就作决定,愿意有一些改变,就像海军陆战队的名言:不好的决定总比没有好。只要你在动,那么上帝就不必花那么大力气来改变你的方向!

享受过程

光咬紧牙根说“好吧!从现在开始我会以开放的心胸面对改变”是不够的,因为这样的回应不是全心全意,而且夹杂着害怕的成分,只怕到头来使你的志气提早夭折。因此,你必须学着以积极的、有助益的,而且是经常享受其中的态度来面对改变。旅程甚至可能是有趣、令人兴奋的呢!

我经常听到一些抗拒改变的人以一种消极、习惯性的口吻说:“这行不通的”“这个想法太疯狂了”或是“我想事情就是这样子的”这类的回应,含着改变是不好、痛苦的意思。另一方面,那些欢迎改变的人则会说:“这个点子怪得出奇,搞不好最管用!”“别人想都想不到的点子,竟然给我发现了!”或是说:“情况如出一辙,而且相当无趣,不如我们彻底把它改造一番。”我喜欢与后者这样的人在一起,他们以一种开放、期待、不惧怕的心态来面对未知。加入这群人的行列吧!

恐惧?面对它!拒斥它!

在对企业人士作咨询或进行个别心理辅导时,我通常可以大致预期进展的程度。首先,我们一起确立目标或问题所在;然后,评估案主做过哪些努力却效果不彰;之后,探索问题或冲突底下深层的议题是什么;最后,共同寻求新的解决之道。到了这个阶段,通常案主会有某种抗拒、理由或借口。他们会说这些新办法是行不通的。不过,这是可以预估的正常现象,因此,我们会继续进行。

接下去,来到更深的一层,解释出抗拒的真正原因:恐惧。当人们能够对自己坦承──我害怕拓展自我与冒险,不论是亲密关系、职场问题或是某些旧习惯──那么成功解决问题就指日可待了!

这听来或许违反常理,但却是真的。一个人承认他有恐惧感,怎么会是好消息呢?道理是这样的,一旦你了解到自己对冒险的恐惧,你就有排拒它的自由,而且这个自由将带你到下一阶段:采取新步骤、走向成功的自由。没有意识到心中的恐惧,就无从打理,于是恐惧主宰了你的生活,你也变得毫无能力。

(摘自《负责的力量大》,克劳德、汤森德/著,康培思文化策划出版。)

编辑流程: 

可发布

发布时间: 

Tuesday, 2017, January 17

繁體版: 

0

Line?: 

0

栏目: 

机构: 

原创日期: 

Wednesday, 2017, January 11

录入日期: 

Saturday, 2017, January 14

录入者: 

Rebekah
 
 

地址

美国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联系方式

电话:

中国: 130-6848-6840
香港: 852-6888-6840

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