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在靈性和知識上不斷長進,就要堅持讀書。”
今日佳音
閱讀,為了更親近上帝
by 孫德生《領袖:屬靈領導原則及實踐》
保羅勸勉提摩太”留心讀書”(提前4:13),這無疑是指當眾誦讀舊約聖經。不過,保羅的教訓同樣適用於其他方面的閱讀。保羅要提摩太帶給他的那些書,很可能是一些關於猶太曆史的書籍,還有律法書及先知書的註釋,也許還有異教徒詩人的作品,保羅講道的時候曾引用過他們的詩句。保羅真是一個活到老、學到老的人。
威廉·丁道爾於1536年殉道,被囚期間,他向監獄長請求讓別人給他送一些東西:
保羅和丁道爾都把在世最後的日子用來研讀聖經,歷代的屬靈領袖也都在聖靈光照中充滿渴慕,勤奮學習神的話語。不過,在本章中,我也想鼓勵大家廣泛閱讀其他書籍。
如果你想在靈性和知識上不斷長進,就要堅持讀書。律師為了瞭解最新的法律法規,必須不斷學習,醫生也要不斷學習,才能跟上醫學發展的腳步。同樣,屬靈領袖必須精通神的話語和聖經原則,並且洞察尋求幫助者的心思。要想具備這種能力,領袖們必須多讀書。
現在,閱讀屬靈經典著作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了。我們比起以往任何時代的人都更清閒,可是很多人卻聲稱沒有時間讀書——屬靈領袖絕可不能找這樣的借口。
約翰·衛斯理酷愛讀書,而且大部分書都是在馬背上讀完的。他經常騎馬,通常一天要走,八九十公里,有的時候甚至要走一百五十多公里,因此,他會在馬鞍的袋子裡放一本書,可能是科學、歷史方面的,也可能醫學方面的。就這樣,他騎著馬讀完了幾千本書。在牛津大學上學的時候,他最喜歡的書,除了希臘文的新約聖經,還有《傚法基督》、《聖潔之生死》和《嚴肅的呼召》這三本屬靈著作。衛斯理囑咐衛理公會的年輕牧師們: “一定要讀書,否則就不能服侍!”
做領袖的人要下定決心,每天至少要花半個小時讀書,讓自己的心靈飽足,思維也更加活躍。
陶恕曾做過一個題為“讀書與糟蹋好書”的系列演講,他對讀書的反思非常深刻:
為何當代的基督徒認為無法理解經典之作?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嗎?不是,我們和父輩一樣聰明,他們能夠琢磨出來的東西,我們只要努力,就一樣能理解。如今,基督教文化素質下降,主要原因不在於智力方面,而是我們的靈性出了問題。如果沒有委身於神並脫離世俗的纏累,我們怎能享受一本屬靈的好書呢?這正是現代基督徒的問題。早先的聖徒、神秘主義者和清教徒都是超凡脫俗的人,他們穩行高處,呼吸屬靈的新鮮空氣;而這樣的屬靈高度,除了這些渴慕神的人,無人能夠到達……現代人讀不懂偉大的基督教經典著作,原因之一就是他們並不想順服其中的教導。
一、為什麼要讀書
“閱讀能使靈感的源泉滿溢。”哈羅德·奧根奮如此說。他本人就連度蜜月的時候也帶著一箱書。
關於閱讀,培根的名言是“讀書不是為了批判,也不是盲目信從,更不是尋找談資,而是要去權衡和思考。有些書只需淺嘗輒止,有些書可以狼吞虎嚥,有些書則要細嚼慢咽、慢慢消化。”確實,如果僅僅是為了在腦袋裡儲存知識,或是為了讓自己顯得很有學問、高人一等,那麼這樣的閱讀徒勞無益,
屬靈領袖應該選擇有益於靈性的書籍。有些作品向我們的心靈和良知發出挑戰,把我們引向更高的境界,激發我們服侍的熱情,並帶領我們歸向神。
屬靈領袖也應該為增長知識而讀書。有些書能夠引發思考或者提供最新的觀點,也有些書需要具備嚴密的邏輯思維才能理解,還有的探討一些複雜、深刻的問題。像這些書,屬靈領袖都應有所涉獵。
屬靈領袖應該借助閱讀提高講道能力和寫作能力。大師的作品可以增加我們的詞彙量、帶領我們去思考,通過閱讀,我們也可以掌握演講的藝術,錘煉我們的語言。陶恕給我們推薦了幾位作家:約翰·班揚的行文風格簡潔明快;約瑟夫·艾迪生的文章深刻而典雅;約翰·彌爾頓的作品則發人深省,且散發著高貴的氣息;查爾斯·狄更斯的筆調輕鬆愉快;而弗朗西斯·培根的作品則顯得尊貴莊嚴。
屬靈領袖也應該為了獲取信息而閱讀,以便能夠跟上時的步伐,成為自己所在領域中的專家。通過閱讀,我們可以與歷世歷代的偉大領袖產生心靈上的共鳴。
好書有無窮的力量。在《文壇異聞錄》裡,本傑明·迪斯雷利用很多例子告訴我們,書籍能夠對一個人產生巨大的影響。我讀過很多著名基督徒的傳記,發現其中有不少人都受到過同一本書的影響;正是這本書讓他們對生命產生危機感,從而引發他們在服侍上的重大改革。這本書就是查爾斯·芬尼所著的《屬靈復興文集》。
二、選擇好書
從一個人結交什麼樣的朋友,就可以看出這個人的品性;同樣,閱讀也能反映出人的性格。領袖心裡追求什麼,就會在他讀的書上表現出來。當今,各種書籍魚龍混雜,對書籍的鑒別能力就顯得十分重要。我們必須閱讀最好的書,因為這能使我們的服侍更有力量。在選擇書籍的時候,我們應該考慮自己的身份和志向。
馬太,阿諾德認為,最好的文學書籍也就500本。丹尼爾·韋伯斯特選擇精讀幾本經典之作,而不去泛泛地瀏覽群書:通過這幾本書,他更深入地洞察人心,瞭解人們的渴望與失望。不加選擇的閱讀毫無益處,正如英國哲學家霍布斯曾經說過的: “如果我讀得和別人一樣多,我知道的就會和他們一樣少。”
約瑟·坎普因講道和教導而聞名。他身上總是帶著一本非常棒的傳記。蘭塞姆·庫珀寫道:“閱讀好的傳記是基督徒教育的一部分。讀到書中的事例時,我們會學到一些東西,可以運用在自己的服侍中。在偉大的人物身上,我們認識到品格有多重要。進而,我們不再專注於自我價值,而是放開眼界,開始領悟神在自己生命中的偉大旨意。”
領袖不應該總讀那些內容簡單的書,也不要只讀自己感興趣的書。穆裡爾·奧姆羅德告誡人們:“我們最好常常去做一些平時不大會做的事情。還有,讀書的時候不要總是選擇與我們觀點相同的書,也要讀一些觀點不同的書,預備迎擊一切挑戰我們的思想。不要因為意見不同就批評別人,他們的觀點可以幫助我們檢驗真理,我們可以用聖經來察驗這些觀點。不要在沒有閱讀原著的情況下,就對別人的觀點橫加評論和指責,道聽途說是不可靠的……不要懼怕新觀點,也不要被它們沖昏頭腦。”
屬靈領袖應該好好閱讀那些能夠裝備自己的書籍,這些—書可以幫助他在神的國度裡更好地服侍和帶領。
三、如何閱讀
閱讀是一種學習方式,要一邊閱讀一邊思考,這就像從知識的大樹上收穫果實一樣,能夠滋養我們的心智,幫助我們更好地服侍。讀書而不認真思考就是浪費時間!
只閱讀不思考對我們毫無益處。司布真曾勸誡他的學生:“精讀你手頭的書,全面、徹底地掌握裡面的內容。將自己沉浸其中,一遍又一遍不停地讀,咀嚼、消化、吸收,直到那些知識成為你自己的。好書值得反覆閱讀、做筆記、認真思考。如果你照做了,你會發現,精讀一本書對你的知識結構的影響,遠勝過瀏覽二十本書。馬馬虎虎的閱讀只能讓你更加無知,而且莫名驕傲。有些人為了多讀書而停止思考,這使他們失去了思考能力。“少讀多想”——讓這句話成為你讀書的座右銘吧!”
下列方法能使你在閱讀時收穫更大:
◎不要花太多時間去讀那些你不打算記住的東西,否則,讀了就忘記,久而久之,你會連重要的事也常常忘記;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除非你的記憶力超強,否則明天你就會忘記今天讀書的收穫,所以要養成做筆記的閱讀習慣,這將大大提高你的記憶力;
◎準備一個摘抄本,隨時將一些值得關注的、有趣的、值得反覆思考的事情記下來,這就成了你的知識寶庫,需要時可以隨時調用;
◎仔細斟酌,切忌不求甚解,更不要妄加評論;
◎食物需要多樣化,同樣,閱讀內容也應多樣化,要避免墨守成規,這樣你的思維才會更加開闊:
加農·葉慈建議我們把每一本好書讀三遍。第一遍,從頭到尾快速閱讀,概括瞭解全書,並將其內容與你先前的知識關聯起來;第二遍,仔細閱讀,掌握節奏,邊做筆記邊思考;一段時間之後,用第一次閱讀的方法再讀一遍,在書的封面和封底上簡要記下讀書心得。這樣,這本書就會印在你的腦子裡。
一位住在蘭斯敦城的蘇格蘭牧師收藏了17000本書,瀏覽這些書是他的一大樂趣。但是,他兒子後來說:“儘管他花了大量時間和精力準備講章,他的講道卻和他所讀的書毫不相干。”
要警惕這種“蘭斯敦綜合症”。書是人與人進行思想交流的一個途徑,這位牧師的屬靈生命可能受益於他所讀的書,但是,他顯然沒有把閱讀中的收穫和會眾分享。領袖們應該讓讀書、演講和寫作之間彼此關聯,這樣,其他人就可以分享他們的收穫和快樂,並大受鼓舞。
我認識一位澳大利亞的鄉村牧師,他酷愛讀書。在服侍的早期,他就下定決心,要讓教會裡的所有人都明白聖經,並具備一定的神學修養。他引導大家閱讀,幫助他們愛上閱讀,逐漸帶領他們深入屬靈文學的領域。結果,那一教區的很多農民都有大量的藏書,信仰也非常堅定。牧師們應該試試這種方法,帶領會眾讀書。在增長知識的同時,他們也會成長為更加委身、更具信心的基督徒。
Book Cover & Review
圖書封面和簡介
• • •
《領袖》已成為領導力領域中的經典之作。現代社會中,生活節奏加快,競爭愈加激烈,人們為求成功不擇手段,道德底線一次又一次被野蠻地打破,一種急功近利的、以成敗論英雄的思潮,大有氾濫之勢。處在如此道德困境中,這個時代的領袖更需要在品德上建立自己,樂於捨己、奉獻,以真正偉大的人格魅力開創真正偉大的事業。
本書共分為二十二個課題,內容十分全面,如屬靈領袖的時間管理、人際關係、責任分配、領袖培訓和閱讀,以及對下一代領袖的栽培,不但對年輕讀者有所幫助,對於較成熟的讀者也具參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