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或尊重?——148年前那场关于“是否召回中国传教士”的辩论
说到基督教和传教士对中国的影响,不能不提到内地会和戴德生。其传记和自传更由“中国友谊出版社”和“人民日报出版社”先后出版。时至今日,从官方到民间,戴德生和内地会对中国的爱与贡献几乎无人质疑。
根据百度百科的记载,“1865年6月25日,戴德生牧师将宁波差会改名为“中国内地会”,并确立其宣教方针,就是要召募一批可以迁往中国内陆地区长期工作的传教士,将基督教信仰传入中国内地;1867年(同治六年),戴携家眷和16名男女传教士重来中国。他们着重去内地穷乡僻壤布道,上海只是经过落脚之处,踪迹远至西藏、青海、新疆等地。”
虽然《北京条约》签订以后传教士可以合法到内地传教,但大都还是只在中国沿海以及口岸地区,很少有传教士能深入到相对条件艰苦、信息闭塞的中国内地去。另外,为了贸易的关系,英国政府也不鼓励甚至限制传教士到中国内地传教。当英国的传教士们向本国外交官谘商定居内地的问题时,英国驻华公使阿礼国的回应是“英国政府对于商人和传教士,由于考虑可能发生纠纷,一律不同意在内地定居的要求”。中国方面,更是从中央到地方、从官方到民间,基于当时的政治以及文化国情,对基督教的传播更是普遍排斥抵触。内地会的艰辛可想而知。1868年更爆发了著名的“扬州教案”。
本文无意探讨 “内地会”或“扬州教案”的背景,而特别摘录一段《挚爱中华:戴德生传记》中关于此案在英国国内引起的一场关于“是否有必要召回中国传教士”的辩论,以帮助我们思考普世宣教在现今的发展和挑战。
“有人以为西方国家强迫清政府接受基督教,这实在是一个莫大的误解……事实上,是清政府用它莫大的权力,恐吓并强迫自己人不接受基督教。”——李提摩太
《挚爱中华:戴德生传》,第31章 :炮舰下的基督教
▼
对于内地会后来的发展,百度百科是如此记载的: 中国内地会的宣教中心最初在杭州,1890年迁至上海,慢慢把宣教工作深入中国内陆,最远抵达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直到1950年代才在东西方冷战的政治背景下撤出中国。20世纪50年代撤出中国内地以后,更名为海外基督使团(the Overseas Missionary Fellowship)。海外基督使团有大约一千名宣教士,分别来自东亚十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日本、韩国、菲律宾、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巴基斯坦及中国的台湾和香港地区等),向17亿非基督徒继续传扬福音。
1关于“扬州教案”的背景阅读参考:
http://godoor.net/jidianlinks/jdj/yzja.htm
2《挚爱中华:戴德生传记》网络阅读:
http://www.godoor.com/book/library/html/biography/daideshen/content.htm
编辑流程:
发布时间:
繁體版:
Line?:
栏目: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