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世界知名领袖性侵!我们该如何避免活出两面性?

1580728133633657.jpg

 

作者:潘文凯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于去年去世的世界知名的天主教哲学家、神学家范尼云(Jean Vanier),在长达35年的时间性侵六位女性。人们很难想象,这样一位颇具声望的人道主义人士,内心竟隐藏着如此不为人知的幽暗角落,以至于对他人、对自己,造成某种不可挽回的伤痕。

 

事实上,当我们批判他人的失误时,更应当向内反省,因为我们也在肉身之内。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生命的盲点和误区。

 

范尼云的丑闻,或许引发我们对人性、对信仰的反思。而无论是普罗大众,或是具社会影响力的领袖,如何才能避免活出两面性,这也许是每一个人都应当思考和面对的课题。

 

 

01 

表里如一的罗杰斯

 

继儿童电视节目主播罗杰斯先生去世多年之后,关于他生平的故事最近两年再次进入美国公共生活。

 

2018年,音乐家马友友的儿子尼古拉斯(Nicholas Ma)制作了一部关于他的纪录片《你要做我的邻舍吗?》(Won’t You Be My Neighbor?);美国面向儿童的历史从书《谁是……?》也在2019年出版了一册关于罗杰斯生平的小书;最大基督教出版社之一的Eedmans出版他的传记《就像你这样:罗杰斯先生的生平与信仰》(Exactly As You Are: The Life and Faith of Mister Rogers);同年,汤姆·汉克斯主演的《邻里美好的一天》(A Beautiful Day in the Neighborhood)也重温他的故事,并被《时代》杂志评为“年度十佳影片”之一。

 

373.jpg

汤姆·汉克斯主演的《邻里美好的一天》

 

罗杰斯先生曾主持儿童电视节目四十多年之久,录制《罗杰斯先生的邻里》长达895集,到2016年为止,这款节目名列美国PBS广播史上最长节目榜单的第三名。但他一直都在专心做一件事:成为一个“可信任的成年人”。罗杰斯的故事之所以不断被提及和演绎,因为他真的做到了。

 

电视作为一个新媒介进入美国社会之后的同时期,公共广播行业同时还出现了电视布道热(televangelism)。在70到80年代,如Pat Roberson和Jim Bakker等电视布道家非常受欢迎,甚至一度成为公共人物,连美国政界和总统也希望与他们结交,以增加自己的选民票仓。但盛名之后,这些人大多以丑闻收场,让想要福音进入美国公共领域的基督教蒙上丑闻的阴影。

 

曾被美国长老会(PCUSA)按立的罗杰斯先生也可以称得上是一位电视布道家,但他却行出了表里如一的见证。儿童作家Chris Buczingsky曾写道,“罗杰斯是一位没有教会的牧者,或者更确切地说,他的教会已经成了街坊邻里(neighborhood)。”从家人、朋友、同事到观众,从医院、社区到监狱,他以谦卑和诚实服事了数以千万记的人。

 

celebrating-mister-rogers-5592633123536896-2xa.gif

谷歌纪念罗杰斯先生

 

 

02 

寻求上帝的带领

 

罗杰斯家境优越,自幼喜欢音乐,大学读音乐创作。毕业那年,父母家中有了一台电视机。他看了一个人们互相扔馅饼取乐的电视节目,感到非常惊讶和不满。罗杰斯那时就确信,电视是一种重要的媒体,它会塑造人们的亲密感、权威感,继而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他同时也敏锐地认识到,如果人们滥用这种媒介,那它将会成为潘多拉的盒子。

 

此前罗杰斯希望进修神学,但这种对电视媒体的负担,让他决定先进入电视行业工作。他有一种感觉,上帝在引领他走这个方向,所以他需要先熟悉这个行业的环境。这个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已经在寻求上帝的事上,有过很多属灵经历。罗杰斯敏感于上帝借着环境对他的“触动”(nudge),这也是他一生轨迹的主线。

 

青少年时期的罗杰斯体质多病,性格内向敏感。在学校或外面被其他一些孩子们霸凌的经历,更加剧了他的社交恐惧。一次,被一些很凶的孩子追着欺负,他一边祷告一边恳求上帝让一个可以帮助他的大人出现,然后就跑到一个邻居门口。这位邻居很友善地接待并保护了他。

 

祖父母和父母的爱,让罗杰斯感受到成年人对儿童心理的正面影响。父亲是乐善好施的实业家,母亲也常常在教会、医院和社区做志愿者。祖母发现他爱弹琴,就买下一台很昂贵的三角钢琴,作为礼物送给他。在家里,每当沮丧或发怒时,罗杰斯就会以弹钢琴来排解,这也成了他受益一生的方法。

 

祖父对罗杰斯专注的爱,也激励了他未来服事的方向。他回想,祖父有一次带他出去玩,然后对他说:“是你让我的今天变得很特别!”那是一种被珍惜的爱,在他自卑软弱的时候,成为照亮他内心的光。他以后的工作方向,也就在那时定型了。

 

他在电视节目中,都会专注地看着镜头里的观众,想象着有一个孩子正同样专注地注视。在这一关系中,他创造出一个亲密、安抚的世界。他创作并哼唱出美妙的乐曲,传递给孩子们一种无条件的接纳:“我喜欢你的样子,就是你现在的样子。”

 

mr_rogers-6-8.jpg

 

 

03

做情感的看护者

 

几年之后,罗杰斯开始制作儿童节目,他设计了木偶、人物性格和音乐。最初,他只躲在幕布后面,为一只名叫“小老虎丹尼尔”的木偶配音,而木偶们则在台前与其他几位女性演员对话。但丹尼尔活脱脱就是罗杰斯自己的化身,它细致地描述自己的各种感受,如惧怕、迟疑、嫉妒、发怒等。罗杰斯在工作之余还进修了儿童心理学及神学院的课程。他对人性有一种复杂、完全的认识,认为情感的健康是灵性健康的一个表征,因此对情感的看护,也是对人灵性的一种牧养。

 

罗杰斯用电视屏幕,引导小观众们进入一种有秩序的心灵体验。罗杰斯知道儿童心理需要稳定性,因此每集节目都遵循一个流程:音乐响起,镜头从木偶画面转向罗杰斯先生的家,他推门进来,唱起自己谱曲的“这真是邻里的美好一天”。

 

传记作者Shea Tuttle在《就像你这样》一书中写道,“当他肯定孩子们真实的情感,而且与他们一起探索这些情感时,他在传递一个基督教信仰的核心故事:在福音书里,上帝取了人的样式,在耶稣里进入到世界中。上帝亲自参与到人的挣扎和惧怕中。”

 

罗杰斯在1971年一次访谈中说,“道成肉身意味着,人不再是孤立的,有一个人子,他愿意关爱、愿意理解。”

 

对于观看节目的家长们来说,罗杰斯是在他们面前,示范出应该怎样爱孩子。他常常收到很多观众来信。有母亲写信说罗杰斯先生的节目改变了她们对自己孩子的认识。青少年写信给他说,他们在帮别人家看孩子挣零用钱时看到节目,觉得有非常安慰的力量。一些成年人写信说,他们幼年曾受过虐待,而罗杰斯先生的节目给了他们新希望。有一位年轻母亲写信讲了自己的故事:她生活窘迫抑郁,正开车带着16个月的儿子在高速上,差点撞上一个大卡车,但突然孩子开始用童稚的嗓音唱“这是邻里美好的一天”,让她感受到生命和爱的意义。

 

fred-rogers.jpg

 

 

04

用行动向社会“布道”

 

真实的罗杰斯先生是一个复杂多面的人。他满有童趣又略显拘谨,深富同情心却不露声色,怪异又可爱。在1986年一次访谈中,罗杰斯曾用缓慢、多思的声音,介绍自己的多重身份:“我是一个作曲家、一个钢琴演奏者,作家、电视节目制作人,因为偶然的机会也成了一个表演者。我也是一个丈夫和父亲。我是一个牧师。”

 

尽管罗杰斯是一位按立过的牧师,他倾向于在节目中不公开谈论自己的信仰,一是不希望让一些看节目的孩子觉得被排斥在外,二是希望保持信仰的真实性,免于成为一种脱口而出的“秀”,如大多数电视宣教节目一样。

 

罗杰斯在生前接受的一些访谈中,也不太谈及自己作为牧师的身份。但他总会分享一些经历,如祷告中觉得要去看望谁,结果去了以后,发现那个人真的有需要。与罗杰斯合作多年的丽萨(Lisa Hamilton)曾回忆说,她丈夫患癌症之后,罗杰斯常常来探访。一天清晨,她发现丈夫在梦中离世,正哀痛和不知所措时,门铃响了。她开门发现罗杰斯在门口,咬咬嘴唇,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正在祷告,然后感到你很需要我。”罗杰斯陪伴丽萨哭泣,并帮助她安排后事。

 

此后,这家朋友的儿子每年过生日,罗杰斯还会用孩子最喜欢的猫头鹰木偶声音,给他打电话,祝他生日快乐。罗杰斯去世之后,在他同事好友中,人们才发现,这样的故事不止一个。很多善行,他都是暗暗做的,并没有让太多人知道。人们都记得,罗杰斯总是略显尴尬地出现在别人家门口,询问是不是需要帮助。

 

罗杰斯先生用他的行为向美国社会布道。他所创造的木偶世界,常常是美国的缩影。在60年代末,当美国社会种族冲突矛盾加剧,公共游泳池拒绝黑人与白人一同游泳时,罗杰斯刻意制作了一期节目。他在院子里把脚放进一个水盆里解暑,邀请扮演警察的黑人同事,和他一起洗洗脚。黑人同事说自己没带毛巾,罗杰斯说,“你可以用我的嘛。”他们一起享受泡脚的清凉,然后罗杰斯帮这个朋友擦脚,示范出圣经中耶稣为门徒洗脚的一幕。

 

mrrogers.jpg

 

 

05

实践自己的价值观

 

罗杰斯一生致力于成为一个“自律”的成年人。他认为,从事电视媒体行业的,是被公众授予极大信任的职业,他希望自己配得上这种信任。哪怕是在制作节目的细节上,他也希望可以贯穿始终一致和诚实的原则。例如,当同为著名儿童节目的《芝麻街》剧组想要让“大鸟”来《罗杰斯先生的邻里》客串节目时,罗杰斯坚持认为,“大鸟”只能出现在木偶场景中,而不能在他的真人场景中。在罗杰斯的世界观里,哪怕是虚构的故事,也需要符合一致性的原则,不然就辜负了小观众们的信任和期待。

 

此外,他拒绝一些商品化的代言,因为那样也是有悖于他想要成为“一个可信任的成人”的做人原则。实际上,罗杰斯被人们广泛尊敬的原因,在于他真正实践出自己所宣讲的一套价值观,以深沉的情感、尊重、聆听来对待他生命中的每个人。

 

罗杰斯一直不习惯于名人的光环,总显得尴尬或羞涩。有一次,罗杰斯告诉他,“我要去华盛顿几天。”后来朋友才知道,原来罗杰斯是去领奖,而且这次是总统授予的自由奖(Presidential Medal of Freedom)。每当出现在公众面前,罗杰斯的言行总带出谦卑和诚实的感染力。

 

他在常春藤联盟之一的达特茅斯大学毕业典礼上的致辞,和在艾美奖颁给他终身成就奖致辞时,都采用了同一个方式,让聚光灯从自己身上转移:他邀请在场所有人静默几分钟,纪念并感谢生命中影响自己的那些人。

 

在纷繁复杂的公共生活中,基督徒领袖需要面对的挑战是怎样避免活出两面性(double-living)。罗杰斯的一生给我们提供了榜样。他的生命展现出不一样的文化领导力(cultural leadership),是建立在谦卑和诚实之上,这让他在电视镜头面前,在聚光灯下,在私人生活圈,都可以活出诚信正直、谦卑服事的见证。

 

p19501-07.jpg

2002年7月9日,罗杰斯被布什总统授予总统自由勋章,以表彰他对国家的贡献和对儿童教育的奉献。

 

 

— 完 

 

 

作者简介:

作者潘文凯,媒体和神学研究者。

 

版权声明

感谢著者汇寄,“今日佳音”首发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不代表本平台

版权归原著者及“今日佳音”微信公众号所有

转载须注明来源与出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编辑流程: 

可发布

发布时间: 

Saturday, 2020, March 7

繁體版: 

0

Line?: 

0

栏目: 

作者: 

原创日期: 

Saturday, 2020, March 7

录入日期: 

Friday, 2020, March 6

录入者: 

TonyJackson15
 
 

地址

美国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联系方式

电话:

中国: 130-6848-6840
香港: 852-6888-6840

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