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世界艾滋病日:比艾滋更可怕的,是人们的歧视
今天是世界艾滋病日。为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1月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号召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在这一天举办相关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
艾滋病曾被认为是不可治愈的绝症,一旦感染必死无疑。社会绝大多数人都会“谈艾色变”,对艾滋病患者各种远离、歧视甚至厌恶,觉得他们是遭了“天谴”。当艾滋病患者成为基督徒并进到教会,给整个教会带来很大的张力,严重者,甚至会造成教会的分裂。
对此,教会牧者该如何应对?笔者觉得有以下几个应对的策略。
普及有关艾滋病的常识
无谓的恐惧往往源于不了解或误解。了解关于艾滋病的科普常识,会极大地帮助人们降低他们的恐惧和焦虑。“知乎”有一篇科普文章很受用:《HIV/AIDS 所有你需要知道的常识》作者是HIV/SITs方面的硕士,也做过一些相关方面的疾控工作,文章中的资料都有表明引用可考证。他提到几个关于艾滋病重要认识,我特别写在这里,目的是希望能帮助克服人里面的恐惧。 进入到21世纪,国际上对于HIV的界定早已经不是所谓的绝症,因为联合抗病毒治疗的成功运用,艾滋病的本质已经变成了一种慢性病。尽管一旦感染人类还没有有效的办法,但是HIV在体外是一种非常脆弱的病毒,不能存活也不能复制。
艾滋病毒主要通过性交和共用注射器传播;而蚊虫叮咬 、亲吻、拥抱、握手、共用厕所、共用餐具等等不会传播艾滋病毒。
作者在文中多次指出基本认知对防控艾滋病的重要性:HIV之所以难防控,很大在于诊断与知识普及率。 缺乏知识产生恐惧,恐惧产生歧视,歧视让更多高危人群或进行高危行为的人不愿接受诊断治疗,越多的人不诊断不治疗就有更多的传播、更多的死亡,更多的传播和死亡会加重恐惧……
接纳人们的恐惧/小信
基本的认知或许能降低人们的恐惧,但并不能消除恐惧。即使了解了,人们还是会不接纳。人对艾滋病的恐惧可能是他天生对疾病的恐惧造成的,我们不能把那些拒绝接触艾滋病的人简单说成是信心软弱或者没有爱心。
对基督徒来说,相信神的保守,并不等于一定要相信自己不会感染艾滋病,然后毫无顾忌地去接触艾滋病人。面对潜在的危险,小心应对无可厚非。
再者,神也俯就人的软弱。艾滋病如同过去的麻风病。在旧约时代,神让以色列人对待麻风病人的方式就是宣布他们为不洁的,然后把他们与众人隔离。但古代社会对麻风病人的接纳程度似乎要比今天的社会高。在旧约·列王记记载了亚兰的一个高官,叫乃缦,他长了大麻风。不论他长大麻风是在得了权势之前还是之后,大麻风似乎都没有太大影响他的地位。
同时,我们要知道,神要以色列人隔离麻风病人并不是最终目的。神这么做,并不是为了保护其他人而牺牲一小部分人,把他们边缘化;而是透过这种方式,让得麻风的人有机会得以洁净,有一天能重新回到群体中(参《利未记》14:1–32)。无论是洁净的还是不洁净的,本质上都是属神的。所以,被神称作洁净的那些人,理当设法帮助那些不洁净的,好使他们能尽快重新回到群体中。
令人遗憾的是,因为人的罪,所谓外表洁净的人就冷落、歧视、拒绝那些“不洁净”的麻风病人,使他们很难有机会得到帮助回到神的群体中。这种从人心而来的歧视、偏见,往往比身体本身的“不洁净”更可怕;就如,现在许多人感叹的,“人们对艾滋病的妖魔化,对艾滋患者的歧视、偏见,比艾滋病毒本身更可怕。”
而人心的这些罪,在耶稣眼中是真正的不洁净,他说,“外在的不洁净并不能污秽人,而从人心里出来的各种恶念才能污秽人”(马可福音7:18–23)。
所以,对基督徒来说,我们可以不去接触艾滋病人,但却不能在心里论断、拒绝、歧视他们;反而要在基督里以实际的行动显出对他们的爱。这样,便叫世人看出基督徒是与他们不同的人,虽然我们也有同样的软弱。
肯定信心刚强的人
信心刚强的人效法耶稣的榜样,像耶稣靠近、触摸麻风病人一样,这些勇敢的人靠近、拥抱艾滋病人,与他们交往,成为他们的朋友(参《马可福音》8:3,26:6)。他们所做的,给艾滋病人带来真正的医治;甚至可以说,他们所做的,于艾滋病人来说就是福音。对艾滋病人来说,最深的恐惧就是别人的拒绝、远离和歧视;而最深的渴望,无疑就是与人恢复团契交往。艾滋病患者也是人,是和我们有一样性情的人。
对他们来说,即使是简单的身体接触也是意义非常。笔者刚蒙召的时候,曾经和另外一个弟兄去探访河南艾滋病村的弟兄姐妹。我是刚刚出道,壮着胆跟着去的。但面对他们的痛苦,又能说什么,能做什么呢?同行的那个弟兄已经去过多次,很有经验。他鼓励我,我们去看望他们就是服事;而简单的交谈、握手、拥抱会是对他们更大的服事。
我见到那些淳朴的弟兄姐妹的时候,从他们的脸上,读出犹豫和不安。同行的弟兄大大方方地靠近他们,问候他们,向我介绍他们,拥抱他们。以前艾滋病人对我来说,是一个称号,一个听起来有些恐怖的称号;但在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他们是和我一样的人,像我一样渴望被接纳,被拥抱。弟兄鼓励了我,我有些矜持的握手,甚至拥抱;但却让许多人感动,流下眼泪。对这些不幸得了艾滋的弟兄姐妹,我们的探访并不能丝毫减轻肉身的痛苦,但对他们心灵的帮助却是巨大的。他们能像一个正常人一样,有尊严地被对待,让他们真实地感受到神依然爱他们,并没有丢弃他们。
毫无疑问,这些刚强的弟兄姐妹的信心和爱心是神特别给他们个人,也是给教会的恩赐。他们是那可见的光,透过他们的见证,世人可以清楚地看到神的爱和怜悯,从而被吸引而回转归向神。
其实信心刚强的人所做的,并没有什么可夸的;比起耶稣道成肉身从天上来到我们中间,还相距甚远。耶稣所作的牺牲是我们人无法理解和想象的。某种程度上,信心刚强的人并没有真正牺牲什么,他们有的更多的是勇气,因信心和爱心而有的勇气。
如果要数在这方面效法耶稣最彻底的,大概是达米盎神父Pater Damiaan。他于1873年,自愿被派往麻风病患者聚居的莫洛凯岛。那个时候,麻风病是没有治愈可能的;这一项使命是有去无回的。他和麻风病人住在岛上,向他们传讲福音,建立麻风病人的信仰;同时治疗护理和安慰麻风病人,安葬死者。他还在岛上建造和修缮房子,建立学校,推动岛上的法制建设。11 年后,他被传染上麻风病,然而他继续更加拼命地工作,完成整个莫洛凯岛的社区建设,直到1889年4月15日病死于岛上。1999 年电影《莫洛凯岛:戴梅恩神父的故事》(Molokai: The Story of Father Damien)讲述的就是他的故事。
不过,信心刚强的人往往有强烈的感动,说这是神的心意;因此也比较容易忽略那些信心软弱之人的感受。软弱的人觉得被强迫有信心和爱心,他们反过来指责那些信心刚强的人。一不小心,两者之间就会彼此论断,造成教会分裂,这是很令人痛心的。信心刚强的人在这一点上要顾虑那些软弱之人也是自己的弟兄姐妹,不能一味以神的旨意强迫他们,要学习忍耐,要寻求神的智慧,要保守教会的合一;因为信心和爱心是无法强迫的。
在爱里面走向合一
一般认为神是要透过信心刚强的来改变那信心软弱的,但其实神两种人都接纳。保罗在罗14:1–3 说,信心软弱的,你们要接纳,但不要辩论所疑惑的事。有人信百物都可吃;但那软弱的,只吃蔬菜。吃的人不可轻看不吃的人;不吃的人不可论断吃的人;因为神已经收纳他了。
保罗并没有要求那信心软弱的要增强信心,好变得跟信心刚强的一样。不是,保罗说,神在他们现在的生命状态中接纳他们,并且持续接纳他们的状态。这种接纳没有一点取巧的成分,好像是为了好让他们可以改变一样。不,接纳就是接纳。如果信心软弱的弟兄姐妹一直不能靠近艾滋病人,他们是被接纳的。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能爱他们,服事他们,他们可以以另外的方式服事他们,比如:祷告、奉献等。这好比,有些人一辈子都没去到宣教工场,但他们却可以以祷告、奉献的方式来支持其他宣教士在那里的服事。
笔者想说,出于信心的某种行动,不能被高举为衡量信徒生命的唯一标准。衡量我们生命的是,我们在基督里的爱心。在任何的服事中,爱和合一要兼顾。上帝没有要求每个属祂的儿女都要去拥抱艾滋病患者,和他们一起吃饭交谈;但祂要我们所有的人,不管是刚强和软弱的,在基督耶稣里认同他们,理解其实我们和他们一样,都有各自的残缺和软弱,需要主耶稣的赦免和医治。
面对艾滋病人,我们需要在基督里爱他们,理解他们的痛苦和破碎,不仅是身体上的,还有心灵上的。 在基督耶稣里服事他们,以实际行动彰显教会的爱。无论用什么样的方式,让他们感受到基督的爱。
这些信仰的原则如何具体地实践出来,每个地方的当地教会的处境很不一样,无法提供“标准答案”。这就需要教会的牧者与同工在神面前寻求属天的智慧来面对。
作者简介
耶书仑,原名林伟清;曾经是北京一小教会牧师,加尔文神学院道学硕士毕业;现在就读加尔文神学院神学硕士,新约方向。同时也是丈夫和3个孩子的父亲。个人异象是国内神学教育和植堂牧养。
感谢著者授权“今日佳音”首发;版权归作者和“今日佳音”所有
编辑流程:
发布时间:
繁體版:
Line?:
栏目: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