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职场老梆子的忠告,给初入职场的你(下)
职场的第二个10年拼的是人脉资源。
有一个朋友当年特别喜欢说“哥儿们就是生产力”,听着很俗气,但他还真是靠这些哥儿们办成了几件很有影响力的赛事活动。不过,他办一次活动得罪一批哥儿们,这几年不知道他身边还有没有哥儿们了,活动似乎是做不起来了。
在职场待到一定年限后,不可能再靠天天加班来养家糊口,那时候,你已经不是小菜鸟了,前10年积累起来的人脉资源就是你的竞争实力。
10多年前,快下班了,突然有消息传来,一位重要的政治人物去世。虽然我们做的不是新闻节目,但同样有很多事情需要做。要临时变更文艺节目,要把所有喜庆欢乐的节目都替换下来,要找文艺界的相关人员采访回忆……这个时候,谁熟悉业内情况,能够找到合适的人选,并且能说服对方接受采访,就显出谁是实力干将了。
当然,自己不了解没关系,知道谁了解就行;跟合适人选没有直接联系没关系,能找到有直接联系的人选就行。
因为职场的人脉积累,我所在单位有不少同事退休后,甚至还在年富力强时,就跳槽去央视了。因有丰富的人脉积累,优秀的人才会被挖墙角。
我曾经认识一位博士生,本科时嫌宿舍人多,硕士时还嫌宿舍人多,到了读博士阶段,干脆臭袜子不洗,脏衣服不换,邋遢得把同屋挤到别的宿舍,自己独占了一间屋子。我劝这位博士,为什么把室友都看成麻烦而不是朋友呢?他们原本可能是你未来20年生活工作中的帮助者,现在都被你得罪跑了。
人到中年,最重要的积累不是金钱,不是地位,甚至不是知识,不是经历阅历,而是社会圈子。据说,一个人的社交圈通常不会超过120人,谁是你这120人核心圈的成员,决定了你未来的事业发展方向。要建立并维持这样一个圈子,需要学会与人交往的一条金律,就是耶稣的那句教导:“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 (《路加福音》6:31)若能有平时的将心比心,对人的真诚相助与宽容相处,到了需要援助的关键时刻,朋友中必然会有人愿意主动伸出援手。
见没见过上一任交接班时给你留下的是空白纸一张?不少人宁可送你几千块钱也不会把自己的资源介绍给你使用,这都是得了“哥儿们就是生产力”甜头的人做出来的事。不过他们也就停留在了人生的第二阶段。
到了事业的第三个10年,人脉已经不重要了,因为真正的朋友不在乎你是干什么的,不在乎你有没有权利,有没有资源,他们在乎的是你这个人可不可交。你会发现,曾经的资源拥有者也扛不过时间的打磨,迟早要让出位子来给曾经的小菜鸟,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倒在沙滩上——这是历史规律。
到了事业的第三个10年,每个人的头脑至关重要,一个拥有独立思想的人,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其睿智的人格魅力足以吸引他人倾倒,那时不再是你求别人做事,而是别人求你做事。智者说:“名誉强如美好的膏油。”(《传道书》7:1)好名誉一定来自于好的德行与才智,这需要多年的冶炼与陶造。这个10年往往会成为一个人事业的巅峰期,也是人格的成熟期。
我认识的一个小朋友去求职,那是个以博士和海归为招聘对象的公司,他的硕士学历不够招聘单位的要求,专业也不是很对口,不过人家还是给了他一次面试的机会,只是他自己并没敢抱太大的希望,所以也没有特别下功夫,只是诚实地讲了自己的专业方向,表达愿意转向继续学习的决心,并自信有能力改变。
之后,他就退出招聘面试的办公室。走出门后,他看到办公室的门没关好,就回过身,又关了一次门。仔细把门关好后,他才离开。结果,戏剧性的故事发生了,小朋友因为回身关门这一细节打动了招聘的老总,遂被招入这家高端的IT公司。
经上说,在小事上忠心的人,家主才会把大事交给他去管理。(参《马太福音》25:23)在实际的工作中,有经验的主管者往往愿意通过小事来判断职场新人的工作潜力和人格特质;然后,在日后的工作布局中,才会有意识地将心目中的干将放在适当的位置,以备选用。
发布时间:
繁體版:
Line?:
栏目:
机构: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