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成功,是人的本能。當今社會,在不斷地鼓吹人如何憑借自我奮鬥到達成功的頂峰,坊間的成功學著作更是不勝枚舉。但這種從世界而來的成功,是否就真的是成功呢?回到聖經,可以看到答案並不如此。
一個以榮耀上帝為人生核心使命的人生,儘管未必名利雙收,有時反而會遭遇失敗和困境,但在上帝看來,卻是真正成功的人生。因為看得見的是暫時的,看不見的是永遠的。一個人如果只想著為自己而活,到生命盡頭,卻依然無法跨越永恆的絕望。
成與敗
成功和失敗是相對的,達到設定的目標為成功,反之則為失敗。人生“三觀”不同,對成功、失敗的定義也大相逕庭。世界同樣把成功定義為贏得權力、財富和名望,“成功人士”等同於名利雙收。這種以既得利益為基礎的價值取向甚至滲入教會,由此生出成功神學,似乎只有生活富足、身強體壯、事業有成才算蒙神祝福的成功人生。
照此標準,有史以來最失敗的人當屬主耶穌。卑微的出生、貧寒的家世、顛沛的一生、“祂的面貌比別人憔悴,祂的形容比世人枯槁”(賽52:14)、“被列在罪犯之中”、祂屈辱地死在十字架上……連誓死效忠的彼得都怕受祂牽連。
然而,《聖經》卻告訴我們成功、失敗不光看眼前,更要看將來的持續性,“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林後4:18)靠心機權錢爬上高位的“成功人士”可能得意一時,誰又能猖獗一世?“惡人誇勝是暫時的,不敬虔人的喜樂不過轉眼之間嗎?”(伯20:5)而“最失敗”的主耶穌卻完成了最成功的救贖,帶給人類最美好的盼望,“因為他一次獻祭,便叫那得以成聖的人永遠完全。”(來10:14)曾經四分五散的教會也由“一粒芥菜種”長成百鳥來朝的參天大樹(路13:19)。
“失敗”的成功者
在神看來,人的成功在於恢復被造之初的形象和樣式,並且有能力克服罪性、自覺履行人的義務。《威斯敏斯特要理問答》指出,人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榮耀上帝並因祂而永遠喜樂。人生最大成功就在於此。《聖經》常常用“得勝”、“勝過”表示基督徒的成功。
“你不可為惡所勝,反要以善勝惡。”(羅12:21)得勝是征戰的結果,絕非唾手可得。勝過嚴峻的挑戰、勝過凶殘的敵人、勝過惡劣的環境、勝過糟糕的心境……唯有與一切艱難困苦、邪惡勢力征戰後仍能活出神的形象和樣式,方能體現人作為萬物之靈的最高價值。
成功≠豐功偉業。逆境中的感恩讚美才是得勝的凱歌!誰能指責“為主被囚”仍高唱讚歌的保羅、西拉失敗呢?“因為凡從神生的,就勝過世界;使我們勝了世界的,就是我們的信心。”(約壹5:4)成功也不在乎學識、地位、職業……和平年代,只要守住自己的本位榮神益人,就是基督徒的成功!
先求祂的國與義
通過努力奮鬥終於達到目標,成功的喜悅過後是莫名的惆悵,明明得到了卻又感失落。很糾結吧?那是因為起跑時設定的目標有偏差。個人事業上的成功無可指摘,神沒有讓我們苦守清貧,“越窮越光榮”不是基督徒的本分,神要我們“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其次才是物質生活的種種必需(太6:31-33)。
神不斷鼓勵我們過得勝的生活,“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腓3:14)“仁愛和慈悲的冠冕”、“潔淨的冠冕”、“公義的冠冕”、“榮耀的冠冕”、“生命的冠冕”……得勝的基督徒將來必得與主一同作王的尊榮(啟20:4)!
功成名就、兒孫滿堂,看似成功的人生卻是非成敗轉頭空,“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呢?”(太16:26)失去基督救恩才是人生最大的失敗,“我們若忽略這麼大的救恩,怎能逃罪呢?”(來2:3)沒有得到不朽的生命,今生取得的一切成就在永恆中毫無意義!
保羅一生側影
使徒保羅蒙主呼召前為律法大發熱心,滿可以成為德高望重的律法師,可是他認識主耶穌後,重新設定人生標桿,“不但如此,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腓3:8)
美孚石油公司創始人約翰·D·洛克菲勒是舉世公認的大富翁。50歲以前,他的事業已攀上頂峰,他的生活卻慘淡無光,甚至有人將憔悴不堪的洛克菲勒比為“蒼白的骷髏”;50歲以後,他回歸真理,成為謹守《聖經》教訓的清教徒,他的生活隨之煥發光彩,得享98歲高齡方安息主懷。以真理為根據的“三觀”代代相傳,洛克菲勒家族從發跡至今已綿延6代,仍未現頹廢和沒落的跡象,這對“富不過三代”的中國人來說,無疑是個奇跡。
因信稱義的基督徒同樣會面對失敗的挑戰。我們的失敗不是失業、得病、貧窮甚至不是心靈軟弱而對信仰產生懷疑,而是把成聖路上“偶然被過犯所勝”看成永世不得翻身的宿命。
很多人信主後,反而活得不如從前愜意,因此有人得出結論:我是一個失敗的基督徒。這種自賤的心態有悖於看自己“合乎中道”的《聖經》教導。試想,放下自我認罪悔改、與主同釘十字架、兩律相爭的糾結、世界的否定、撒但的攻擊……哪一樣無需苦戰便可輕易得勝?“然而,靠著愛我們的主,在這一切的事上已經得勝有餘了。”(羅8:37)
人生是充滿變數的動態進行時,沒有一勞永逸的成功,也沒有一敗塗地的挫折。稍遇挫敗即灰心喪氣不是基督徒的風格,總結教訓、認真反思才是我們該做的。
選自“大學生智慧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