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系列關於“左先生”和“右先生”的圖刷爆了朋友圈,姑娘們都在討論說,要與左先生談戀愛,嫁給右先生,可是對你好的人你會保證他一輩子對你好嗎?他今天對你是“左先生”,可能明天成為了他人的“右先生”;上帝創造感情豐富的男女,卻讓我們一輩子感情專一,這很難。或許我們想擁有的並不是哪個“先生”或“姑娘”,我們誰不想要的是一份長久喜樂的愛情呢?
用情專一,難如登天?
我們常用“難如登天”來形容一件事的困難度,人生有很多難度極高的挑戰,依我看,“用情專一”就是一件“難如登天”的事。
怪來怪去還是要怪上帝,他明明創造了這麼多美女,燕瘦環肥,有走高雅路線的,有走可愛路線的,有走能幹路線的,有走傻大姐風格的,有聰明伶俐的,有善解人意的,有走貴婦團的,有簡約風格的……偏偏無法“集完美於一身”,這這這……叫喜新厭舊的男人如何是好?
同樣地,追求完美的女孩也希望男孩子既斯文又粗獷,細心又不計較,貼心又憨厚,負責又浪漫,有想法又尊重女人,在外拼事業,回家帶小孩,肯下廚又不吝嗇帶老婆逛街……“萬一”只能在幾個項目中挑一個,那那那……不是為難人嗎?
不止這樣,上帝還可惡地在人身上布下密密麻麻的感情神經。人類是宇宙中感情最豐富的生命,一片落葉一陣風,詩意過春夏秋冬;廣告裡只要淋個小雨的長髮女孩接手一杯便利店裡熱騰騰的關東煮(或咖啡),就有著無限溫暖與幸福。
這麼容易傷感動心的生命,居然要他們“專情”?這……恐怕有虐待之嫌了。
無奈,創世紀裡,上帝並沒有造出一堆女人給男人挑。(這就是“專情”的聖經根據啦,有關這一點,男人不可以抱怨,而是要學馬利亞存記在心,反覆思想……)所以呢,仔細讀經的人,都會心懷感恩,乖乖專情。
虛空的虛空
好啦,言歸正傳。為什麼上帝要這麼做呢?說來說去就是為了一個字——“家”。上帝畢竟是“專業創造者”,他早就知道,放任人類感情氾濫,到處吃感情霸王餐的結果,就是“視覺感官大錯亂,導致麻痺”。
歷史上有個典範,乃以色列史上有名的君王所羅門,此君不僅多金又多情,妻妾總計一千名。唉,也只有同時具備“口袋很深”、“腦袋很強”的人,才有條件這樣玩;但是結局是啥呢?這位老兄看盡各國美女,每天吃香喝辣,談論的又都是“Discovery等級的話題”(所羅門王豐富的知識,相當於今日全能的google,當時各地的人都去耶路撒冷“上網搜尋”),這種生活根本是天下男人的美夢,但此君下了一個名震天下的結論,居然是“虛空的虛空”。真是令人夢碎啊!
上帝起初的美好設定
可見,失去“家”的遮蓋,人類豐富的感情,就像性能強大的宇宙戰艦迷航於星際之間。
也可以說,上帝一開始就設定一對感情豐富又能專一的男女,組成一個“家”。這對彼此瞭解的戀人,分享每天不同變化的心情,就是生命存在最大的喜樂。
然後,再把“家”的基礎擴大到兒女身上,只是難度更高,因為兒女和父母生活在不同的時代,會有更多衝突與不同見解,但也因此可以豐富上一代的人生,不會變成老古板、舊皮袋。
“家”永遠是快樂的泉源。同學畢業捨不得分開,是因為觸碰到“家”的感情;同事多年有人離職的不捨,也是同樣的情況;朋友出國淚灑機場,是因為有家人的情分;教會弟兄姐妹血濃於水,更是因為實踐了“家”的氛圍。沒有“專情於家”這個基礎,人類的歡樂都將消失無形。
用情不專的原因
“家”的重要無人不知,卻很少人注意到,“用情專一”才是維持家的秘訣。
現代人有濫情、無情的軟弱,都是“無法專情”的後遺症。一個人用情不專有幾個可能,第一是他沒有這個觀念,要吃點苦頭才體會得到;第二是他缺乏專注力,無法集中精神,這需要自我訓練;第三是他在情感上沒有足夠的安全感,想要得到不同人的肯定,也可以說是缺乏自信,想要找不同人證明自我的魅力。(轉載請註明來源:康培思文化/普世佳音機構/今日佳音微信公眾號)
明知不該多情,還是無法控制,很多藝術家性格的人都是如此,所以很辛苦,總在愛裡浮沉,每次愛都是轟轟烈烈,最後依然是無言的結局。
許多著名音樂人和演員都是這樣,浪漫卻辛苦。
當然最荒謬的,就是有救世主性格,覺得那麼多被自己愛的人是幸福的,自己能愛這麼多人也是幸福的,會很想給所有人幸福(這可以稱為“理想主義者”)。
專注是神的特質
對於用情不專的人,打罵都無用,因為他無法控制,這種人其實多半是溫情主義者,其實是好心人,無奈在感情上卻成了大爛人。
怎麼辦呢?
只能向神求專注的能力,在感情上專注。承認自己只能好好愛一個人,貫徹對一個人的愛,就是生命的價值,拒絕心裡混亂的聲音和感覺,多思想上帝。
連無所不能的上帝都很“專注”!聖經上說,上帝對我們也是用情專一,愛到無怨無悔,上帝的性格中有著專注,所以沒有拋棄善變的以色列人,先知何西阿就是向我們展現這種性格。
耶穌在世上帶門徒同樣展現這樣的特性,他不貪多,只是帶好十二個門徒。所以基督徒的服事也要學習專一,不要貪多,或想在教會證明自己,單單專注於有負擔的事就好。不管在兩性關係或教會服事上,都用情專一,讓我們努力成為一個感情穩定的基督徒。
(摘自《情字這條天堂路》,劉曉亭/著,校園書房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