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聞有你》 | 但哭無妨

( 作者: 瓊妮·厄爾克森 )

瓊妮·厄爾克森

 
timg (15).jpg

瓊妮·厄爾克森(Joni Eareckson)出生於馬里蘭州一個平凡的家庭,她是家中四個女兒中最小的一位。她聰明、美麗、活潑、能幹、喜好運動。1967年時她17歲,有次到切薩皮克灣游泳。跳水時因為錯估了水的深度,折斷了頸椎。從此她從肩膀以下完全癱瘓。

 

46年來,她前後寫了超過50本書,鼓勵身患殘疾的人。她所成立的“瓊妮和朋友”組織積極地協助殘疾人士,包括向政府遊說,參與聯邦政府立法,呼籲人捐出損壞的輪椅,並與監獄的受刑人合作,修復這些輪椅,發送到全世界。為了呼籲各國關心殘疾人士,她訪問了全世界47個國家。在許多非洲國家,殘疾的孩子就等於被判了死刑。因著她的奔走,這個問題開始廣泛受到重視。透過她和“瓊妮和朋友”組織,他們動員了大批基督徒義務同工,協助改善這個世界對待殘疾人的方式。

 

搜狗截圖20170424131815.jpg

 

當我的第一本書《上帝在哪裡》於1976年問世的時候,我沒有想到上帝會使用它影響那麼多人的生命。結果,我從此被淹沒在信海之中,有單純求購我的畫作的訂單,有友善的私人信件,也有苦悶的求助信。有的請求是這樣的:

 

親愛的瓊妮:

 

我有個侄兒剛摔斷了脖子,現在癱瘓了。他非常苦惱,一直在問“為什麼?!”我想,也許你能送他一本親筆簽名的書。你是否還能給他寫幾句話,告訴他如何應對?

                                    謝謝!

 

 

我十分同情這種人。我們站在所愛之人的床前看著他受苦,卻無能為力,這是多麼令人沮喪,要是能送上一本有益的書或恰當地說上幾句激勵的話,心裡就好受多了。雖然我同情那些陷入這種困境的人,但不敢保證出自我或任何人的一本書或一封信就是良方。

 

首先,一個人在遭受巨大變故後往往沒有做好立即接受建議和勸解的準備。回想17歲時,我在事發之後的頭幾個星期裡躺在一張史賽克翻身床上,我不敢保證我當時能夠接受某個殘疾人寫的書。事實上,我當時最見不得的就是有人坐著輪椅,滿面笑容,一副萬事通的樣子。

 

4fef9161t79c4c744bea2&690.jpg

 

 

瓊妮準備錄製

廣播節目“瓊妮之友”

 

 

一般來說,一個人若是剛剛失去一條腿,或發現自己已到癌症晚期,或摔斷了脖子,他總是先要急切尋找答案。“為什麼這事發生在我身上?!”他哭喊道。於是我們趕忙從聖經中找出許多條理由給他解釋。可實際情況往往是,當最初問“為什麼”的時候,他並不是真的在提問題,而是在發洩情緒,有時甚至是在控訴。他不是帶著一顆尋求的心誠懇地問“為什麼”,而是緊攥拳頭痛苦地吼出“為什麼!”。

 

要經過一段時間,一個人才能意識到自己再也不能行走,或果真已到癌症晚期,或怎麼怎麼樣。他要有一些時間去哭,去苦悶,去整理情緒,然後才能真正平靜下來思考,這時我們的建議和勸解才有幫助。

 

我想,史蒂夫能在我應對癱瘓的問題上幫這麼大的忙,一個原因就是在我出事整整兩年以後,我們才結識。那時我已經開始提出問題並聽取解答。早些時候,也有人試圖給我同樣的幫助,可我當時還沒準備好。

 

搜狗截圖20170424132544.jpg

瓊妮在世界宣明會上與殘疾朋友交流

 

我之所以不願給一個剛剛遭遇嚴重事故或病痛的人立即送上書籍和經文,還有一個原因:我不想讓他以為我是在說:“別,別!你不要哭。擦乾眼淚,聽聽這些關於苦難的聖經篇章。之後你就再也不會難過了。”我不想給人這樣的印象,好像我們要學習聖經對於苦難價值的解說而不要去感受痛苦和悲傷。我從一些書上和一些演講者口中得到過這樣的暗示:如果我們真的對一切心存感激,並在聖經的光照下看待自己的苦難,苦難就根本不像苦難了。可是以那種不切實際的樂天態度對待試煉,在聖經裡是找不到依據的。“對一切心存感激”與“對一切感覺甚佳”不是一回事。我們有感受痛苦和悲傷的自由。

 

讓我舉個例子。我有個朋友叫珍妮特,她的兒子布拉德利在三歲時得癌症死了。其實,金髮碧眼的小可愛布拉德利死前一年半,他的父母就已經知道死亡正在逼近他。當然,他死的時候,他的父母十分悲痛。可是這場磨難的自始至終,他們從未怨恨過上帝。他們繼續愛主,侍奉主,確信主關懷他們,並且這麼做自有道理。

 

 

timg (16).jpg
timg (18).jpg

 

 

瓊妮是全美知名的畫家、作家、殘疾人社會活動家,也是殘疾人服務機構“瓊妮之友”的創立者。

 

 

安葬完布拉德利,大概過了兩個星期,珍妮特去教會參加姊妹查經班。下課後,她與另外幾位女士一道穿過走廊,這時她突然看見一個小男孩踮著腳站在一小級台階的頂上,抻著脖子去吸飲水池的水。這一幕頓時激起她的回憶,她想起自己的小布拉德利,以前他就愛大顯身手爬上那級小台階去喝同一個飲水池的水。她開始啜泣。

走在珍妮特身邊的是她的一位密友。這位朋友看到這一切,但什麼都沒說,只是用手臂挽著她,默默地扶持並安慰她。這正是她需要的。

 

這時,一位並不認識珍妮特的婦女看見她哭,顯然想幫忙,就走上前來拍拍她說:“我在為你祈禱,親愛的。讚美主。”

 

這話像火一般灼人。

 

後來,珍妮特表達了當時的感受。“我真的要祈求上帝幫助我平息對那個女人的惡感。我知道她只想幫忙。可她說‘讚美主’的那種口氣讓我覺得,要是我信靠主,我就沒有任何權利去哭。”停頓片刻後,她若有所思地補充道,“也許她只是不明白信靠主並不排斥哭泣。也許她忘了上帝教導我們說,與哀哭的人要同哭。”

 

timg (21).jpg

瓊妮和葛培理,1977年

 

珍妮特說得對。畢竟,耶穌站在朋友拉撒路的墓前時,也曾為死亡的現實而哭泣。儘管我們有一天將復活,但死亡還是極可怕的。這世上的一切苦難都是極可怕的。不要愚蠢地以為基督徒能得益於試煉卻感受不到痛苦。當耶穌在朋友墓前拋灑眼淚時,他向我們表明,悲傷是正的。

 

上帝沒有要求我們壓抑淚水。我們就不要互相勉強了。因為“哭有時……哀慟有時”(傳3:4)。

 

 
 

 

搜狗截圖20170424132047.jpg

《風聞有你》

作 者:瓊妮·厄爾克森

出 版 社:團結出版社

頁 數:212

I S B N:9787512608924

出版時間:2012.6

 

來源:找到啦環球文化

 
 

地址

美国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联系方式

电话:

中国: 130-6848-6840
香港: 852-6888-6840

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