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個步驟,讓你更親近上帝

( 作者: 金元泰 )

作者:

( 作者: 金元泰 )

/校园书房

規律的靈修生活,是基督徒信仰實踐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靈修生活包括讀經、禱告、讚美、默想,等。身處一個喧囂的社會,我們很難靜下心來聆聽上帝的話語,似乎也很難和上帝建立密切的關係。其實,遵循著下面這些建議,我們可以逐步克服靈修生活中的障礙,更親近上帝,重新得力!

 

1、內心安靜:內心安靜,話語才更清楚

“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詩四十六10)內心安靜,神的話才能充分地充滿。內心如果複雜,神的話無法直接光照在人的心裡,而是經過折射進入,失去原貌。如同月亮照在湖面上,湖水若平靜,月亮的模樣就清晰可見,反之湖水波瀾,月亮的模樣就破碎了。想要在默想之前讓內心安靜,可以先頌唱讚美詩或詩歌。

 

2、禱告:向聖靈禱告,就能明白真理

默想之前,如果想起了所犯的罪,就要立刻悔改。默想的時候,祈求聖靈的引導和幫助。如果沒有聖靈的同在,我們所作的默想只不過是聖經知識的累積。默想經文需要藉著聖靈的感動和引領,特別是遇到難以明白和解釋的經文,更要祈求聖靈帶領,能夠明白其中的真理。

 

3、打開聖經:逐卷讀完聖經

聖經由66卷書組成。在選定一卷後,從第一節開始,直到最後一節,要持續不斷地研讀和默想下去,把一卷書好好讀完,再進行下一卷。遇到特別節期的時候,可以另外加上默想與節期相關的經文章節。六十六卷聖經都要讀一遍。尤其新約的書信一定要讀一遍。那樣才可以掌握作者原來的意圖,和領悟其意義。今天讀一點創世記,明天讀一點羅馬書,如此沒有一貫性的選擇經文,什麼也不能掌握。從一卷書開始,就要堅持到底,結束之後再進行其他卷書。並不是創世記結束了,就一定要接著讀出埃及記。我們若按照聖經的順序默想,遇到一再出現獻祭和規條的利未記時,就很難進行下去,一定想放棄。一旦結束一卷書的默想之後,可以禱告尋求接下來默想哪一卷書,這種選擇比較適合。求問聖靈,聖靈就會給我們內心的感動。

 

4、定下份量:每天默想的份量不要太長

每天默想的經節份量不要太多。五至十節的長度,就是最好的份量。可以是一段話、一個教訓或一個故事。一個故事如果太長,就分三天進行。很多人把默想的經文定得太長,結果只進行一兩個月,就不再默想了。默想五至十節,大概需要三十分鐘的時間,定量定時,可以幫助我們每天持續進行。有的人只是苦於該從哪裡到哪裡的經文,就耗費好多時間,此時,不妨按照聖經裡已有的段落。剛開始操練默想的時候,也可以藉著一些市售的默想月刊或書籍,進行默想。

 

5.隨著文章的脈絡掌握內容:明白經文原意

需要留意今天的經文與昨天的經文有什麼關聯。試著回想一下,昨天的經文說了什麼,今天的經文又提到什麼。很多人沒有掌握這些關聯性,隨意解釋,忽略了經文原本的意義。因此,掌握經文脈絡也是很重要的事。

 

6、將領悟的心得記錄下來:寫與不寫天地之差

默想時,要將得著的領受,記錄在筆記本上。這是一種訓練,剛開始有些難,之後就會享受這種記錄感受。記錄領悟的內容,可以保存真理亮光,將來可以留給子女成為屬靈資產,或者成為教導他人或預備信息時的參考數據。

 

7、應用:將領悟應用在生活中,才能彰顯出能力

默想得著的領受,若只是把它寫下來,並沒有任何意義。領悟和記錄下的真理亮光,一定要應用在生活中,才能彰顯出神話語的大能。

 

8、分享:分享使恩典加倍

默想之後,要把得著的領受,與家人或者朋友分享,使他人也一同受益。分享的過程,可以更加確定自己的想法和決心,也可以在與人分享當中,發現自己沒有領悟到的真理。

 

9、禱告:祈求聖靈的幫助

默想不止於分享,結束的時候,要與一同分享的人,一起禱告。祈求聖靈幫助我們,讓神的話在生活中彰顯能力。

 

節選自《第一次默想就上手》;作者:金元泰 牧師,系韓國QT運動推手、喜樂教會牧師

 
 

地址

美国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联系方式

电话:

中国: 130-6848-6840
香港: 852-6888-6840

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