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全職工人還是全職門徒?

( 作者: 蔡頌輝 )

 

來自馬拉西亞的蔡頌輝牧師既是宣教士,也是漫畫家。過去二十年裡,他先後在柬埔寨、馬來西亞、新加坡、南韓及台灣差傳,做宣教、教學、講道、牧會等事奉,也透過漫畫思考信仰。藉著這漫畫和文章,他和我們分享:教會如何裝備出更多健全的宣教人。

 

(圖片為原文配圖, 版權歸蔡頌輝所有)

 

培育全職工人還是全職門徒? 

教會目標與角色的再思

 

 1 

「我也有心志要獻身全職事奉。」 

華人新年期間,一個正在攻讀物理學博士的青年得知我到了他家鄉而抽空來找我,說了這句話,要我分享個人的經驗與看法。 

 

遇見條件這麼好的人 — 年紀輕、人品好、學歷高、心志強,又有熱忱 — 以前的我肯定會竭力推他向前,為他感恩,致力解開他所有的擔憂和困惑,鼓勵他放下,並告訴他:「你選擇了一條最榮耀的路、最有價值的事業!」不過這一次,難得一個大好人才在我眼前,我的心卻充滿猶豫。不是因為對方素質不好,也不是他不適合當傳道人,他其實目前已積極投入在教會中做牧養大專生的工作。我的猶豫是出於過去這些年對教會使命的再思。我一面在聽他的分享,一面心裡在拉扯:

「像這樣一個人才,是要鼓勵他全職事奉好呢?還是該鼓勵他繼續在社會中為主發光好呢?」 

timg (15).jpg

 

 2 

無處不在的觀念 

筆者感覺教會有一個極普遍的觀念 — 認為能培育出全職的傳道人就是教會最大的成就。這個觀念雖然沒有明明白白地說出來,事實上卻無處不在。教會通常把「成為傳道人」當作是一個基督徒生命成長的「最高境界」。一個人信主了,我們會教導他固定地聚會、靈修、禱告、奉獻、參與事奉……要是他最後決定獻身全職事奉了,我們會感到在他身上所做的,比在其他人身上所做的更有成就。每當發現一些素質很好的基督徒,我們常會問他想不想要全職事奉,抓緊每個機會去遊說和鼓勵他。如果有一間教會經常有人獻身全職事奉、被差派去讀神學,我們會認為那是一間很成功的教會。若有一個高學歷或高職位的人獻身全職事奉,我們會覺得那是很偉大的表現。還有人會說:「神配得用最好的!」這話表面的意義固然沒錯,然而筆者發現大多數說這話的人的意思只不過是:「神配得使用最好的人才去當全職事奉者。」看來,傳統教會確實把全職事奉擺在一個非常崇高的位置,甚至視之為最尊貴的事業。 

然而,上述想法都全對嗎?或許就因為這種根深蒂固的觀念,長期削弱了神的子民對這個世界的影響力。 

timg (16).jpg

 

 3 

教會在地上的使命

作為全職同工的一份子,筆者當然曉得當今的教會確實需要傳道人,真的巴不得有更多蒙神呼召的青年勇敢起來獻身全職事奉,以應對龐大的需要。然而,我們不能為了強調當前的需要而扭曲整全的宣教觀。容我重複一個我多年前就開始在講道中傳遞的觀念:教會最需要的不是傳道人,而是有使命感的基督徒。 

 

從聖經所啟示的世界觀看,神子民的使命,是要在地上為創造宇宙萬有和救贖全人類的神作見證,並執行神托付於人類的職責,按照祂的旨意去管理大地。因此,神子民除了要向世人宣揚基督十字架的救恩之外,也是藉著活出人之為人的美德,盡上人之為人的責任,透過對不認識神之世界的服事(包括各種途徑,諸如供應、安慰、勸誡、挽回、責備、激勵……),來執行神所托付的使命。洛芬克(Gerhard Lohfink)清楚指出:「教會的存在不是為了自己,相反的,教會全然且獨獨是為了世界而存在,所以教會必不可變成世界,而是持守自己成為世界的幫助。」 無疑,基督徒若將這樣的使命視為自身的使命,就必須積極地投入世界,而不是從世界中抽離。 

 

然而,在實際層面(相信大多數傳道人都有同感),在一般教會傳統的框架下,一個基督徒做了全職傳道人之後,他與社會的連結就逐漸疏離,未信的朋友也越來越少。反之,一般在社會工作或求學的平信徒,倒是有很多機會接觸非信徒。以上文對教會使命的定義看來,一般信徒更能夠直接地服事這個不認識神的世界。全職傳道人的角色,倒像是裝備者和推動者,使平信徒的使命能夠更有效地發揮出來。既是如此,教會最大的目標,應該是培育每一個平信徒成為主的門徒,使他們持續有心志、有熱忱、有裝備、有智慧地在社會中發揮神國子民的影響力。正如萊特(Christopher Wright)寫道:「人們並不是為了支持他們牧者的事工才在禮拜天上教會,乃是牧者為了支持百姓從事他們的事工才在禮拜天上教會。而他們的事工,可實實在在地視之為宣教使命,乃在教會的圍牆之外,在這世界之中,在職場上作鹽作光。

每一間教會都應該特別注意,信徒在教會大門內所領受到的,是他們在離開教會後會派上用場的,『你們現在要進到宣教的禾場』。」 

timg (17).jpg

 

 4 

教會事工的再思

反觀目前大部分教會事工,大都只著重讓信徒守住信仰或某種形式的宗教生活,缺乏更遠大的異象。即使在教導信徒面對現實社會時,重點往往只在於如何潔身自愛、獨善其身、不受社會污染,很少推動他們在其中發揮更大的作用。那麼,教會應該怎麼做呢?這當然不是三千字的文章能說清楚的,筆者在此提出以下基本的的幾方面。 

 

首先,教會務必先調整心態和觀念,視每一個基督徒都是神國的精兵,尊重和看重他們現有的崗位。尤其當我們看到教會中一些很好的人才時,不要急著想要他獻身全職事奉。坦白說,一個人在目前的崗位上發揮得很好,並不保證他在全職事奉上同樣能發揮得好。桃樂絲•賽兒絲(Dorothy Sayers)說得對:「你若看見一位基督徒以自己卓越的工作來讚美上帝時,千萬不要打擾他。不要將他帶離最適合他的呼召,跟他談宗教或扯一些關於教會的話題。就讓他以上帝呼召他的方式來事奉祂吧!」

 

其次,教會應當反省:目前教會的事工,是否在推動和幫助著我們的會友在世界中執行神子民的使命?萊特列出了一系列值得教會領袖好好反思的問題: 

我們有否在動員、訓練、支持我們百姓從事宣教使命 — 不只是差派某些人作「宣教士」飄洋過海,而是看見整體教會都投身在日常工作的世界裡去宣教? 

 

我們有否在幫助投身日常工作的基督徒去明白他們在其中生活與工作的世界,還是只在他們眼前虛晃一個當他們死時才會進去的更好世界? 

 

我們有否在教導我們的信徒知道聖經如何教導一種負責任的公民身份? 

 

我們有否在鼓勵信徒在上帝所安排的地方「尋求那城的好處」? 

 

我們有否在建立一種符合聖經的世界觀,來支持基督教的倫理見證? 

 

我們有否在幫助投身工作的基督徒,使他們在工作崗位上與所面臨的道德議題奮戰,鼓勵他們滿懷信心、持守正直、鼓起勇氣、恆常忍耐? 

 

如果有些人因為在工作上須與這充滿敵意的世界抗爭,以致受傷倒下,我們是否能夠懷著同理心去關懷這樣的人?

timg (18).jpg

 

 5 

結語

看來,要更全面性地執行神所交付的使命,以及更深入和廣泛地影響這個世代,教會要做的還多得很呢!甚願未來的日子,有更多相關的信息被傳遞出來,更多相關的材料被編寫出來,好讓教會能有更健全的宣教觀,裝備出更多健全的宣教人。 

 

千萬不要以為我不鼓勵青年人獻身全職事奉,筆者亦曾寫過數篇文章鼓勵青年基督徒獻身要趁早。如果你真的有獻身全職事奉的感動和負擔,你確實應當認真的考慮和回應,不要因為本文而慶幸自己找到個好借口抗拒神的感動。正如上文已述,本文針對的是教會的目標,期待教會能追求建立更健全的宣教觀和事工。 

 

在文章的結尾,我倒想對一般信徒說幾句話:不要以為沒有全職事奉的感動,你就不需要有所放下及付代價,因為你是神國子民,是基督全職的門徒。神並不是要求你在做世界上的事的當兒,分一些時間出來做神國的事,而是在世界中,透過做世界上的事,來完成上帝托付你的使命。宣教使命不是你在應付生活之外抽空參與的事,它應該是你整個人生的目標,你的職場和你的生活圈子,你的宣教工場。盼望你所在的世界因為有你而蒙福,世人因你而認識獨一真神!

 

(作者為華傳駐柬埔寨擔任「華傳聖工學院柬埔寨校園」訓練工作的宣教士, 本文原刊《華傳》第四十四期 2017年3-4月, 蒙允准轉載, 謹此致謝!)

 

來源:芝道地極

 
 

地址

美国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联系方式

电话:

中国: 130-6848-6840
香港: 852-6888-6840

电邮: