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饒恕的三個階段

( 作者: 奧伯格 )

作者:

( 作者: 奧伯格 )

/康培思文化

有人用“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來形容人和人之間無法避免的衝突和傷害。對於成熟的人而言,既不逃避這些傷害的真實存在,同時又願意尋求最佳的解決之道,而不會讓傷害演變成更嚴重的災難。

 

這個最佳的解決之道,其實就是兩個字——饒恕。選擇饒恕的時候,就等於釋放了一個囚徒,而那個囚徒,正是你自己!

饒恕的第一個階段,是決定不在那個傷害你的人身上試圖製造出等量的痛苦。

 

當我饒恕你,我便是放棄以牙還牙的權利。即使你蓄意傷害我,也確實深深地傷害到我,我卻將報復的心理束之高閣。我抑制報復的本能反應,不採取讓你不安的舉動,也不縱容自己樂見你侷促的窘狀。當我饒恕你,就把你從我心中小小的牢房中釋放出來。我努力停止一些讓自己快樂的復仇幻想,例如你飽受折磨或被老闆開除,或突然增加了二十多公斤。

 

饒恕的起點,始於我們放棄要求扯平權利之時。這很困難,因為受傷心靈的自然反應就是滿腦子想著如何扯平。有關復仇的故事,總能攫取我們的注意。如果電影院放映的影片,半數以上的主題是復仇,也不足為奇。

 

海格樂(Dave Hagler)是業餘棒協的裁判,前一陣子,因為在冰天雪地的科羅拉多州波德城(Boulder)超速,被警察攔下。他想法子說服警員放他一馬,別開罰單,否則他的保險費會暴增,比如他通常開車都很謹慎,等等。警察說,若他不服,可上法庭申訴。

 

下個賽季的第一場球賽,海格樂站在本壘板後面擔任裁判,第一個上場打擊的——你相信嗎?——是那位警察。那個警察步入打擊區前,四目相遇,認出彼此。沉默了好一陣子,警員問道:“罰單的事,結果怎樣?”

 

海格樂說:“最好你每棒都別落空。”

 

甜美的報復。

 

不過對於深沉的傷害,結果顯示,報復之後,並非能夠“扯平”。扯平的問題在於,沒有人對於痛苦的感受程度是完全相同的。像史密德所言:“洛杉磯街道上的血幫(Bloods)與瘸子幫(Crips)能扯平嗎?絕無此日。他們會互相殘殺,直到雙方全部死光,否則他們絕對不會扯平的。”當我們決定停止報復,饒恕才開始。

 

當然,不報復,並不代表放棄公義。公義仍然必須伸張。綁架的罪犯或許能被受害人饒恕,但他仍然需要償還他欠社會的債。公義包括追求公平,復仇則處心積慮地要懲罰對方。復仇的本質是永不滿足的。

 

饒恕第二個階段,包括嶄新的觀念與感受。

 

深深受傷時,就是看到那個傷害我們的人的時候,我們看到的不是一個人——而只是傷痛。在耶穌這個故事裡,不饒恕人的員工沒有看到另外一個人;他只看到一筆收不回來的呆賬。

 

我們死命不肯饒恕他人的時候,往往只會看到對方的壞。想到他們時,只會想到他們在我們身上造成的傷痛。我們想要忽略他們的人性。

 

前一陣子,有位我心目中的知己告訴別人,我是他生命中的“難纏人物”。他從來沒有告訴我類似的話。我知道後,深感受傷,有被出賣的感覺。自此,我一想到他,只想到他對我造成的傷害。他這個人當然不僅於此。他是個人,就像我一樣,受造奇妙,又反覆無常。

 

當我們彼此饒恕,就逐漸能夠看得清楚。我們並未忽視傷害,只是看得更為深遠。我們重新發覺對方的人性。他不再只是一筆痛苦的呆賬。因他的父母都會犯錯,他也不例外。他孤單、容易傷害人、脆弱、短視——就像我一樣。他也有神的形象——和我沒有兩樣。唯有認清這一點之後,我和他這兩隻“豪豬”才能開始邁向斷斷續續的復合之旅。

 

饒恕的第三個階段,是顯示出你已經有些實質的進展,即當你發現自己真的是希望對方安好。

 

你不再只希望他們接到的電話儘是商品推銷員或是國稅局打去的。你發現自己的禱告不再陷入憤怒的幻想,例如對方終於領悟到他對你如何惡劣,不過為時晚矣,來不及彌補了,他必須在無法疏解的罪咎中,永受煎熬。

 

你希望他們一切順利。別人誇他們好時,你不會在內心吶喊——給我時間反駁。你誠心希望他們和神有良好的關係,而且人際關係健全、生活快樂。當然,這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通常無法一次搞定。你會有些退步,有些時候你會希望聽到他們禿頭、癡肥或被婚戀公司退件的消息。不過心靈的軌道是朝往正確的方向。當你為深深傷害你的人祝福時,你就能相當確信,那位偉大的饒恕者已在你心中動工。

節選自《褥子團契》,康培思文化策劃出版

 
 

地址

美国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联系方式

电话:

中国: 130-6848-6840
香港: 852-6888-6840

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